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双手“砌筑”脱贫路 聚集正能量奔小康
在重庆市梁平区和林镇大冲村五组,有一个响当当的致富能手,他拥有30余亩的蔬菜基地,是“发明大王”,又是毫不保留技术的热心肠。

梁平:双手“砌筑”脱贫路 聚集正能量奔小康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7-1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7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昨(16)日,笔者了解到,在重庆市梁平区和林镇大冲村五组,有一个响当当的致富能手,他拥有30余亩的蔬菜基地,是“发明大王”,又是毫不保留技术的热心肠。

他叫唐学树,今年54岁,是和林镇大冲村村民,全家4口人,因子女上大学致贫,于2014年被识别为建卡贫困户。

梁平区和林镇大冲村五组贫困户唐学树夫妇正在收获辣椒。通讯员 张常伟 摄

寻门路靠勤劳致富 快速脱贫成典型

以前,唐学树仅靠5亩田的收入维持全家生活,小日子过得十分平淡。2013、2014年,随着唐学树的两个孩子相继考入大学,每年生活费和学费要5万多元,经济困难压得唐学树喘不过气来。

2014年,镇、村扶贫干部通过慰问走访,了解到情况后,将他家定为建卡贫困户,并积极为他出谋划策。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靠勤劳总会有改变。”唐学树想方设法寻找出赚钱门路。当他看到生姜市场非常紧俏,而且价格又好,他便萌发了种植生姜的想法。2015年,在和林镇扶贫干部邓天宽、村主任易同金的便鼓励下,他开始学习生姜种植技术,同时还与其他贫困户一起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种植业、养殖业的免费培训。

当年3月初,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唐学树种植生姜12亩,采用生姜和蔬菜轮种方式,当年收入达12万元。在2015年12月他实现了脱贫,一举成为了当地脱贫增收的典型代表,为了全村30多名贫困户树起了一面旗帜。

在生产实践中,唐学树还自创了打窝机以及开沟机,在生姜农忙时上门为附近村民打窝开沟挣钱,开辟了一条新的赚钱门路。

梁平区和林镇大冲村五组贫困户唐学树(左一)正和扶贫干部、第一书记交流姜窝机的使用方法。通讯员 张常伟 摄

政府帮扶有信心 苦干实干奔小康

“没有政府的帮扶,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唐学树常说的一句话。2016年开始,唐学树陆续流转了30多亩土地,扩大了种植面积,其中蔬菜20亩,包含冬瓜、香菜、甜玉米、稻谷等农作物,其中种植生姜8-10亩,加上各种蔬菜、柚子等作物,每年收入可达26万元。

今年,唐学树还“研发”出了第5代种姜打窝机,从4月初以来错季打姜窝,种植晚熟生姜达7亩,12月份晚熟销售,预计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此外,他承包了鱼塘2亩,还探索了循环利用,鱼粪便排入稻田、蔬菜沟的生态模式。现在,他还通过超市、菜市场、农村淘宝等多种渠道销售生姜等农作物,将农产品推向全国各地。

“我们同区级相关部门共同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通过筹集资金,给贫困户发放优质姜种和肥料,发展种植生姜稳定增收,实现了全面脱贫致富。”扶贫干部邓天宽表示。

2017年,和林镇的扶贫干部为他争取了2000余元种姜补助和奖励;去年来,大冲村扶贫工作队为唐学树争取了优质辣椒种子和肥料,今年,他家的4.5亩辣椒喜获丰收,共收获辣椒2500余公斤,收入达1.5万余元。扶贫干部又为他争取了扶贫无息贷款5万余元,还给他发放了10袋肥料。

如今,唐学树家里产业兴旺,虽然辛苦忙碌,他却很满足:“现在孩子毕业参加工作,种植、养殖规模又在发展中,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唐学树的女儿于2018年毕业后就去了俄罗斯工作,去年儿子也在重庆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孩子有出息了,夫妻二人熬出了头,但他们的“事业心”仍在连轴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他和妻子还参加了梁平宏达职业培训学校的就业技能培训,免费学习了中式烹调师技能,获得了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下一步唐学树打算开办农家乐,进一步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梁平区和林镇大冲村,扶贫干部查看贫困户唐学树种的冬瓜。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 摄

致富不忘乡亲 扶贫还须扶“志”

唐学树在致富道路上尝到了甜头,他经常和大家一起交流经验,传授种植、养鱼技术。

同组贫困户李承华夫妻家中有1亩水稻,每年收入很少。唐学树见状后,主动找到夫妻二人,鼓励他们振作起来致富。夫妻开始生姜种植后,他又提供技术指导,实行“资源共享”。李承华夫妻很快学会了生姜、辣椒等种植技术,如今他们种植面积已达10几亩,年收入近10万元。

在政府的牵线搭桥和销售中,唐学树还结识了镇外的一些贫困户、村民、种植大户,当知道他乐于助人时,都慕名前来请教。袁驿、虎城的“求学者”到他家学习技术,他不仅好菜招待客人,还毫不吝惜传授自己的“秘方”,目前累计免费指导有20-30户。

“对于未来,我很有信心!”如今,他依靠勤劳的双手,产业越做越大,他今年又准备继续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帮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梁平:双手“砌筑”脱贫路 聚集正能量奔小康

2020-07-17 06:1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7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昨(16)日,笔者了解到,在重庆市梁平区和林镇大冲村五组,有一个响当当的致富能手,他拥有30余亩的蔬菜基地,是“发明大王”,又是毫不保留技术的热心肠。

他叫唐学树,今年54岁,是和林镇大冲村村民,全家4口人,因子女上大学致贫,于2014年被识别为建卡贫困户。

梁平区和林镇大冲村五组贫困户唐学树夫妇正在收获辣椒。通讯员 张常伟 摄

寻门路靠勤劳致富 快速脱贫成典型

以前,唐学树仅靠5亩田的收入维持全家生活,小日子过得十分平淡。2013、2014年,随着唐学树的两个孩子相继考入大学,每年生活费和学费要5万多元,经济困难压得唐学树喘不过气来。

2014年,镇、村扶贫干部通过慰问走访,了解到情况后,将他家定为建卡贫困户,并积极为他出谋划策。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靠勤劳总会有改变。”唐学树想方设法寻找出赚钱门路。当他看到生姜市场非常紧俏,而且价格又好,他便萌发了种植生姜的想法。2015年,在和林镇扶贫干部邓天宽、村主任易同金的便鼓励下,他开始学习生姜种植技术,同时还与其他贫困户一起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种植业、养殖业的免费培训。

当年3月初,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唐学树种植生姜12亩,采用生姜和蔬菜轮种方式,当年收入达12万元。在2015年12月他实现了脱贫,一举成为了当地脱贫增收的典型代表,为了全村30多名贫困户树起了一面旗帜。

在生产实践中,唐学树还自创了打窝机以及开沟机,在生姜农忙时上门为附近村民打窝开沟挣钱,开辟了一条新的赚钱门路。

梁平区和林镇大冲村五组贫困户唐学树(左一)正和扶贫干部、第一书记交流姜窝机的使用方法。通讯员 张常伟 摄

政府帮扶有信心 苦干实干奔小康

“没有政府的帮扶,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唐学树常说的一句话。2016年开始,唐学树陆续流转了30多亩土地,扩大了种植面积,其中蔬菜20亩,包含冬瓜、香菜、甜玉米、稻谷等农作物,其中种植生姜8-10亩,加上各种蔬菜、柚子等作物,每年收入可达26万元。

今年,唐学树还“研发”出了第5代种姜打窝机,从4月初以来错季打姜窝,种植晚熟生姜达7亩,12月份晚熟销售,预计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此外,他承包了鱼塘2亩,还探索了循环利用,鱼粪便排入稻田、蔬菜沟的生态模式。现在,他还通过超市、菜市场、农村淘宝等多种渠道销售生姜等农作物,将农产品推向全国各地。

“我们同区级相关部门共同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通过筹集资金,给贫困户发放优质姜种和肥料,发展种植生姜稳定增收,实现了全面脱贫致富。”扶贫干部邓天宽表示。

2017年,和林镇的扶贫干部为他争取了2000余元种姜补助和奖励;去年来,大冲村扶贫工作队为唐学树争取了优质辣椒种子和肥料,今年,他家的4.5亩辣椒喜获丰收,共收获辣椒2500余公斤,收入达1.5万余元。扶贫干部又为他争取了扶贫无息贷款5万余元,还给他发放了10袋肥料。

如今,唐学树家里产业兴旺,虽然辛苦忙碌,他却很满足:“现在孩子毕业参加工作,种植、养殖规模又在发展中,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唐学树的女儿于2018年毕业后就去了俄罗斯工作,去年儿子也在重庆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孩子有出息了,夫妻二人熬出了头,但他们的“事业心”仍在连轴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他和妻子还参加了梁平宏达职业培训学校的就业技能培训,免费学习了中式烹调师技能,获得了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下一步唐学树打算开办农家乐,进一步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梁平区和林镇大冲村,扶贫干部查看贫困户唐学树种的冬瓜。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 摄

致富不忘乡亲 扶贫还须扶“志”

唐学树在致富道路上尝到了甜头,他经常和大家一起交流经验,传授种植、养鱼技术。

同组贫困户李承华夫妻家中有1亩水稻,每年收入很少。唐学树见状后,主动找到夫妻二人,鼓励他们振作起来致富。夫妻开始生姜种植后,他又提供技术指导,实行“资源共享”。李承华夫妻很快学会了生姜、辣椒等种植技术,如今他们种植面积已达10几亩,年收入近10万元。

在政府的牵线搭桥和销售中,唐学树还结识了镇外的一些贫困户、村民、种植大户,当知道他乐于助人时,都慕名前来请教。袁驿、虎城的“求学者”到他家学习技术,他不仅好菜招待客人,还毫不吝惜传授自己的“秘方”,目前累计免费指导有20-30户。

“对于未来,我很有信心!”如今,他依靠勤劳的双手,产业越做越大,他今年又准备继续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帮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淼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