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新思路、新路径探索传统产业新业态
以桑富农助推传统蚕桑“破茧成蝶”
烟雾朦胧,桑木葱葱。雨后的中岭村静谧而温柔,桑园里,一排排茂盛的桑树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从叶子上滑落,轻声哼唱着一曲乡村“碟变”的美丽赞歌。

奉节:新思路、新路径探索传统产业新业态
以桑富农助推传统蚕桑“破茧成蝶”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8-1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3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李敏)烟雾朦胧,桑木葱葱。雨后的中岭村静谧而温柔,桑园里,一排排茂盛的桑树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从叶子上滑落,轻声哼唱着一曲乡村“碟变”的美丽赞歌。

新民镇中岭村海拔600米至1200米,地形以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90%以上,景色宜人、气候凉爽,加之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好地方。

近年来,为进一步破解中高山产业发展难题,新民镇聚焦传统蚕桑产业扩容提质增效,按照“桑、蚕、丝、绸”产业一体化发展道路,通过“建基地扩规模、深加工促融合、建机制联利益”的发展模式,做优做强蚕桑产业,助力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力衔接。

雨后的中岭村蚕桑基地。通讯员 李敏 摄

依托现代科技,建成全球首个智能化养蚕车间

青山环抱,随处可见郁郁苍苍的桑园。

很难想象,如今枝繁叶茂的蚕桑基地曾是一片荒山。

“村子里年轻人都走光了。”新民镇中岭村支部书记徐明存告诉笔者,由于山高坡陡,交通闭塞,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或者举家搬迁,在家村民从1345人一度骤减至60多人。

脱贫攻坚以来,新民镇坚持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三带产业发展。立足区位资源优势,结合传统养蚕历史,新民镇以“百里蚕桑 锦绣新民”为目标定位,全力打造蚕桑特色小镇。

截至目前,通过旧产区“改造”、现产区“挖潜”、潜产区“扩容”等方式,新民镇蚕桑种植面积已达7800亩,计划到2020年再新增4200亩,届时桑园规模将达到12000亩。

秉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2018年,中岭村引进全球首台智能化养蚕生产线,成为传统蚕桑产业“破茧成蝶”的关键节点。

“智能养蚕生产线仅需单人操作,每个批次能养出20张蚕,每年能生产15个批次,较比传统养蚕效率提高30倍。”提起智能养蚕车间,60多岁的智能蚕房负责人李久桂很是自豪。

据了解,智能养蚕车间能够恒温恒湿控制蚕房环境,不仅突破了传统养蚕季节限制,最大程度延长了养蚕时间,同时也提高蚕宝宝的存活率和出丝率。另一方面,机械化设备自动添桑、除沙、消毒、上簇、采茧等,极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

“预计今年全镇范围内将建成智能生产线8条,届时每批次可养蚕 224 张。”新民镇镇长雷涛介绍。

搭乘智能化快车,新民镇蚕桑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拓展增收渠道,巩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中岭村蚕桑基地,朱文书夫妇正忙着采摘新鲜的桑叶。

采摘、装篓、运送……这队年过六旬的老人干起活儿来认真且麻利,丝毫不比年轻人逊色。

“每天工作7、8个小时,大概能采到500多斤桑叶,每斤按照0.3元计算,收入一百多块不成问题。”朱文书高兴地说道。

“累吗?”“当然累。但想着干一天就有一百多块的收入,累也高兴。”对于这些一辈子没离开过土地的老人而言,能在家门口就获得赚钱的机会,着实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靠着勤爬苦,朱文书夫妇每年在蚕桑基地务工收入可达3000余元,除此之外,朱文书还将家里的6亩地入股龙头企业,每年可实现分红约4000元。

“为进一步扩大蚕桑发展规模,强化集体经济实力,实现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2019年中岭、柏木、伞坪、中兴集体经济入股蚕桑产业170万元,2020年实现首次分红21万元,平均每家农户增收200余元。”雷涛告诉笔者。

通过建机制、联利益,创新“订单带动、务工带动、服务带动、资产入户带动、股权分红带动”五个带动,蚕桑成为撬动农户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托了发展蚕桑的福,我们在家一年到头能有个四五万的收入。今年,新房子也修好了,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了!”说起今后的日子,朱文书充满信心。

强化农旅融合,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周末专程带小孩来体验桑葚采摘的乐趣,同时也亲近亲近大自然!”每年5月份,伴随着桑葚开始成熟,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中岭村蚕桑基地也迎来了最热闹的日子。

“基地果桑品种丰富,包含无籽大十、韩国大白珍珠、红果2号等30多个种类,口感独特、营养丰富。”李久桂告诉笔者。

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中岭村种植果桑150亩,吸进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游玩。自201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3届桑果采摘节,累计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旅游增收130余万元。

据悉,在农旅融合的基础上,新民镇致力于打造蚕桑全产业发展链条。一方面,通过主动与新世纪百货等商超对接,积极拓展桑葚销路;另一方面,统筹谋划桑果酒、蚕桑烘焙站、桑菌厂、桑葚加工厂和蚕纱综合加工厂建设,全力打造“线上有丝路、线下有销路”的产业体系。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奉节:新思路、新路径探索传统产业新业态
以桑富农助推传统蚕桑“破茧成蝶”

2020-08-13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3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李敏)烟雾朦胧,桑木葱葱。雨后的中岭村静谧而温柔,桑园里,一排排茂盛的桑树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从叶子上滑落,轻声哼唱着一曲乡村“碟变”的美丽赞歌。

新民镇中岭村海拔600米至1200米,地形以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90%以上,景色宜人、气候凉爽,加之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好地方。

近年来,为进一步破解中高山产业发展难题,新民镇聚焦传统蚕桑产业扩容提质增效,按照“桑、蚕、丝、绸”产业一体化发展道路,通过“建基地扩规模、深加工促融合、建机制联利益”的发展模式,做优做强蚕桑产业,助力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力衔接。

雨后的中岭村蚕桑基地。通讯员 李敏 摄

依托现代科技,建成全球首个智能化养蚕车间

青山环抱,随处可见郁郁苍苍的桑园。

很难想象,如今枝繁叶茂的蚕桑基地曾是一片荒山。

“村子里年轻人都走光了。”新民镇中岭村支部书记徐明存告诉笔者,由于山高坡陡,交通闭塞,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或者举家搬迁,在家村民从1345人一度骤减至60多人。

脱贫攻坚以来,新民镇坚持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三带产业发展。立足区位资源优势,结合传统养蚕历史,新民镇以“百里蚕桑 锦绣新民”为目标定位,全力打造蚕桑特色小镇。

截至目前,通过旧产区“改造”、现产区“挖潜”、潜产区“扩容”等方式,新民镇蚕桑种植面积已达7800亩,计划到2020年再新增4200亩,届时桑园规模将达到12000亩。

秉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2018年,中岭村引进全球首台智能化养蚕生产线,成为传统蚕桑产业“破茧成蝶”的关键节点。

“智能养蚕生产线仅需单人操作,每个批次能养出20张蚕,每年能生产15个批次,较比传统养蚕效率提高30倍。”提起智能养蚕车间,60多岁的智能蚕房负责人李久桂很是自豪。

据了解,智能养蚕车间能够恒温恒湿控制蚕房环境,不仅突破了传统养蚕季节限制,最大程度延长了养蚕时间,同时也提高蚕宝宝的存活率和出丝率。另一方面,机械化设备自动添桑、除沙、消毒、上簇、采茧等,极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

“预计今年全镇范围内将建成智能生产线8条,届时每批次可养蚕 224 张。”新民镇镇长雷涛介绍。

搭乘智能化快车,新民镇蚕桑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拓展增收渠道,巩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中岭村蚕桑基地,朱文书夫妇正忙着采摘新鲜的桑叶。

采摘、装篓、运送……这队年过六旬的老人干起活儿来认真且麻利,丝毫不比年轻人逊色。

“每天工作7、8个小时,大概能采到500多斤桑叶,每斤按照0.3元计算,收入一百多块不成问题。”朱文书高兴地说道。

“累吗?”“当然累。但想着干一天就有一百多块的收入,累也高兴。”对于这些一辈子没离开过土地的老人而言,能在家门口就获得赚钱的机会,着实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靠着勤爬苦,朱文书夫妇每年在蚕桑基地务工收入可达3000余元,除此之外,朱文书还将家里的6亩地入股龙头企业,每年可实现分红约4000元。

“为进一步扩大蚕桑发展规模,强化集体经济实力,实现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2019年中岭、柏木、伞坪、中兴集体经济入股蚕桑产业170万元,2020年实现首次分红21万元,平均每家农户增收200余元。”雷涛告诉笔者。

通过建机制、联利益,创新“订单带动、务工带动、服务带动、资产入户带动、股权分红带动”五个带动,蚕桑成为撬动农户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托了发展蚕桑的福,我们在家一年到头能有个四五万的收入。今年,新房子也修好了,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了!”说起今后的日子,朱文书充满信心。

强化农旅融合,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周末专程带小孩来体验桑葚采摘的乐趣,同时也亲近亲近大自然!”每年5月份,伴随着桑葚开始成熟,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中岭村蚕桑基地也迎来了最热闹的日子。

“基地果桑品种丰富,包含无籽大十、韩国大白珍珠、红果2号等30多个种类,口感独特、营养丰富。”李久桂告诉笔者。

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中岭村种植果桑150亩,吸进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游玩。自201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3届桑果采摘节,累计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旅游增收130余万元。

据悉,在农旅融合的基础上,新民镇致力于打造蚕桑全产业发展链条。一方面,通过主动与新世纪百货等商超对接,积极拓展桑葚销路;另一方面,统筹谋划桑果酒、蚕桑烘焙站、桑菌厂、桑葚加工厂和蚕纱综合加工厂建设,全力打造“线上有丝路、线下有销路”的产业体系。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