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务实创新点亮百姓新生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9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周晓瑜 通讯员 应凤林)万州区是重庆市6个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之一,承担着试验探路的重要使命。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是落实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和“五个振兴”的有效载体,以亮产业亮环境为主题的“双亮”活动就是破解乡村振兴“抓什么、谁来抓、怎么抓”的有效举措。
“双亮”活动开展以来,万州各地结合实际、勇于创新,探索总结出了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利益链接,环境整治资金奖补、长效管护,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一系列机制,涌现出了如分水镇大地村花椒基地,建立差异化分红机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五桥街道民强村,建立标准大棚,发展树葡萄,亩产达到5万元等一个个产业发展新做法、新成效。
务实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不竭动力,点亮了百姓的新生活。
“四分模式”激活椒麻香
巍巍悦君山下,分水镇川兴村500亩花椒采摘完毕后,发出新芽。
“今年产量大约80吨,产值达到80万元。”忙碌在加工厂里的万野山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地万表示,今年川兴村500亩花椒基地产量比去年高,花椒的品质也有很大提升,能卖个好价钱。
川兴村是分水镇8个贫困村之一。得益于脱贫攻坚,该村在帮扶单位区人武部和分水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万野山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80余户农户将土地流转来种植“九叶青”花椒500亩,建起了花椒基地、初加工厂,让曾经的荒山变成了花椒山。
在管护利益分配中,万野山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推出土地“分片”、管理“分户”、收入“分红”、利润“分享”的“四分”模式,建立起了全体贫困户、土地流转户与花椒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由此极大地激发贫困户和种植户的内生动力,使得花椒产业发展壮大。如今,花椒逐年高产、稳产,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双赢双满意。
目前,花椒基地吸纳附近30余名村民长期务工,其中建卡贫困户5户。马世国便是其中之一。他自身残疾,妻子患慢性病,家庭劳动力不足。为此,他将自家的3亩地流转给合作社,并被基地聘为长期务工人员,每年承包2200珠花椒进行管护,一年下来至少增收1.5万元,顺利摘掉了贫穷帽。
随着产量大增,花椒的销售成为了合作社需要考虑的问题。为帮助花椒基地解决销售问题,分水镇近日成立了电商协会,开通了“扶贫商城”,把花椒推向网络。同时,基地还利用微信让用户通过点赞的方式推广宣传花椒,吸引更多人到现场采摘花椒。与此同时,当地还积极探索餐饮行业与基地对接、网红主播带货等模式,确保了花椒销售。
金龟山下葡萄香
海拔750米的金龟山,是五桥街道民强村的制高点,由于该村长寿老人居多,也被誉为万州的“长寿山”。这里山水风光旖旎,有波光粼粼的万家沟水库、土坝水库,缓坡地势中林木参天……
时值盛夏,天空碧蓝如洗,从金龟山上俯瞰,令人心旷神怡。正如这个寓意美好的地名一样,而今它见证着民强村人探索实践生态产业发展致富的现实路径。
“今天算是开了眼界,第一次看到‘树葡萄’,原来只看到葡萄长在藤上,没想到‘树葡萄’上的葡萄,一颗颗全长在树干上!”正在嘉宝果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大棚里参观的市民兴奋地说,这里让他们“长了很多知识”。
树葡萄又名嘉宝果,在水果世界中有“水果皇后”的美誉,从果实到枝叶,全身都是宝。在大棚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青绿树木,树干上长着一粒粒紫色的果实,粗略一看,熟透的紫黑色果实和葡萄没啥两样,一颗颗爬满树干,果真是长在树上的“葡萄”。
“这些都是从福建移栽过来树龄长达15年、17年、30年的树,在万州这样的树并不多见。”五桥街道嘉宝果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说,2019年,五桥街道引进重庆市吉森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打造这个园区。
来了之后,从福建引进嘉宝果、巴西樱桃、长果桑、燕窝果等多种优质名优水果,建起了500亩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目前发展还不错。“今年将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解决周边60余户农户和20多户贫困户就地务工增收,很感谢五桥街道对我们企业提供的各种服务,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
为了积极引进企业落地落户到民强村,五桥街道竭诚为企业排忧解难,支持企业高质高效发展。一方面积极协调土地流转,自筹资金、争取项目资金帮助企业整修提灌,兴建蓄水池、产业便道等基础设施,还为企业提供了信息和技术指导。
黄家湾里环境美
走进茶坪村1组的黄家湾院落,村里处处都给人清新的感受。院落深处,有上百年的老宅,有新建的砖房,也有经过D级危房改造后的新居。在这些房屋的周围,无论是院坝,还是公共区域的路上,无一例外均柴草码得整整齐齐,居民家里的牲畜圈养在固定的地方,地上不见生活垃圾、鸡粪鸭粪。
黄家湾院落的蝶变得益于万州“双亮”活动的开展。今年以来,长滩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以茶坪村黄家湾院子为示范点,在抓好“三清一改”基础上,强化农村荒芜闲置资源利用,黄家湾院落呈现出别样的美。
黄家湾院子的美,美在注重荒芜田地利用。当地大力发展西瓜、蓝莓、翠冠梨、贝贝小南瓜等20多种瓜果,建设瓜果长廊,开展“瓜果认领”,装点院落,打造瓜果新村。村集体流转荒芜田地,栽种观赏可食荷花近20亩,围绕荷田修建方便观赏的设施,增加院落美感和集体收入。引导院内7口鱼塘的业主,通过清淤、换水等措施,发展生态鱼10多亩。现在的黄家湾院子荒芜田地全部利用,瓜果满园、荷花摇曳、鱼儿欢腾、美不胜收,来此观光、采摘、垂钓、体验美丽乡村的游客络绎不绝,人居环境明显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较好。
黄家湾院子的美,注重闲置房屋利用。黄家湾院子也有较多破旧闲置房屋,在整治过程中,当地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院子内有一栋200多年的古建筑,通过村民出力的方式加固修缮后,与万州贵之美术馆合作,在古建筑内设分馆,展陈来自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当代艺术家和我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成为渝东北片区首个乡村当代艺术美术馆,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展。另外一处老房,村里通过排危处理后,将其打造为议事厅和阅览室,在院内选出议事召集人、明确议事制度,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文明素养培养、邻里纠纷化解、互帮互助等活动,现已作为区委党校社会治理校外教学基地。
黄家湾院子的美,美在注重老旧物件利用。农村老旧物件多,很有年代感和记忆感。黄家湾历史悠久,在改善人居环境中,通过宣传引导,院内群众主动将自家老旧物件捐献出来,一些很有味道的老坛、老罐、老桌、老椅和农耕器具,艺术化地摆放在院内醒目位置,既增添了院落美感,又唤起了乡愁记忆。
今天的黄家湾院子,通过荒芜闲置资源利用,人居环境有了质的提升,乡村旅游如火如荼,社会治理有力有效,现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外来游客啧啧称赞,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今年1月-6月,黄家湾院子接待各类游客5000余人次,助推了后备箱经济发展,带动了农产品销售1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