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不等不靠发展产业 困难户摆脱贫困奔小康
在家庭遭受变故时,她扛起所有生活重担,是家庭的“顶梁柱”;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她是不离不弃的模范妻子;在政策的扶持下,不等不靠积极脱贫,她是摆脱贫困的先进典型。她就是重庆秀山县大溪乡丰胡村村民姚水花。

秀山:不等不靠发展产业 困难户摆脱贫困奔小康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6-1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彭璐)在家庭遭受变故时,她扛起所有生活重担,是家庭的“顶梁柱”;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她是不离不弃的模范妻子;在政策的扶持下,不等不靠积极脱贫,她是摆脱贫困的先进典型。她就是重庆秀山县大溪乡丰胡村村民姚水花。

不离弃 为爱坚守13年

喂饭、翻身、擦洗、伺候大小便……13年来,姚水花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始终对丈夫不离不弃,每天精心照顾。

十三年前,一场车祸使姚水花的丈夫彭明贵瘫痪在床,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多了电视剧里的剧情,很多村民也观望着:姚水花会不会抛下这个艰难的家庭一走了之?然而姚水花的行为却让村民们都为之称赞。

在姚水花看来,婚姻不是那句俚语“大难临头各自飞”,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包容和责任。“我离开了,他怎么办?我不能放下他一个人不管。”自此,姚水花便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每当有人问到苦不苦、值不值的时候,姚水花都笑着回答:“在一天就照顾一天,一日夫妻百日恩,照顾丈夫,我并觉得不辛苦,把他服侍好点,两个人也互相有个伴,假如没得他了,一个人进屋来也冷清清的。”

面对挫折,姚水花没有退缩,她用柔弱的双肩担负起沉重的家庭责任。再苦再难,面对乡亲们的始终是笑脸,姚水花也因此获得了村民们的高度认可。“确实是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来,她把彭明贵照顾得很好。”提起姚水花,周围邻居无不竖起大拇指。

村民姚水花。通讯员 彭璐 供图

不气馁 靠勤劳摆脱贫困

由于原居住地交通不便,大溪乡党委政府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补助标准,帮助姚水花一家在丰胡村楠木山组公路旁修建了两间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的房屋,并为其接通水电,让这对多灾多难的夫妻少了一些生活的困苦。

当地政府及周边乡邻的关怀让姚水花倍感温暖,也更加坚定了她勤劳致富的信心。姚水花坚定的告诉笔者:“大家给我这么多帮助,我更要要勤快点,靠自己的勤劳走出困境,才对得起大家对我们的帮助。”

丈夫出事之后,家里的经济就断了,为了尽可能的减轻负担,许久不种田的姚水花重拾锄头,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在自家的地里种植了玉米、油菜、蔬菜等作物,家里的生活基本上能自给自足。

但光能吃饱饭,离脱贫还差着一定距离。不甘贫困的姚水花又学了技术,开始养起了土鸡和蜜蜂。“去年养了50几只鸡,除了政府补贴给我的1000元,卖鸡蛋还赚了两三千块钱。我还养了3桶蜜蜂,一年基本上收入不愁了。”姚水花高兴地说。

振信心 勇毅笃行小康路

2019年,为治理丰胡村石漠化问题,大溪乡在丰胡村发展了1500亩的产业基地,包括茶叶1100亩,果园400亩。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宣传,姚水花不仅把自家的3亩地拿来入了股,还通过小额扶贫贷款贷到3万元,作为股金入股。

“产业基地见到效益后,我除了可以拿到土地和股金分红以外,作为建卡贫困户,还有集体经济分红,这样一来就有3份收入,感谢现在的好政策,才让我们这个穷困潦倒的家庭走上脱贫之路。”

近年来,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姚水花一家享受了健康、就业、产业、政策性补贴等各项扶贫惠民政策,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之忧,一家人也已脱了贫。

13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丈夫,自立自强撸袖实干,不等不靠发展产业,姚水花展现了她的坚毅担当。如今,心怀感恩的姚水花对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她依然如故地与邻居和睦相处,依然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瘫痪的丈夫,依然勤劳、勇毅地奔走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秀山:不等不靠发展产业 困难户摆脱贫困奔小康

2020-06-12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彭璐)在家庭遭受变故时,她扛起所有生活重担,是家庭的“顶梁柱”;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她是不离不弃的模范妻子;在政策的扶持下,不等不靠积极脱贫,她是摆脱贫困的先进典型。她就是重庆秀山县大溪乡丰胡村村民姚水花。

不离弃 为爱坚守13年

喂饭、翻身、擦洗、伺候大小便……13年来,姚水花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始终对丈夫不离不弃,每天精心照顾。

十三年前,一场车祸使姚水花的丈夫彭明贵瘫痪在床,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多了电视剧里的剧情,很多村民也观望着:姚水花会不会抛下这个艰难的家庭一走了之?然而姚水花的行为却让村民们都为之称赞。

在姚水花看来,婚姻不是那句俚语“大难临头各自飞”,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包容和责任。“我离开了,他怎么办?我不能放下他一个人不管。”自此,姚水花便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每当有人问到苦不苦、值不值的时候,姚水花都笑着回答:“在一天就照顾一天,一日夫妻百日恩,照顾丈夫,我并觉得不辛苦,把他服侍好点,两个人也互相有个伴,假如没得他了,一个人进屋来也冷清清的。”

面对挫折,姚水花没有退缩,她用柔弱的双肩担负起沉重的家庭责任。再苦再难,面对乡亲们的始终是笑脸,姚水花也因此获得了村民们的高度认可。“确实是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来,她把彭明贵照顾得很好。”提起姚水花,周围邻居无不竖起大拇指。

村民姚水花。通讯员 彭璐 供图

不气馁 靠勤劳摆脱贫困

由于原居住地交通不便,大溪乡党委政府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补助标准,帮助姚水花一家在丰胡村楠木山组公路旁修建了两间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的房屋,并为其接通水电,让这对多灾多难的夫妻少了一些生活的困苦。

当地政府及周边乡邻的关怀让姚水花倍感温暖,也更加坚定了她勤劳致富的信心。姚水花坚定的告诉笔者:“大家给我这么多帮助,我更要要勤快点,靠自己的勤劳走出困境,才对得起大家对我们的帮助。”

丈夫出事之后,家里的经济就断了,为了尽可能的减轻负担,许久不种田的姚水花重拾锄头,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在自家的地里种植了玉米、油菜、蔬菜等作物,家里的生活基本上能自给自足。

但光能吃饱饭,离脱贫还差着一定距离。不甘贫困的姚水花又学了技术,开始养起了土鸡和蜜蜂。“去年养了50几只鸡,除了政府补贴给我的1000元,卖鸡蛋还赚了两三千块钱。我还养了3桶蜜蜂,一年基本上收入不愁了。”姚水花高兴地说。

振信心 勇毅笃行小康路

2019年,为治理丰胡村石漠化问题,大溪乡在丰胡村发展了1500亩的产业基地,包括茶叶1100亩,果园400亩。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宣传,姚水花不仅把自家的3亩地拿来入了股,还通过小额扶贫贷款贷到3万元,作为股金入股。

“产业基地见到效益后,我除了可以拿到土地和股金分红以外,作为建卡贫困户,还有集体经济分红,这样一来就有3份收入,感谢现在的好政策,才让我们这个穷困潦倒的家庭走上脱贫之路。”

近年来,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姚水花一家享受了健康、就业、产业、政策性补贴等各项扶贫惠民政策,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之忧,一家人也已脱了贫。

13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丈夫,自立自强撸袖实干,不等不靠发展产业,姚水花展现了她的坚毅担当。如今,心怀感恩的姚水花对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她依然如故地与邻居和睦相处,依然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瘫痪的丈夫,依然勤劳、勇毅地奔走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