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起来真好看|抓住机遇自主脱贫 生活过得甜如蜜

你笑起来真好看|抓住机遇自主脱贫 生活过得甜如蜜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8-0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7日19时讯(记者 刘雪琴 曹建 实习生 翟桓)在由中央网信办主办,重庆、广西、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部6省区市网信办协办,华龙网承办的“你笑起来真好看——决战脱贫攻坚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重庆武隆区蹲点采访中,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来到仙女山街道,探访这些笑脸背后的脱贫故事。

王天学家的农家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毅 摄


乡村旅游帮他摘掉贫困帽

“老板我们今天中午吃什么啊?”“我这儿什么都有,你想吃什么我们都可以做!”

在仙女山荆竹村,王天学家的农家乐迎来了今天的第一批客人。十余间干净整洁的标间,自家饲养的鸡鸭鱼,健康绿色的生活氛围,让城里的游客感到十分新鲜。王天学忙前忙后地招呼着客人,带着他们体验喂鸡捞鱼的自然生活。

几年前的王天学,怎么也想不到能过上今天的的日子。

2011年,外出务工的大儿子的意外去世,给这个原本安稳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悲伤过度的王天学患上了心脏病,妻子陈仙碧不得不撑起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王天学家的农家乐修建有景观池塘,里面还养殖的鲜鱼收到游客欢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曹建 摄

但不久后,王天学家的生活的迎来了转机。当地村民小组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在生活和医疗上给予了帮助。“政府经常都会来关心我们慰问我们,每个节气的时候给我们带礼物,医院也会给我们送药,对我们很关心。”

随着仙女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寻梦园、葡萄仙坛等果园相继落户荆竹村杨柳村民小组,越来越多的游客向王天学打听哪里有美食、哪里好住宿,这让王天学夫妇看到了机遇——他要走乡村旅游接待这门路。

“当时政府这边也是给我们提了很多点子,因为我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二十多亩地,他们说你房子就在公路边,搞乡村旅游可能还有希望。”政府的帮扶给王天学夫妇很大的信心。

想法有了,修建接待房屋的资金从何而来又成了大问题。此时,从重庆主城来的一位老板看到了王天学家的位置优势,想要租用他家的土墙房屋和土地做民宿,多次协商之后,王天学与老板达成一致意见。

农家乐内的厨房设备一应俱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毅 摄

拿到房屋和土地流转款后,王天学很快开始动工。2018年,从选址到主体工程、房屋装修全部完成,热热闹闹的农家乐建好了。

2014年,王天学家年收入仅11500元,农家乐办好后,2019年家庭年收入一下子增加到了四万多元,变成了“小康户”,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典范。王天学小儿子也从大学毕业,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农家乐真正成为了农家之乐。

养蜂脱贫酿出甜蜜好生活

早上6点刚过,家住桃园村大河组的陈世超开始清扫家门口的水泥路,这条路是仙女山旅游业反哺基础建设的成果,建好后,陈世超每天都拿着大扫帚,主动担起这条公路的清扫责任,一扫就是三年。“我是一个老党员,应当发挥自己的价值。”陈世超始终坚持着这一思想。

老党员陈世超和他的“甜蜜”事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陈世超思想觉悟极高,但在几年前还过着靠天喝水、靠土吃饭的拮据生活。陈世超一家人一直住在山里的一座老房子,儿子身患残疾,不能进行体力劳动,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小孙女需要抚养,年近七十的陈世超夫妇只能省吃俭用,做农活维持生计。村民们看不下去,村集体也提议给予王天学家经济帮助。

“我觉得我不能收这笔钱,应该把钱给比我更困难的人。”这是陈世超作为一个老党员的坚持。

但在2015年,陈世超患上了肺结核病,通过手术,医保报销后仍需自费的10万元医药费,对这个勉强支撑的家庭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治病欠下的债务,风雨飘摇的老屋,陈世超家的生活十分艰难,“有时候吃红苕叶子,包谷米……”

就在此时,政府向陈世超伸出援手,为他减免了大部分医药费,还发放了4万8的国家补助,帮助他建新房子。今年,陈世超已经搬进了新家。

国家补助修建的陈世超新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此外,小组干部也在琢磨怎么给陈世超找到经济来源。陈世超老两口年纪大不能干体力活,正好他们家附近适合养蜜蜂,于是在村小组干部的帮扶指导下,陈世超夫妇养起了蜜蜂。村里的干部经常来陈世超家里坐,帮助他们做产业规划和产业指导,村里给夫妇俩发了5000元产业发展补助资金,陈世超的养蜂事业渐渐有了起色。

勤劳、好学的陈世超继续发扬党员的坚强品质,蜜蜂数量不断增加,从最初的20桶、50桶再到80桶,越养越有信心。陈世超家的中华蜂体型比较小,更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为了保证蜂蜜的口感,陈世超始终坚持原始的、天然的喂养方法,酿出的土家蜜更加香甜。

陈世超和老伴站在自家新修的楼房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陈世超为人和善,酿出的蜂蜜质量又好,每年都销售一空。随着养蜂规模扩大,陈世超家的年收入已经超过三万元,再加上儿子在外务工,陈世超夫妇慢慢还清了债务,带着小孙女,生活越过越顺畅。

仙女山上没有仙女,却有很多像王天学和陈世超这样淳朴的劳动者,他们凭借勤劳的双手和探索的精神,主动抓住脱贫机遇,改变了贫穷的现状,把生活过得甜如蜜,走上属于自己的小康路。

陈世超在查看蜂群情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你笑起来真好看|抓住机遇自主脱贫 生活过得甜如蜜

2020-08-07 19:10:49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7日19时讯(记者 刘雪琴 曹建 实习生 翟桓)在由中央网信办主办,重庆、广西、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部6省区市网信办协办,华龙网承办的“你笑起来真好看——决战脱贫攻坚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重庆武隆区蹲点采访中,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来到仙女山街道,探访这些笑脸背后的脱贫故事。

王天学家的农家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毅 摄


乡村旅游帮他摘掉贫困帽

“老板我们今天中午吃什么啊?”“我这儿什么都有,你想吃什么我们都可以做!”

在仙女山荆竹村,王天学家的农家乐迎来了今天的第一批客人。十余间干净整洁的标间,自家饲养的鸡鸭鱼,健康绿色的生活氛围,让城里的游客感到十分新鲜。王天学忙前忙后地招呼着客人,带着他们体验喂鸡捞鱼的自然生活。

几年前的王天学,怎么也想不到能过上今天的的日子。

2011年,外出务工的大儿子的意外去世,给这个原本安稳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悲伤过度的王天学患上了心脏病,妻子陈仙碧不得不撑起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王天学家的农家乐修建有景观池塘,里面还养殖的鲜鱼收到游客欢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曹建 摄

但不久后,王天学家的生活的迎来了转机。当地村民小组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在生活和医疗上给予了帮助。“政府经常都会来关心我们慰问我们,每个节气的时候给我们带礼物,医院也会给我们送药,对我们很关心。”

随着仙女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寻梦园、葡萄仙坛等果园相继落户荆竹村杨柳村民小组,越来越多的游客向王天学打听哪里有美食、哪里好住宿,这让王天学夫妇看到了机遇——他要走乡村旅游接待这门路。

“当时政府这边也是给我们提了很多点子,因为我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二十多亩地,他们说你房子就在公路边,搞乡村旅游可能还有希望。”政府的帮扶给王天学夫妇很大的信心。

想法有了,修建接待房屋的资金从何而来又成了大问题。此时,从重庆主城来的一位老板看到了王天学家的位置优势,想要租用他家的土墙房屋和土地做民宿,多次协商之后,王天学与老板达成一致意见。

农家乐内的厨房设备一应俱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毅 摄

拿到房屋和土地流转款后,王天学很快开始动工。2018年,从选址到主体工程、房屋装修全部完成,热热闹闹的农家乐建好了。

2014年,王天学家年收入仅11500元,农家乐办好后,2019年家庭年收入一下子增加到了四万多元,变成了“小康户”,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典范。王天学小儿子也从大学毕业,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农家乐真正成为了农家之乐。

养蜂脱贫酿出甜蜜好生活

早上6点刚过,家住桃园村大河组的陈世超开始清扫家门口的水泥路,这条路是仙女山旅游业反哺基础建设的成果,建好后,陈世超每天都拿着大扫帚,主动担起这条公路的清扫责任,一扫就是三年。“我是一个老党员,应当发挥自己的价值。”陈世超始终坚持着这一思想。

老党员陈世超和他的“甜蜜”事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陈世超思想觉悟极高,但在几年前还过着靠天喝水、靠土吃饭的拮据生活。陈世超一家人一直住在山里的一座老房子,儿子身患残疾,不能进行体力劳动,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小孙女需要抚养,年近七十的陈世超夫妇只能省吃俭用,做农活维持生计。村民们看不下去,村集体也提议给予王天学家经济帮助。

“我觉得我不能收这笔钱,应该把钱给比我更困难的人。”这是陈世超作为一个老党员的坚持。

但在2015年,陈世超患上了肺结核病,通过手术,医保报销后仍需自费的10万元医药费,对这个勉强支撑的家庭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治病欠下的债务,风雨飘摇的老屋,陈世超家的生活十分艰难,“有时候吃红苕叶子,包谷米……”

就在此时,政府向陈世超伸出援手,为他减免了大部分医药费,还发放了4万8的国家补助,帮助他建新房子。今年,陈世超已经搬进了新家。

国家补助修建的陈世超新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此外,小组干部也在琢磨怎么给陈世超找到经济来源。陈世超老两口年纪大不能干体力活,正好他们家附近适合养蜜蜂,于是在村小组干部的帮扶指导下,陈世超夫妇养起了蜜蜂。村里的干部经常来陈世超家里坐,帮助他们做产业规划和产业指导,村里给夫妇俩发了5000元产业发展补助资金,陈世超的养蜂事业渐渐有了起色。

勤劳、好学的陈世超继续发扬党员的坚强品质,蜜蜂数量不断增加,从最初的20桶、50桶再到80桶,越养越有信心。陈世超家的中华蜂体型比较小,更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为了保证蜂蜜的口感,陈世超始终坚持原始的、天然的喂养方法,酿出的土家蜜更加香甜。

陈世超和老伴站在自家新修的楼房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陈世超为人和善,酿出的蜂蜜质量又好,每年都销售一空。随着养蜂规模扩大,陈世超家的年收入已经超过三万元,再加上儿子在外务工,陈世超夫妇慢慢还清了债务,带着小孙女,生活越过越顺畅。

仙女山上没有仙女,却有很多像王天学和陈世超这样淳朴的劳动者,他们凭借勤劳的双手和探索的精神,主动抓住脱贫机遇,改变了贫穷的现状,把生活过得甜如蜜,走上属于自己的小康路。

陈世超在查看蜂群情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责任编辑: 何燕宏]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