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民心24小时不打烊 和美生活有“老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30日17时45分讯(记者 李佳妮)“有事找老杨,老杨帮你忙”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响彻了西彭镇每一个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老杨”不仅是服务群众的代表,“老杨”更是服务群众的标杆。
西彭镇“老杨群工”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当前,在西彭镇,全镇推广“老杨群工”,建立综治一体化工作中心,搭建退役军人服务、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三大平台,设立村级群众工作室、群众工作点,形成站、室、点三级联动体系,创新设立“24小时不打烊”服务热线,组建党员“和事佬”调解队,为描绘全镇和美生活图景,增添一笔崭新的色彩。
“老杨”是基石 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贡献力量
谁是“老杨”?
在西彭镇,“老杨”是一群热心的人,他们是党员干部、居民代表、志愿者、社工、社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内的“群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杨”是“累土”是“基石”,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贡献力量。
西彭的居民经常这样说: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是“家事”,找“老杨”!“老杨”就像家人一样来帮忙:搭建平台协调解决,帮忙进行网上信访代理;牵线搭桥;提供法律援助;进行心理咨询……
在西彭镇院落微自治工作中,这群“杨”各司其职,他们穿着红马褂的身影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积极投身院落微自治行动中,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他们,24小时坚守在岗,不分昼夜奔赴各村各院落;他们,顶着大众普通脸,为乡村和美生活新图景注入生命力;他们分享的日常生活故事,却让人感叹其不凡!
“老杨”是支援者 一家有困难 众人来支援
采访对象:钟雪梅 马鞍村党支部书记
采访地点:马鞍村 “和谐大湾”院落
采访手记:
在马鞍村和谐大湾院落,一个院落长“老杨”带动一群群众“杨”为生活有困难的村民提供帮助。
和谐大湾,一个以“和谐”闻名的院落,马路宽敞、路面干净,第一印象便让人觉着这是个宜居的好地方。我们一干人到达村委会,“老杨”代表钟雪梅便远远的跟我们打招呼,这是我第二次见到钟书记,给人的感觉依旧是热情中带着浓厚的亲切感,言谈中性情耿直却不失分寸,标志性的爽朗笑声似乎有穿透冰山的魔力,让人瞬间感受到阳光般的暖意。
随后,我们随钟书记去了院落议事厅,有路过的村民跟她打招呼,钟书记也不扭捏,大声回应并询问其家里是否需要帮助。钟书记表示这样打招呼在马鞍村很常见,就如同她说的那般:“我们整个村邻里关系都很和谐,尤其是这和谐大湾,配得上这‘和谐’的名字。”
对此,钟书记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关于邻里互助的小故事:
有一户四口之家是全村公认的困难户,虽然政府为其提供低保帮扶,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一家四口都身患疾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一家四口的生活基本靠七十多岁的男户主支撑,田里地里的活计只能靠村民的帮助才能完成春耕秋收。
说到这里,钟书记跟我们介绍了和谐大湾的院落长商泽勇,并且特别真诚地说:“我们的院落长商泽勇了解这个情况后,立马组织大家为其提供生活上的帮扶。”
在钟书记和商院长的协调组织下,村民们先无偿把水泥路修到了男户主的家门口,随后又无偿帮助打理其田地里的葡萄和其他农作物。对于大家一次又一次的热心帮助,这份恩情,男户主一家都铭记于心,多次在众人面前感慨:多亏了“老杨”的帮忙,才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
“老杨”是倡导者 乡村文明 有你有我也有他(她)
采访对象:李华 双岗村党支部书记
采访地点:双岗村 “文艺”院落
采访手记:
在双岗村文艺院落,“老杨”化身乡村文明建设的倡导者,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到文艺活动中。
初到双岗村,狗吠鸡鸣,蝉声阵阵,刹那间就勾起了我童年时代的乡村回忆,带着那份年代感十足的记忆走进文艺院落,见到了穿着朴素大方,眉目和善的“老杨”代表李华,她第一时间就为其因临时状况耽误访谈时间而表达真诚的歉意。
李书记说话温声细语,言谈举止随和又不失礼貌,文艺院落一些奇闻趣事在她的分享中,总让人觉得故事情节不仅恰如其名很“文艺”,还有些许诗意点缀其中。
她说:“我们文艺院落会不时集合村里的其他院落,组织文艺活动,把乡村文明的氛围体现在活动中。”
在李华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在双岗村,无论男女老少,都很重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文艺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把大家聚在一起欢聚一堂,更重要的是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连结感,凝聚人心,提倡乡邻之间的人情味儿。每一次举办文艺活动,都会让孩子们参与进来,让他们深刻的体会传统美德的温度和浓度,也为乡村和美生活构建增添一丝活力和生机。
“老杨”是传递者 访民情 听民意 解民忧
采访对象:冷智 黄磏村党支部书记
采访地点:黄磏村 “初心”院落
采访手记:
在黄磏村初心院落,“老杨”是干部与群众紧密联系的纽带,是民情与国情融合的综合驿站,上传民情民意,下递国情国策。
初心院落,落在“初心”二字,与党的“不忘初心”贴切呼应,听着这名字,品着背后的寓意,总能感受到丝丝温情与暖意。我们在村委会见到“老杨”代表冷智,第一印象是这人穿着打扮干净利落,面上有些严肃,但他微笑对着镜头讲述初心院落里“老杨”的故事时,那一笑,不由得让人如沐春风。
他说:“我们院落会经常组织院坝会,‘老杨’们聚在一起整合民情民意,宣传国情国策,大家一起‘畅所欲言’,最后讨论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冷书记跟我们分享了一个“为民解忧”,化解矛盾纠纷的小故事:
有一个村民,回家途中经过邻居家门口,被邻居家的狗咬伤,两家就此大打出手,结下梁子。经村民上报,村委会和其他群众成立调解组,不管天晴还是下雨,白天还是黑夜,调解组雷打不动上门做双方的工作,最后两户人家和好如初,并真诚地道歉表示谅解。
在冷书记分享的故事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基层,每一件极小的事情也关乎民情民意,要让人民群众对和美生活有期待,有感受,就要第一时间做出“解民忧”的行动。
“老杨”是志愿者 他们都姓“杨” 专帮百姓忙
采访对象:李春利 李家河村村委副主任
采访地点:李家河村 “江边”院落
采访手记:
在李家河村江边院落,“老杨”一直奉行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只要关乎百姓的民生问题,“老杨”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到最好。
刚到江边院落,大雨像是应了景一般倾斜而下,宽敞的院坝里,或站着或坐着十几号人,说话的声音几乎都被雨声覆盖。这时候耳边突然出现一个声音,语速虽快,声音却铿锵有力。
听到她说:“我们作为村干部,为老百姓办的每一件事情不光要摸得着,关键是要让老百姓看得见,这样老百姓才踏实!”
我随着声音望去,便看见坐在桌边塑胶凳上的“老杨”代表李春利。一头短发,衬得双眸特别精神,说话时总是带着些许表达情感的手势,一言一行,幽默而不失风趣,给人的感觉就是:是个干实事的大女人!
在她的言辞表达中,我们了解到江边院落因为地理位置原因,用水问题一直是村民反应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有效快速解决用水问题,李主任和村委会一干同志,把水利工程方和村民一方拉到一个微信群,让其双方有一个沟通调解的平台,能够直接、及时的解决相关维修和后期保障问题。
李春利把一直以来深受百姓困扰的用水问题解决了,她自己完全不当回事儿,只是说老百姓觉得好那就好。
讲到志愿者的故事,李春利还特别提到江边院落的院落长卓树兰,她说:“我们院落长卓树兰很能干,村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离不开她的功劳。”
经过我们深入访谈,了解到李春利口中的“大功臣”经常组织一批志愿者小分队,劝解江边钓鱼者,捡拾江边垃圾,为保护江边生态环境洒下不少汗水。
在李春利的讲述中,我们不禁感叹:原来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关乎民生之事,都是大家合力要去解决的事。
“老杨”是践行者 党建引领 落实基层
采访对象:赵勇 石塔村村委会主任
采访地点:石塔村 居民驿站
采访手记:
在石塔村居民驿站,“老杨”收集社情民意,落实到每一件小事上,每一个人身上,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工作堡垒。
居民驿站以居民有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主,全村上下重视垃圾分类问题。在宣传垃圾分类工作中,我们见到了“老杨”代表赵勇,面对镜头有些紧张的他,在跟居民打交道的时候却很健谈,说起话来嘴边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就算居民反复问同一个问题,他也不厌其烦地为其解答。
他说:“上至中央,下到地方,都很重视人居环境保护,我们村委会组织网格员和‘老杨’做垃圾分类宣传,目的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在宣传过程中,“老杨”不分昼夜,不辞辛劳,不抱怨、不偷懒,全心全意宣传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身上,在推进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居民和美生活取得初步成效。
在与赵主任的交谈中,我们感受到:只要是宣传工作,‘老杨’都要深入到社群工作点,调动老百姓自治的积极性,收集民情民意,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把党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让居民真正体会到“服务”的便利与荣光。
结尾:
采访侧记
关于西彭镇的“老杨群工”
在西彭镇,“老杨群工”是西彭镇社会治理工作的神经末梢,覆盖到每个村、每个院落,尽力满足着每个群众的需要,传递着党的温暖与力量。一个“老杨”能够带出一个“老杨群工”,一个“老杨群工”能够拓展一群“杨”,“群杨”的力量如同一束光,不仅照亮了西彭镇基层治理工作的创新之路,也温暖了无数党员和群众的心。
西彭镇不断在壮大“老杨”队伍,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那一幕幕邻里互助、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的画面,那一个个撑起基层治理工作的普通面孔,为基层社会治理的踏实创新、全域生活共同体的逐步构建“添砖加瓦”,为人民群众打造和美生活新图景“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