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上九登高”的由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道出了重九登高这一习俗在中国的悠久传承,而在重庆开州区,同样有着登高的习俗,不过与众不同的是,开州是“上九登高”,日期是农历的正月初九。

开州“上九登高”的由来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8-1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5日10时讯(通讯员 王永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道出了重九登高这一习俗在中国的悠久传承,而在重庆开州区,同样有着登高的习俗,不过与众不同的是,开州是“上九登高”,日期是农历的正月初九。

正月登高习俗在中国并不多见,开州先民登高选择在四季之首的春季正月初九登高,有着独特的寓意和文化内涵。农历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又名“元九”,因此开州先民将这一延续千年的习俗称为“上九登高”。何为“上九”,有长者说:“上”者,高高在上;“九”者,久久长寿,这表达了开州先民最直接的愿望。

“上九登高”由来已久,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开州“上九登高”习俗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在不断丰富着文化内涵,由最早的“祭拜祖先,祈福新年”发展成为当今“登高远望,凭吊怀旧、祈福消灾,身体健康,步步高升,事事兴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第一个阶段,可归结为商周至汉代巴人习俗。《咸丰·开县志》载开州“禹贡之荒落,巴封之缴地”,由此可见开州在商周时期属于巴人活动的重要领地,尤其是在境内余家坝战国遗址的考古发掘的遗物更能说明开州属于巴人重要的聚集地。巴人最早的埋葬习俗就是将自己的祖先埋葬在山岩悬崖上。在殷商时期,年节(到了汉代确定为春节)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因此开州先民就在年节的时候登上埋葬祖先的地方祭祝祈年,由于当时的森林密布,自然环境恶劣,常有野兽出没,大家为了安全和相互照应,于是邀约族人在“上九”这天一同上山崖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共同祭拜祖先,祈福新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上九登高”的习俗。

第二个阶段,可归结为唐宋时期。唐元和十三年,韦处厚任开州刺史,在开州的三年时间,他励精图治,重渔樵,兴农工,崇德敬佛,兴学重教,爱民如子,深得百姓爱戴。韦处厚闲来呼朋唤友游吟于盛山,寄情于山水,托志于云月,吟咏出宿云亭、隐月岫、流杯池、琵琶台、盘石蹬、葫芦沼、绣衣石、梅溪、桃坞、瓶泉井、茶岭、竹崖等“盛山十二景”诗,白居易、张籍等文人墨客为之动情笔和,韩愈在序写到“盛山十二景诗与其和者大行于时,联为大卷,家有之焉。”由此开州因“十二景”诗而名声远扬。三年后的正月初九韦处厚赴京就职兵部侍郎。开州人民深感不舍,倾城相送,并登上山顶,直至韦处厚消失在秦巴古道上。此后每逢正月初九,开州人民便登上山顶,这个时期登上山顶不仅是祭拜祖先、祈福新年,文人雅士更是以此来怀念以韦处厚为代表的清廉宦官。名人、名诗、名山进一步丰富了开州“上九登高”习俗的文化内涵。

第三阶段可概括于明清时期。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兵匪横行,官府及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兵匪,纷纷在险绝的山顶上修建寨楼,牵家带口的上山躲避兵匪。后来战争、兵匪平息后,开州先民就利用闲暇之余,上山休闲观光。而每到春节“上九日”,更是络绎不绝的人登临寨楼,临高而瞰下,心旷神怡,一身的疲惫、烦躁尽抛脑后,这又进一步丰富了开州上九登高习俗的文化内涵。

第四阶段,就是现当代。上九登高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到了现在已成为开州全民参与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每逢上九之日,开州人倾城而出,扶老携幼,呼朋唤友,一起往附近的山上挺进。一时间,开州较有名气的山头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蔚为壮观。随着全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开州区委、区政府为了将这一民俗传承发展下去,设立上九登高民俗文化节,给新时代的登高赋予了全新的文化内涵:一则是登高就是要人们走向大自然,扫除旧年积结的郁气;二则是强身健体,让人们又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年的工作、生活中去;三则联络情感,广结新老亲朋的人缘;四则登高望远,领略秀美山川的胸怀;五则是通过登高磨炼意志,体现开州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永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六则祈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通过登高活动的开展,让你感受到新生活的激情是多么澎湃汹涌,让你感受到人世间的恩怨是多么微不足道,让你信心百倍开创未来。

现在的“上九登高”包含了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不难看出开州的独特人文情怀和风俗习惯。对研究开州的民俗历史、民俗信仰、民俗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作者简介:

王永威,男,1970年出生于重庆市开州区,研究馆员。第六届开州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理事、重庆市诗词协会会员、开州区文联常务委员、开州区社科联常务委员、开州诗词楹联学会会长、作家协会会员。现任重庆市开州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重庆市开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重庆市开州博物馆馆长、《人文开州》系列丛书主编。出版有《开州古韵》(两册)、《开县馆藏青铜文物保护与研究》、《开州博物馆》、《开州对联集成》、《永远的盛山》、《开州文韵》(共10册)等专著,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文学作品100余篇(首)。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开州“上九登高”的由来

2020-08-15 10:1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5日10时讯(通讯员 王永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道出了重九登高这一习俗在中国的悠久传承,而在重庆开州区,同样有着登高的习俗,不过与众不同的是,开州是“上九登高”,日期是农历的正月初九。

正月登高习俗在中国并不多见,开州先民登高选择在四季之首的春季正月初九登高,有着独特的寓意和文化内涵。农历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又名“元九”,因此开州先民将这一延续千年的习俗称为“上九登高”。何为“上九”,有长者说:“上”者,高高在上;“九”者,久久长寿,这表达了开州先民最直接的愿望。

“上九登高”由来已久,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开州“上九登高”习俗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在不断丰富着文化内涵,由最早的“祭拜祖先,祈福新年”发展成为当今“登高远望,凭吊怀旧、祈福消灾,身体健康,步步高升,事事兴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第一个阶段,可归结为商周至汉代巴人习俗。《咸丰·开县志》载开州“禹贡之荒落,巴封之缴地”,由此可见开州在商周时期属于巴人活动的重要领地,尤其是在境内余家坝战国遗址的考古发掘的遗物更能说明开州属于巴人重要的聚集地。巴人最早的埋葬习俗就是将自己的祖先埋葬在山岩悬崖上。在殷商时期,年节(到了汉代确定为春节)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因此开州先民就在年节的时候登上埋葬祖先的地方祭祝祈年,由于当时的森林密布,自然环境恶劣,常有野兽出没,大家为了安全和相互照应,于是邀约族人在“上九”这天一同上山崖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共同祭拜祖先,祈福新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上九登高”的习俗。

第二个阶段,可归结为唐宋时期。唐元和十三年,韦处厚任开州刺史,在开州的三年时间,他励精图治,重渔樵,兴农工,崇德敬佛,兴学重教,爱民如子,深得百姓爱戴。韦处厚闲来呼朋唤友游吟于盛山,寄情于山水,托志于云月,吟咏出宿云亭、隐月岫、流杯池、琵琶台、盘石蹬、葫芦沼、绣衣石、梅溪、桃坞、瓶泉井、茶岭、竹崖等“盛山十二景”诗,白居易、张籍等文人墨客为之动情笔和,韩愈在序写到“盛山十二景诗与其和者大行于时,联为大卷,家有之焉。”由此开州因“十二景”诗而名声远扬。三年后的正月初九韦处厚赴京就职兵部侍郎。开州人民深感不舍,倾城相送,并登上山顶,直至韦处厚消失在秦巴古道上。此后每逢正月初九,开州人民便登上山顶,这个时期登上山顶不仅是祭拜祖先、祈福新年,文人雅士更是以此来怀念以韦处厚为代表的清廉宦官。名人、名诗、名山进一步丰富了开州“上九登高”习俗的文化内涵。

第三阶段可概括于明清时期。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兵匪横行,官府及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兵匪,纷纷在险绝的山顶上修建寨楼,牵家带口的上山躲避兵匪。后来战争、兵匪平息后,开州先民就利用闲暇之余,上山休闲观光。而每到春节“上九日”,更是络绎不绝的人登临寨楼,临高而瞰下,心旷神怡,一身的疲惫、烦躁尽抛脑后,这又进一步丰富了开州上九登高习俗的文化内涵。

第四阶段,就是现当代。上九登高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到了现在已成为开州全民参与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每逢上九之日,开州人倾城而出,扶老携幼,呼朋唤友,一起往附近的山上挺进。一时间,开州较有名气的山头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蔚为壮观。随着全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开州区委、区政府为了将这一民俗传承发展下去,设立上九登高民俗文化节,给新时代的登高赋予了全新的文化内涵:一则是登高就是要人们走向大自然,扫除旧年积结的郁气;二则是强身健体,让人们又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年的工作、生活中去;三则联络情感,广结新老亲朋的人缘;四则登高望远,领略秀美山川的胸怀;五则是通过登高磨炼意志,体现开州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永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六则祈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通过登高活动的开展,让你感受到新生活的激情是多么澎湃汹涌,让你感受到人世间的恩怨是多么微不足道,让你信心百倍开创未来。

现在的“上九登高”包含了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不难看出开州的独特人文情怀和风俗习惯。对研究开州的民俗历史、民俗信仰、民俗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作者简介:

王永威,男,1970年出生于重庆市开州区,研究馆员。第六届开州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理事、重庆市诗词协会会员、开州区文联常务委员、开州区社科联常务委员、开州诗词楹联学会会长、作家协会会员。现任重庆市开州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重庆市开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重庆市开州博物馆馆长、《人文开州》系列丛书主编。出版有《开州古韵》(两册)、《开县馆藏青铜文物保护与研究》、《开州博物馆》、《开州对联集成》、《永远的盛山》、《开州文韵》(共10册)等专著,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文学作品100余篇(首)。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淼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