开州南雅镇特色产业“遍地花” 致富村民“笑哈哈”
开州区南雅镇新全村一片繁忙景象:花椒种植基地里,务工人员正在采收花椒;小龙虾养殖场里,订购龙虾的电话响个不停……

开州南雅镇特色产业“遍地花” 致富村民“笑哈哈”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6-0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余清英)昨(1)日,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新全村一片繁忙景象:花椒种植基地里,务工人员正在采收花椒;小龙虾养殖场里,订购龙虾的电话响个不停;食用菌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有的在加工木桩,有的在修剪灵芝……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全村在南雅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对引进的种植、养殖大户做好全方位服务,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铺就了一条扶贫双赢路。

引进大户,撂荒地变致富田

2018年引进大户流转土地800亩

去年11月,四川三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季传华在南雅镇经发办的微信群留言,称自己有资金和成熟技术,想发展食用菌产业,希望镇村干部协调流转土地和务工人员,并留下了联系方式。

工人修剪灵芝。通讯员 余清英 摄

新全村党支部书记贺伦坤当即与季传华联系,带他到村里考察。季传华决定在新全村4组先流转土地20亩,人工培植灵芝。通过召开院坝会与当地村民达成一致意见,该村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项目落地,当地10余名村民在灵芝基地干活,有了固定的务工收入。

“要吸纳有创业意愿的大户进村发展产业,干群上下必须一条心,时刻为种植大户着想,让他们感受到不是他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有一群人齐心协力在支持他们。”贺伦坤说,该村不仅引进大户发展产业,还鼓励有闯劲的农户发展沃柑种植基地和小龙虾养殖基地,使撂荒地变成了致富田,让村民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务工收入。

据贺伦坤介绍,新全村2018年引进大户流转土地800亩,打造花椒种植基地,今年已达到丰产期,常年到基地务工的农户有30余人,正式采收花椒时,每天用工将达到80-100人,带动了广大村民增收。 

留住企业,全方位做好服务

解决种植和养殖基地用电、用工、销售等问题

“乡村振兴首先要把项目引进来。有了项目,做好服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想方设法留住企业,才能为村民争取到在家门口务工挣钱的机会。”南雅镇副镇长李红亚说,这是解决“空心村”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机器运转不到10分钟就停电,我的工人无法干活”“我需要40个工人为菌种装袋”“我需要一个能操作切割机的工人加工木材”“我的小龙虾上市了,有人需要帮忙介绍一下”…… 

食用菌种植基地工人切割木桩。通讯员 余清英 摄

新全村村支两委对基地和企业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都第一时间作出回应。由南雅镇政府向重庆电力公司开州分公司提出申请,实现了将50千伏变压器升级为400千伏变压器,彻底解决了基地用电难题。镇村干部帮忙推销小龙虾,让小龙虾卖了好价钱。疫情期间,各基地相继复工,村干部挑选勤劳肯干的务工人员,帮助基地顺利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

“努力为企业服好务。”是新全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为了让企业少跑腿、少走弯路,他们竭尽所能,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让企业坚定了发展信心。

“我们修建了冷藏库和10个烘干池,用电负荷超大。为了升级变压器,村干部跑了数次,总算把事情办妥了。如今电压稳了,更有利于青花椒的烘干和储存,我准备建个炼油车间提炼花椒油,延伸种植基地产业链。”该村青花椒种植基地负责人汪立东说。

告别牌桌,村民家门口就业

每月有3000元务工收入

近两年来,年近六旬的村民老朱与妻子一直在青花椒种植基地务工,除去日常开销,每年能存近3万元。以往没事干,老朱总往牌桌上凑,老两口没少拌嘴。如今夫妻俩一起到基地施肥、除草,管理青花椒,相互关心的话语多了,精神面貌也好了。 

“以前事儿不多,有空就约几个人打牌。现在我们这一带看不到打牌的了,我们拿着土地流转费,在家门口找个活路做,手里有了钱,底气也足了。”老朱说。 

在食用菌种植基地务工的贫困户袁大哥表示,他之前一直在外打工,每月有4000多元工资,除去房租和零杂开支,一年寄回家不到2万元,勉强支撑家庭的经济开支。如今,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有3000元务工收入,不仅照顾到家人,每月还能存2000元。 

据贺伦坤介绍,新全村的村民有了活儿干,扯皮的人少了,努力挣钱把小日子过好的人多了,全村上下一团和气,这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效果。 

建立机制,联合发展带民富入股

贫困户持股获保底分红

好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发动机”。南雅镇将争取到的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直接通过“入股分红”的合作模式,向新全村青花椒基地注入股金,并量化折股到户,让入股贫困户持股获保底分红。 

“我们通过分析研判,将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投入到全镇前景较为广阔的种植、养殖基地及企业,年底对收益进行统筹后,再以保底分红的形式,发放给全镇的每个贫困户。”李红亚说,镇里深知“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建立了多方位、多渠道的村企利益联结机制,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据贺伦坤介绍,新全村引入的青花椒种植基地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食用菌种植基地以轮作的方式流转土地40亩,培植香菇、木耳,间作期间可套种大棚蔬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将创建扶贫车间,助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开州南雅镇特色产业“遍地花” 致富村民“笑哈哈”

2020-06-02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余清英)昨(1)日,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新全村一片繁忙景象:花椒种植基地里,务工人员正在采收花椒;小龙虾养殖场里,订购龙虾的电话响个不停;食用菌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有的在加工木桩,有的在修剪灵芝……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全村在南雅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对引进的种植、养殖大户做好全方位服务,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铺就了一条扶贫双赢路。

引进大户,撂荒地变致富田

2018年引进大户流转土地800亩

去年11月,四川三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季传华在南雅镇经发办的微信群留言,称自己有资金和成熟技术,想发展食用菌产业,希望镇村干部协调流转土地和务工人员,并留下了联系方式。

工人修剪灵芝。通讯员 余清英 摄

新全村党支部书记贺伦坤当即与季传华联系,带他到村里考察。季传华决定在新全村4组先流转土地20亩,人工培植灵芝。通过召开院坝会与当地村民达成一致意见,该村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项目落地,当地10余名村民在灵芝基地干活,有了固定的务工收入。

“要吸纳有创业意愿的大户进村发展产业,干群上下必须一条心,时刻为种植大户着想,让他们感受到不是他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有一群人齐心协力在支持他们。”贺伦坤说,该村不仅引进大户发展产业,还鼓励有闯劲的农户发展沃柑种植基地和小龙虾养殖基地,使撂荒地变成了致富田,让村民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务工收入。

据贺伦坤介绍,新全村2018年引进大户流转土地800亩,打造花椒种植基地,今年已达到丰产期,常年到基地务工的农户有30余人,正式采收花椒时,每天用工将达到80-100人,带动了广大村民增收。 

留住企业,全方位做好服务

解决种植和养殖基地用电、用工、销售等问题

“乡村振兴首先要把项目引进来。有了项目,做好服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想方设法留住企业,才能为村民争取到在家门口务工挣钱的机会。”南雅镇副镇长李红亚说,这是解决“空心村”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机器运转不到10分钟就停电,我的工人无法干活”“我需要40个工人为菌种装袋”“我需要一个能操作切割机的工人加工木材”“我的小龙虾上市了,有人需要帮忙介绍一下”…… 

食用菌种植基地工人切割木桩。通讯员 余清英 摄

新全村村支两委对基地和企业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都第一时间作出回应。由南雅镇政府向重庆电力公司开州分公司提出申请,实现了将50千伏变压器升级为400千伏变压器,彻底解决了基地用电难题。镇村干部帮忙推销小龙虾,让小龙虾卖了好价钱。疫情期间,各基地相继复工,村干部挑选勤劳肯干的务工人员,帮助基地顺利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

“努力为企业服好务。”是新全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为了让企业少跑腿、少走弯路,他们竭尽所能,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让企业坚定了发展信心。

“我们修建了冷藏库和10个烘干池,用电负荷超大。为了升级变压器,村干部跑了数次,总算把事情办妥了。如今电压稳了,更有利于青花椒的烘干和储存,我准备建个炼油车间提炼花椒油,延伸种植基地产业链。”该村青花椒种植基地负责人汪立东说。

告别牌桌,村民家门口就业

每月有3000元务工收入

近两年来,年近六旬的村民老朱与妻子一直在青花椒种植基地务工,除去日常开销,每年能存近3万元。以往没事干,老朱总往牌桌上凑,老两口没少拌嘴。如今夫妻俩一起到基地施肥、除草,管理青花椒,相互关心的话语多了,精神面貌也好了。 

“以前事儿不多,有空就约几个人打牌。现在我们这一带看不到打牌的了,我们拿着土地流转费,在家门口找个活路做,手里有了钱,底气也足了。”老朱说。 

在食用菌种植基地务工的贫困户袁大哥表示,他之前一直在外打工,每月有4000多元工资,除去房租和零杂开支,一年寄回家不到2万元,勉强支撑家庭的经济开支。如今,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有3000元务工收入,不仅照顾到家人,每月还能存2000元。 

据贺伦坤介绍,新全村的村民有了活儿干,扯皮的人少了,努力挣钱把小日子过好的人多了,全村上下一团和气,这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效果。 

建立机制,联合发展带民富入股

贫困户持股获保底分红

好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发动机”。南雅镇将争取到的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直接通过“入股分红”的合作模式,向新全村青花椒基地注入股金,并量化折股到户,让入股贫困户持股获保底分红。 

“我们通过分析研判,将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投入到全镇前景较为广阔的种植、养殖基地及企业,年底对收益进行统筹后,再以保底分红的形式,发放给全镇的每个贫困户。”李红亚说,镇里深知“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建立了多方位、多渠道的村企利益联结机制,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据贺伦坤介绍,新全村引入的青花椒种植基地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食用菌种植基地以轮作的方式流转土地40亩,培植香菇、木耳,间作期间可套种大棚蔬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将创建扶贫车间,助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