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 绿动巴渝丨沙坪坝的样板:一座青山变“金山”

山清水秀 绿动巴渝丨沙坪坝的样板:一座青山变“金山”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6-17

华龙网-重庆客户端 6月17日13时15分讯(记者 袁舒含 陈美西)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街道歌乐村,沿路绿化带的鲜花扮靓了山坡,也映红了老百姓的致富路。

“这些地方以前都是荒地,短短几年时间,就像换了个世界。”看到如今的变化,村民赵吉容喜上眉梢。

以前的歌乐村,是沙坪坝出了名的“工业村”。企业最多的时候,有汽摩、机器加工、建材等企业100多家。

然而,工业企业在带来经济效应的同时,污染也随之而来。

如何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歌乐村给出样板,将“青山”变 “金山”,“风景”变 “产值”,为村民铺就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致富路。

草莓园。歌乐山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靠山吃山

村民投诉“请”出工业

简朴寨一带的村民们终于感觉呼吸顺畅了,露天木材粗加工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占地20亩的草莓基地。

简朴寨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街道歌乐村,早在上世纪80年代,简朴寨开始采石,村民们靠山吃山,资源逐渐枯竭。

 2015年,歌乐村引进建筑木料加工厂填补“空缺”,没过多久,该区域便成为歌乐山废旧木材加工作坊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建筑面积达3420平方米。

效益产生的同时,污染随之而来。

“加工厂把工地的废弃木板进行去泥、去钉、切割处理,产生了大量粉尘,对环境造成污染。”歌乐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周边居民反应强烈,曾多次投诉。

2018年,沙坪坝区启动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严控新增、持续整治、巩固提升”三项任务为抓手,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

颐麓欢歌火红的桃花为村民们铺就了致富路。歌乐山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针对“散乱污”企业大多数寄生于违法建筑之上这一现实,沙坪坝区多部门联合防控机制,结合污染防治攻坚、城市品质提升等行动,全力推进区域内“散乱污”整治。

去年,歌乐村简朴寨废旧木材加工作坊全部纳入整治范围。一个月时间,这些木料加工厂被陆续“请”了出去。

力度空前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反映在了环境变化上。

“以前粉尘多、噪音大,村民们不愿意到这边来,现在经常看到有人过来散步。”歌乐村党委书记陈刚对此深有体会, 治理“散乱污”企业,不仅改善了环境,还给当地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去年7月,九龙坡人吴奇“相中”了这里,当即决定流转20亩地种草莓。吴奇说,这里环境比较好,离城比较近,适合做观光采摘。

简朴寨土地整治改造完成,村里随即通过招商引进了两家农业企业,30亩复垦的土地种上了草莓、苗圃。

靠山养山

“工业村”重搞农业

简朴寨是歌乐村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之初,歌乐村就起步发展工业,上百家中小型企业每年的产值达10多亿元,那时村民靠出租土地或进厂打工就能轻松致富。

10多年前,为保护主城“肺叶”,沙坪坝区要求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村里的企业首当其冲。从2012年开始,歌乐村开始按照生态保护的要求,实施产业转型。

2011年,担任歌乐村村支书时,陈刚压力也很大,“我不能为了一时的财路而断了村里长久的财路。”

通过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外地农村发展经验,2012年,陈刚提出“重新搞农业”,围绕生态搞农旅融合,同时实施股权制改革,每0.5亩地为一股,村民入股当“股东”。

“要重走老路?”想法提出,村民们都吃了一惊。歌乐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是“蔬菜村”,但人均1.1亩地,侍弄再精细也难富裕。

后面好不容易发展起了工业,现在又重新发展农业,村民自然不理解。

石林。歌乐山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为此,陈刚数次登门拜访给村民们算账:搞农业虽然眼下租金少,却是朝阳产业,至少可以发展几十年;而想进村的企业大多数技术含量不高,有的还有污染,要不了几年就可能被淘汰,到头来啥都没了。

听到陈刚的这笔“生态账”,村民们最终都点了头。

2012年,“颐麓欢歌”生态园在歌乐村苟家湾动工,红庙社村民赵吉容当即就把2亩地流转给合作社。

“受了一辈子穷,是时候改变了!”在地里刨了一辈子食,赵吉容从没想过自己也有出头的那天。在赵吉容的印象中,以前的歌乐村,雨天一声泥,晴天一身灰,交通不便,请人送煤炭,100斤煤炭都要多收5毛钱。

如今,随着村里基础设施的改善,完全就跟换了一个世界。过去荒芜的小山坡,栽满了四季可采的水果;曾经的泥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周边基础设施也配套建起来了……植物园、采摘园、石林景观等构成了一座1000亩的田园综合体。

除了有土地租金,空闲时,赵吉容还会和丈夫一起在生态园内务工。说到现在的日子,赵吉容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老了比年轻时还挣得多!”

“此前企业厂房租金是我们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依托良好的生态,现在休闲养老业取代了工业,村里有41家养老院。”歌乐村党委书记陈刚说。

靠山富山

做好“花”样文章

初夏时节,歌乐村生机盎然。

春天桃树、李花扮靓山坡,夏天结出“金果”富裕了百姓的口袋。

2015年,歌乐村举办首届“颐麓欢歌”赏花节。2000多亩的园区内,桃花、李花、油菜花盛开,人流如织。

 “平时每天的游客大约有2-3千人,周末可达到7-8千人。”陈刚说,园区为游客提供欢乐的同时,也为村民带来了增收。

“颐麓欢歌”景区面积有2000余亩,其经营机制是采取的流转加股份制——由村集体以每年每亩1800元的流转金,从村民手中把土地经营权集中起来,然后由村里集中投资建设并经营;村民在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获得流转金后,所流转出来的土地,还以每0.5亩为1股的股份入股,获得利润分红。这一机制,不但有效集中了土地经营权,让村民也参与到农旅融合中来,还大幅度增加了农民在土地上的收入。

颐麓欢歌里的李树。歌乐山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因为农旅融合,歌乐村变得日渐热闹起来,人流如织。不少村民“瞄”准商机,办起了农家乐、民宿酒店、咖啡吧等。

苟裕金一直在外打工,两年前,他和妻子回到村里,在赏花节中发现了契机,在自家院坝上,办起了农家乐。

“这下不仅是桌子、椅子,连光坝子也能挣钱!”苟裕金说,现在他年收入不低于五万元,还能照顾家里,比出去打工好多了。

跟苟裕金一样,2015年,粟建川也回到村里,当起了“农民”。

因为喜欢多肉,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创业搭大棚,创办了多肉植物园。借此,粟建川还拓展业务,开辟了咖啡吧、书吧、陶艺坊、民宿酒店等。

随着旅游火爆,村民收入成倍增加。目前歌乐村已发展起40多家农家乐、养老机构,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余元,成为沙坪坝区集体经济实力最强的村之一。

歌乐村正是沙坪坝践行“两山论” 敲开“振兴门”的生动实践。如今的歌乐村缩短了工业退出的阵痛,昔日荒山变成“金山”,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点击进入专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山清水秀 绿动巴渝丨沙坪坝的样板:一座青山变“金山”

2020-06-17 13:15:00 来源:

华龙网-重庆客户端 6月17日13时15分讯(记者 袁舒含 陈美西)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街道歌乐村,沿路绿化带的鲜花扮靓了山坡,也映红了老百姓的致富路。

“这些地方以前都是荒地,短短几年时间,就像换了个世界。”看到如今的变化,村民赵吉容喜上眉梢。

以前的歌乐村,是沙坪坝出了名的“工业村”。企业最多的时候,有汽摩、机器加工、建材等企业100多家。

然而,工业企业在带来经济效应的同时,污染也随之而来。

如何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歌乐村给出样板,将“青山”变 “金山”,“风景”变 “产值”,为村民铺就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致富路。

草莓园。歌乐山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靠山吃山

村民投诉“请”出工业

简朴寨一带的村民们终于感觉呼吸顺畅了,露天木材粗加工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占地20亩的草莓基地。

简朴寨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街道歌乐村,早在上世纪80年代,简朴寨开始采石,村民们靠山吃山,资源逐渐枯竭。

 2015年,歌乐村引进建筑木料加工厂填补“空缺”,没过多久,该区域便成为歌乐山废旧木材加工作坊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建筑面积达3420平方米。

效益产生的同时,污染随之而来。

“加工厂把工地的废弃木板进行去泥、去钉、切割处理,产生了大量粉尘,对环境造成污染。”歌乐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周边居民反应强烈,曾多次投诉。

2018年,沙坪坝区启动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严控新增、持续整治、巩固提升”三项任务为抓手,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

颐麓欢歌火红的桃花为村民们铺就了致富路。歌乐山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针对“散乱污”企业大多数寄生于违法建筑之上这一现实,沙坪坝区多部门联合防控机制,结合污染防治攻坚、城市品质提升等行动,全力推进区域内“散乱污”整治。

去年,歌乐村简朴寨废旧木材加工作坊全部纳入整治范围。一个月时间,这些木料加工厂被陆续“请”了出去。

力度空前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反映在了环境变化上。

“以前粉尘多、噪音大,村民们不愿意到这边来,现在经常看到有人过来散步。”歌乐村党委书记陈刚对此深有体会, 治理“散乱污”企业,不仅改善了环境,还给当地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去年7月,九龙坡人吴奇“相中”了这里,当即决定流转20亩地种草莓。吴奇说,这里环境比较好,离城比较近,适合做观光采摘。

简朴寨土地整治改造完成,村里随即通过招商引进了两家农业企业,30亩复垦的土地种上了草莓、苗圃。

靠山养山

“工业村”重搞农业

简朴寨是歌乐村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之初,歌乐村就起步发展工业,上百家中小型企业每年的产值达10多亿元,那时村民靠出租土地或进厂打工就能轻松致富。

10多年前,为保护主城“肺叶”,沙坪坝区要求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村里的企业首当其冲。从2012年开始,歌乐村开始按照生态保护的要求,实施产业转型。

2011年,担任歌乐村村支书时,陈刚压力也很大,“我不能为了一时的财路而断了村里长久的财路。”

通过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外地农村发展经验,2012年,陈刚提出“重新搞农业”,围绕生态搞农旅融合,同时实施股权制改革,每0.5亩地为一股,村民入股当“股东”。

“要重走老路?”想法提出,村民们都吃了一惊。歌乐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是“蔬菜村”,但人均1.1亩地,侍弄再精细也难富裕。

后面好不容易发展起了工业,现在又重新发展农业,村民自然不理解。

石林。歌乐山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为此,陈刚数次登门拜访给村民们算账:搞农业虽然眼下租金少,却是朝阳产业,至少可以发展几十年;而想进村的企业大多数技术含量不高,有的还有污染,要不了几年就可能被淘汰,到头来啥都没了。

听到陈刚的这笔“生态账”,村民们最终都点了头。

2012年,“颐麓欢歌”生态园在歌乐村苟家湾动工,红庙社村民赵吉容当即就把2亩地流转给合作社。

“受了一辈子穷,是时候改变了!”在地里刨了一辈子食,赵吉容从没想过自己也有出头的那天。在赵吉容的印象中,以前的歌乐村,雨天一声泥,晴天一身灰,交通不便,请人送煤炭,100斤煤炭都要多收5毛钱。

如今,随着村里基础设施的改善,完全就跟换了一个世界。过去荒芜的小山坡,栽满了四季可采的水果;曾经的泥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周边基础设施也配套建起来了……植物园、采摘园、石林景观等构成了一座1000亩的田园综合体。

除了有土地租金,空闲时,赵吉容还会和丈夫一起在生态园内务工。说到现在的日子,赵吉容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老了比年轻时还挣得多!”

“此前企业厂房租金是我们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依托良好的生态,现在休闲养老业取代了工业,村里有41家养老院。”歌乐村党委书记陈刚说。

靠山富山

做好“花”样文章

初夏时节,歌乐村生机盎然。

春天桃树、李花扮靓山坡,夏天结出“金果”富裕了百姓的口袋。

2015年,歌乐村举办首届“颐麓欢歌”赏花节。2000多亩的园区内,桃花、李花、油菜花盛开,人流如织。

 “平时每天的游客大约有2-3千人,周末可达到7-8千人。”陈刚说,园区为游客提供欢乐的同时,也为村民带来了增收。

“颐麓欢歌”景区面积有2000余亩,其经营机制是采取的流转加股份制——由村集体以每年每亩1800元的流转金,从村民手中把土地经营权集中起来,然后由村里集中投资建设并经营;村民在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获得流转金后,所流转出来的土地,还以每0.5亩为1股的股份入股,获得利润分红。这一机制,不但有效集中了土地经营权,让村民也参与到农旅融合中来,还大幅度增加了农民在土地上的收入。

颐麓欢歌里的李树。歌乐山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因为农旅融合,歌乐村变得日渐热闹起来,人流如织。不少村民“瞄”准商机,办起了农家乐、民宿酒店、咖啡吧等。

苟裕金一直在外打工,两年前,他和妻子回到村里,在赏花节中发现了契机,在自家院坝上,办起了农家乐。

“这下不仅是桌子、椅子,连光坝子也能挣钱!”苟裕金说,现在他年收入不低于五万元,还能照顾家里,比出去打工好多了。

跟苟裕金一样,2015年,粟建川也回到村里,当起了“农民”。

因为喜欢多肉,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创业搭大棚,创办了多肉植物园。借此,粟建川还拓展业务,开辟了咖啡吧、书吧、陶艺坊、民宿酒店等。

随着旅游火爆,村民收入成倍增加。目前歌乐村已发展起40多家农家乐、养老机构,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余元,成为沙坪坝区集体经济实力最强的村之一。

歌乐村正是沙坪坝践行“两山论” 敲开“振兴门”的生动实践。如今的歌乐村缩短了工业退出的阵痛,昔日荒山变成“金山”,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 石月]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