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领导有本“扶贫经” 帮助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
雨过天睛的六塘乡三汇村,朵朵白云挂在碧蓝的天空,一阵微风拂过,花草的芳香扑鼻而来……

驻村领导有本“扶贫经” 帮助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7-2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6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隆太良)雨过天睛的重庆市石柱县六塘乡三汇村,朵朵白云挂在碧蓝的天空,一阵微风拂过,花草的芳香扑鼻而来……

以往的三汇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薄弱,整体发展滞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该村被评为全县1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7年9月以来,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选派到该村担任驻村领导的向仁宪,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到2019年底,帮助66个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实现了“村出列”目标。

“三在村”以来,面对三汇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向仁宪没有心灰意冷。他沉下心来,认真分析三汇村的发展优势和不足,决心按照“认真吃透上情、深入了解下情,俯下身子抓扶贫”的工作思路,彻底改变该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刚到村里,一些村民对这位从县城派来的驻村领导并不“买账”,认为他来村里工作不过是“镀镀金”,哪会真心实意帮助村民谋发展。

“有的村民不理解我们的工作,我和驻村工作队以及村两委干部就深入每家每户开‘板凳会’,耐心细致地宣传扶贫政策,动员大家提振精神拔‘穷根’。”向仁宪说,一趟不行,他们就跑两趟,两趟不行,他们就跑三趟……一直跑到村民详细了解扶贫政策,充分激发内生动力为止。

向仁宪(前)与驻村工作队干部在为贫困户除草。通讯员 隆太良 摄

家住三汇村双河组的陈华因妻子生了重病,其家被评为贫困户。向仁宪了解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后,主动承担起他家的帮扶工作,并劝他种植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的季节性蔬菜来销售,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未料到,陈华顾虑重重,当时并不领情。向仁宪没有气馁,他三番五次登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总算将其说服。

2017年以来,陈华每年都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萝卜等错季蔬菜10亩左右,农闲时,还开垦出其他村民的撂荒地进行耕种,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驻村的领导干部们在我们农忙的时候,经常会来帮我们除草、施肥,这真的是想帮助我们早日脱贫致富的好干部啊!”陈华对笔者说。

蜿蜒曲折的乡间公路在崇山峻岭之间盘旋,人行便道直通院坝,自来水接进了家门,一栋栋崭新的砖瓦房立在优美的田园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纵深推进,三汇村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完善了,村庄院落美丽了!”“村民们的精气神更足了!”言及脱贫攻坚工作对村里带来的好处,三汇村的村民们赞不绝口。

驻村后不久,向仁宪与驻村工作队员踏遍了三汇村的沟沟坎坎,对全村69个建卡贫困户进行逐一走访后,了解到村民们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愿望尤为强烈。

向仁宪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他与驻村工作队员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自2018年以来,三汇村共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0余个,新建通组公路4条共5.7公里,硬化人行便道24.78公里;实施人饮项目6个,新建饮水池8口,安装供水管道1万余米;实施C、D级危房改造48户。

坐落在半山腰的新建组季节性缺水严重,当人饮项目实施完毕,该组年过古稀的建卡贫困户谭地英打开水龙头便使用起了自来水。谭地英说:“以往用水、喝水只能看天,遇上缺水的时候,还得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喝。自从自来水管安装进屋后,以前的苦日子再也不回来了……”

人行便道未修建前,乡间的小路高低不平,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村民出行非常不便。当人行便道修到家门口后,白果组82岁的马培珍动情地说:“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享到这个福,这都得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和扶贫干部们的辛勤付出啊!现在不管天晴下雨,我都还能趁走得动,多去周边转转了!”

贫困,“贫”在产业,“困”在发展。干了多年扶贫工作的向仁宪十分清楚,贫困户要实现真正脱贫,必须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因地制宜发展好产业,把“输血式”扶贫变成“造血式”扶贫,才能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8年以来,向仁宪与驻村工作队以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为契机,紧紧围绕特色农产品的功能定位,积极培育果、蔬等特色产业,组织全村400余户村民种植粉黛李1010亩,林下全部套种了大豆、辣椒和蔬菜等农作物。针对该村离县城较近的优势,还发动村民种植黄瓜、西红柿等季节性蔬菜300余亩。

在引导村民发展产业的同时,向仁宪还与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引导村民加强与企业、市场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初步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三汇村又引进了一家年饲养规模达30万只蛋鸡的养殖企业,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平整土地、修建厂房。企业落成后,不仅可解决当地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可以为村里种植的粉黛李无偿提供有机肥。

“要当秤砣沉到底,不做葫芦水上漂。”三年来,向仁宪心系群众,甘做沉甸甸的秤砣“沉”在大山深处,为乡村的大发展而任劳任怨、奔波不息。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驻村领导有本“扶贫经” 帮助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

2020-07-26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6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隆太良)雨过天睛的重庆市石柱县六塘乡三汇村,朵朵白云挂在碧蓝的天空,一阵微风拂过,花草的芳香扑鼻而来……

以往的三汇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薄弱,整体发展滞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该村被评为全县1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7年9月以来,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选派到该村担任驻村领导的向仁宪,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到2019年底,帮助66个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实现了“村出列”目标。

“三在村”以来,面对三汇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向仁宪没有心灰意冷。他沉下心来,认真分析三汇村的发展优势和不足,决心按照“认真吃透上情、深入了解下情,俯下身子抓扶贫”的工作思路,彻底改变该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刚到村里,一些村民对这位从县城派来的驻村领导并不“买账”,认为他来村里工作不过是“镀镀金”,哪会真心实意帮助村民谋发展。

“有的村民不理解我们的工作,我和驻村工作队以及村两委干部就深入每家每户开‘板凳会’,耐心细致地宣传扶贫政策,动员大家提振精神拔‘穷根’。”向仁宪说,一趟不行,他们就跑两趟,两趟不行,他们就跑三趟……一直跑到村民详细了解扶贫政策,充分激发内生动力为止。

向仁宪(前)与驻村工作队干部在为贫困户除草。通讯员 隆太良 摄

家住三汇村双河组的陈华因妻子生了重病,其家被评为贫困户。向仁宪了解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后,主动承担起他家的帮扶工作,并劝他种植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的季节性蔬菜来销售,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未料到,陈华顾虑重重,当时并不领情。向仁宪没有气馁,他三番五次登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总算将其说服。

2017年以来,陈华每年都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萝卜等错季蔬菜10亩左右,农闲时,还开垦出其他村民的撂荒地进行耕种,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驻村的领导干部们在我们农忙的时候,经常会来帮我们除草、施肥,这真的是想帮助我们早日脱贫致富的好干部啊!”陈华对笔者说。

蜿蜒曲折的乡间公路在崇山峻岭之间盘旋,人行便道直通院坝,自来水接进了家门,一栋栋崭新的砖瓦房立在优美的田园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纵深推进,三汇村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完善了,村庄院落美丽了!”“村民们的精气神更足了!”言及脱贫攻坚工作对村里带来的好处,三汇村的村民们赞不绝口。

驻村后不久,向仁宪与驻村工作队员踏遍了三汇村的沟沟坎坎,对全村69个建卡贫困户进行逐一走访后,了解到村民们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愿望尤为强烈。

向仁宪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他与驻村工作队员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自2018年以来,三汇村共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0余个,新建通组公路4条共5.7公里,硬化人行便道24.78公里;实施人饮项目6个,新建饮水池8口,安装供水管道1万余米;实施C、D级危房改造48户。

坐落在半山腰的新建组季节性缺水严重,当人饮项目实施完毕,该组年过古稀的建卡贫困户谭地英打开水龙头便使用起了自来水。谭地英说:“以往用水、喝水只能看天,遇上缺水的时候,还得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喝。自从自来水管安装进屋后,以前的苦日子再也不回来了……”

人行便道未修建前,乡间的小路高低不平,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村民出行非常不便。当人行便道修到家门口后,白果组82岁的马培珍动情地说:“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享到这个福,这都得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和扶贫干部们的辛勤付出啊!现在不管天晴下雨,我都还能趁走得动,多去周边转转了!”

贫困,“贫”在产业,“困”在发展。干了多年扶贫工作的向仁宪十分清楚,贫困户要实现真正脱贫,必须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因地制宜发展好产业,把“输血式”扶贫变成“造血式”扶贫,才能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8年以来,向仁宪与驻村工作队以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为契机,紧紧围绕特色农产品的功能定位,积极培育果、蔬等特色产业,组织全村400余户村民种植粉黛李1010亩,林下全部套种了大豆、辣椒和蔬菜等农作物。针对该村离县城较近的优势,还发动村民种植黄瓜、西红柿等季节性蔬菜300余亩。

在引导村民发展产业的同时,向仁宪还与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引导村民加强与企业、市场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初步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三汇村又引进了一家年饲养规模达30万只蛋鸡的养殖企业,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平整土地、修建厂房。企业落成后,不仅可解决当地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可以为村里种植的粉黛李无偿提供有机肥。

“要当秤砣沉到底,不做葫芦水上漂。”三年来,向仁宪心系群众,甘做沉甸甸的秤砣“沉”在大山深处,为乡村的大发展而任劳任怨、奔波不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