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裁缝李万涛 坚守“量体裁衣”的技艺36年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1日9时30分讯(通讯员 蔡秀)在彭水县城民族路下街农业银行旁一条小巷的居民楼里时常传出“哒、哒、哒……”的声音,几乎每天都有人提着衣服从这里进进出出。昏暗的居民楼道没有路灯,只是在楼道的尽头立着一块灯箱:“华美时装”,哒哒哒的声音也正是从这里传出。
两间10来平米的店面装修简陋、墙面斑驳。一面墙上挂满了各种花色、材质的布料,一位中年男人正踩着缝纫机认真地给客人缝衣服。他叫李万涛,是这间店的主人。
18岁学艺 三个月自立门户
“改衣服吗?那得等等,还有几件活没忙完。”见顾客来访,李师傅抬起头笑着说。笔者说明了来意后,李师傅端出一条板凳示意笔者坐下,他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讲起了自己与针线为伴36年的故事。
上个世纪80年代是裁缝最“吃香”的时期,家家户户都自己买布料,请裁缝上门缝制衣服。裁缝上门,就意味着有新衣服穿,大家都非常高兴,村民都会好生款待,将裁缝安排在“堂屋”做活。由此,民间口诀称“裁缝上门如当官。”
李师傅说,18岁才初中毕业的他,就一心想学个手艺营生,学裁缝便是最佳选择。1984年,18岁的李师傅找到了当地的一位老裁缝,跟着他拜师学艺。
“只学了3个月就自己出师了,背着工具下乡上门给人家做衣服。”李师傅说,八九十年代,衣服的款式比较少,布料的花色和材质也不多,所以一边刻苦学习,一边自学研究,没多久便掌握了裁衣技术,开始自立门户。
手艺精湛 到彭水开店
1988年,为了学习新的技术,也追求高工资,经人介绍李师傅到了重庆解放碑帮商家做衣服。
“那时候做衣服的都是一些有钱人,开始讲究款式了,喇叭裤、西装、套装……”李师傅说,在解放碑的那几年,他给当时的歌星、翻译人员、演员等不少的有钱人做过衣服。技艺精湛的他常常引来不少回头客。
1997年,本是垫江人的李师傅了解到了彭水的市场行情很不错,随后辞去了解放碑的工作,和两个朋友一起在下街的居民楼里租房开起了这家“华美时装”店,这一开就是23年。
李师傅说,到彭水没多久,他量体裁衣的好手艺便传开了,生意也越做越好。而李师傅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不管多忙都从不马虎。每做一件衣服都要先给顾客量好尺寸,然后再制版、裁布、缝制、辅工、熨烫。“那时做衣服的单子经常都是厚厚一沓,每天只管做,完全不考虑业务,加班到凌晨一两点那都是常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购的兴起,购物更加便利,定制衣服的顾客开始逐渐减少,但李师傅靠一手好手艺依旧赢得老顾客的青睐。李师傅也跟着时代的脚步,做出了更多款式的衣服。
“只要给我看一眼图片,我就能把衣服做出来。”李师傅说,随着网购的兴起他的顾客也开始了网购,但是网购的衣服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款式好,但质量不好,有的好看,穿着却不舒服。所以,不少的顾客在网上看好款式后,会到李师傅的店里挑选自己喜欢的布料定制。
辉煌远去 坚守成风景
“2015年后,明显感觉定制衣服订单减少了,才开始接一些修改衣服的活。”李师傅说,最近几年,来店里定制衣服的大都是上班族的职业装和一些年纪大点的老顾客了。
“年纪越来越大,常年离家,家里人一直劝我把店铺关了,好好享受退休生活,我还是有些舍不得。”李师傅摸着缝纫机笑着说,我们这辈的老裁缝不少都歇业改行了,年轻人大部分也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曾经我靠它吃饭,现在我不能抛弃它,能做一天算一天吧。
李师傅靠着一台缝纫机、三把剪刀、两把尺子、一块划粉和一个熨斗,穿针走线36年,从春夏到秋冬,经他手缝制的衣服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他也希望这门手艺能继续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