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家门口就业干劲足 扶贫车间奏出“脱贫致富曲”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1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通讯员 向玉婷)“咔嚓咔嚓……”昨(10)日,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郁山镇白马社区的彭水帅帅服装纺织加工厂,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发出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声音,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曲子”。
此时,普子镇双桥村的铬帅服饰贸易有限公司普子一分厂,缝纫机滴滴答答的声音响个不停,清脆的落针声仿佛是鼓点敲在工人们心上,奏出充满希望的脱贫之歌。
这两个工厂不只是服装加工厂,还是重庆市铬帅服饰贸易有限公司建起的就业扶贫车间。2017年至2018年,重庆市铬帅服饰贸易有限公司分别在郁山镇和普子镇建起两个扶贫车间,让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的愿望,他们正用缝纫机弹奏出“脱贫致富曲”。
家门口就业
挣钱顾家两不误
普子扶贫车间内,工人们边干活边交流,有说有笑,很是热闹。
三义乡莲花村2组的贫困户刘后文说:“我家有2个孩子,为了照顾孩子,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在这上班,工作轻松,一个月能有2000-3000多元的工资。”41岁的刘后文在车间工作已有2年,谈到自己的这份工作,他不住地夸赞。
“在家门口找到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十分开心。现在孩子在上幼儿园,在这上班接送很方便。孩子放学了,把孩子送回家里之后,又回到车间继续上班,活轻松,很自由,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还学到了技术。”28岁的郁山镇朱砂村村民姚小情就在扶贫车间实现了自己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据了解,在车间上班的工人大多数都来自周边乡镇生活困难的村民,车间吸纳这些群众,让他们就近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在“上班”前,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教他们“脱贫致富的本领”。此外,还根据农村贫困就业人口的特点,对工人的上班时间实行弹性管理,除固定上下班的人员外,安排零工,让村民自由安排上班时间,工作量以计件方式进行,让村民的就业更加灵活。
“上岗前要培训。车间采取计件的方式计算工资。一个月最少有2000多元。从家到这里也不过几分钟的时间,真正让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普子镇沙坝村的贫困户李永现开心地说,52岁的她今年3月份开始在车间上班,一个月有2000-3000多元的收入,一家人的开支不用愁。
有钱可挣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对扶贫车间满意的,远不止他们几个,扶贫车间搬到了村子里面,来到村民身边,既解决了就业,又照顾了家里,深受村民欢迎。据了解,两个扶贫车间的建立,共为村民们提供就业岗位101个,其中贫困户有17人,低保户3人,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家庭增收。
谈到建扶贫车间的初衷,重庆市铬帅服饰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秀娟打开了她的话匣子。2015年之前,刘秀娟一直在福建经营一家服装加工厂,回到家乡后,继续干老本行,成立了服装加工厂,助推家乡经济建设。
刘秀娟说,她是土生土长的龙溪镇人,回到家乡建厂过程中,她发现农村闲置的劳动力多,而扶贫车间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难题。2017年,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公司分别在普子镇和郁山镇成立铬帅服饰贸易有限公司普子一分厂和彭水帅帅服装纺织加工厂,就有了现在的扶贫车间。
在刘秀娟看来,扶贫车间不仅仅是一个服装厂,还是一个大家庭,带领每一个成员共同脱贫致富,是她最大的心愿。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有事可做,有钱可挣,更是刘秀娟成立扶贫车间的初衷。
针对性帮扶
群众生活有保障
扶贫车间建起来后,在针对贫困户的帮扶上车间更是毫不吝啬,对在车间上班的贫困户除了免费培训技术外,还实行基本生活工资保底。保家镇龙合村贫困户任昌芝,去年丈夫因病去世,还有两个女儿在上学,“顶梁柱”倒下,一家人的经济收入就断了,了解这一情况后,刘秀娟伸出援手,聘请她到扶贫车间上班,这样一来,一家人的生活就有了保障。
刘秀娟说,像任昌芝这样的贫困户在扶贫车间还有很多,如果每月的工作量达不到基本工资,也按照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发放。为了激励员工,员工每月的计件工作量工资达到1500元,厂里就会额外补贴30%,2019年,所有车间共补贴金额52万元。
目前,扶贫车间生产的服装销往福建、浙江、湖北、重庆等地,在郁山镇建起的扶贫车间年产值达108.4万元,发放工人工资每月6万元左右。在普子镇建起的扶贫车间年产值达89.7万元,发放工人工资每月5万多元。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车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钱赚,这就是扶贫车间的意义。”刘秀娟介绍,下一步公司还要继续做强做大,带动更多人就业,为附近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脱贫攻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