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回收废旧农膜让“白色垃圾”变废为宝
石柱县自2019年以来,在全县构建起覆盖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废弃农膜回收网点,通过深入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工作,有效化解了田间“白色污染”而出现的喜人景象。

石柱:回收废旧农膜让“白色垃圾”变废为宝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6-24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4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走进重庆市石柱县六塘乡龙池村的烤烟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行行用地膜覆盖种植的烟苗长势良好,满目生机。据介绍,该村今年种植有1400亩烤烟,每年要产生数吨废弃农膜。与往年不同,曾经散落在地里的废弃农膜却不见踪影。这一变化的背后,是石柱县自2019年以来,在全县构建起覆盖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废弃农膜回收网点,通过深入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工作,有效化解了田间“白色污染”而出现的喜人景象。

烤烟种植户冬闲时在收集废弃农膜。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完善机制 构建三级回收储运体系

农用地膜是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农用地膜对降低种植成本、减轻劳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石柱县是农产品生产大县,每年种植蔬菜、玉米、辣椒、烤烟等农产品需要消耗大量农膜。但大量的废弃农膜如不及时清理回收,对田地造成“白色污染”, 不仅影响土地质量,还会影响乡村美景。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确保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石柱县先后出台了《石柱县废弃农膜利用管理办法》《石柱县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配套建设起覆盖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废弃农膜回收点,构建起三级废弃农膜回收储运体系,通过源头控制、规范使用、有序回收、安全处置等方式,深入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工作。

为加强监督管理,石柱县实行台账管理和月报进度、季度通报、年终考核制度,并建立完善了回收点统一标识,以及收购、销售、回收等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各乡镇(街道)还与农业基地负责人签订了废弃农地膜回收协议,让基地和农户都主动将废弃农膜交到各个乡镇街回收网点,困扰农村多年的废弃地膜处理难问题在该县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

工人对废弃农膜压缩打包。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回收利用 废弃农膜变废为宝

为让村民转变观念,引导村民对废弃农膜进行清理和回收,石柱县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清洁行动”,印制了相关宣传资料发放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广大农户和种植业主手中,同时通过宣传栏、标语、广播、报刊、电视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

为将废弃农膜回收工作做实做细,各乡镇(街道)不仅把废弃农膜销售后的钱全部返给村民,还把村民交售废弃农膜的数量与“乡风文明积分制”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这一工作开展后,很多村民都主动把废弃农膜送到回收点,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自觉习惯。

笔者在县城城南的石柱县废弃农膜回收储运中心看到,三位工人正在将一袋袋回收的废弃农膜扔进打包机里压缩打包,随后将压缩好的废弃农膜推到场地上,整整齐齐地堆放在一起。

石柱县废弃农膜回收储运中心管理人员阮文良告诉笔者,压缩打包后的废弃农膜将统一运输到再生资源企业进行加工,变身为新地膜进行再利用。据统计,2019年石柱县回收废弃农膜207.04吨,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101.49%。今年春耕春播以来,全县各乡镇(街道)加大了回收力度。目前已回收254.78吨,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91%。

据石柱县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石柱县正着力推介农户使用高标准地膜,杜绝使用劣质地膜,为有效治理废弃地膜污染,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石柱:回收废旧农膜让“白色垃圾”变废为宝

2020-06-24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4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走进重庆市石柱县六塘乡龙池村的烤烟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行行用地膜覆盖种植的烟苗长势良好,满目生机。据介绍,该村今年种植有1400亩烤烟,每年要产生数吨废弃农膜。与往年不同,曾经散落在地里的废弃农膜却不见踪影。这一变化的背后,是石柱县自2019年以来,在全县构建起覆盖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废弃农膜回收网点,通过深入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工作,有效化解了田间“白色污染”而出现的喜人景象。

烤烟种植户冬闲时在收集废弃农膜。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完善机制 构建三级回收储运体系

农用地膜是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农用地膜对降低种植成本、减轻劳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石柱县是农产品生产大县,每年种植蔬菜、玉米、辣椒、烤烟等农产品需要消耗大量农膜。但大量的废弃农膜如不及时清理回收,对田地造成“白色污染”, 不仅影响土地质量,还会影响乡村美景。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确保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石柱县先后出台了《石柱县废弃农膜利用管理办法》《石柱县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配套建设起覆盖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废弃农膜回收点,构建起三级废弃农膜回收储运体系,通过源头控制、规范使用、有序回收、安全处置等方式,深入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工作。

为加强监督管理,石柱县实行台账管理和月报进度、季度通报、年终考核制度,并建立完善了回收点统一标识,以及收购、销售、回收等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各乡镇(街道)还与农业基地负责人签订了废弃农地膜回收协议,让基地和农户都主动将废弃农膜交到各个乡镇街回收网点,困扰农村多年的废弃地膜处理难问题在该县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

工人对废弃农膜压缩打包。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回收利用 废弃农膜变废为宝

为让村民转变观念,引导村民对废弃农膜进行清理和回收,石柱县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清洁行动”,印制了相关宣传资料发放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广大农户和种植业主手中,同时通过宣传栏、标语、广播、报刊、电视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

为将废弃农膜回收工作做实做细,各乡镇(街道)不仅把废弃农膜销售后的钱全部返给村民,还把村民交售废弃农膜的数量与“乡风文明积分制”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这一工作开展后,很多村民都主动把废弃农膜送到回收点,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自觉习惯。

笔者在县城城南的石柱县废弃农膜回收储运中心看到,三位工人正在将一袋袋回收的废弃农膜扔进打包机里压缩打包,随后将压缩好的废弃农膜推到场地上,整整齐齐地堆放在一起。

石柱县废弃农膜回收储运中心管理人员阮文良告诉笔者,压缩打包后的废弃农膜将统一运输到再生资源企业进行加工,变身为新地膜进行再利用。据统计,2019年石柱县回收废弃农膜207.04吨,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101.49%。今年春耕春播以来,全县各乡镇(街道)加大了回收力度。目前已回收254.78吨,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91%。

据石柱县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石柱县正着力推介农户使用高标准地膜,杜绝使用劣质地膜,为有效治理废弃地膜污染,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