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龙驹镇梧桐村芦花鸡生态养殖 鸡生蛋、蛋生鸡“生”出一条致富路
两年前,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梧桐村从山东省引进芦花鸡生态养殖项目,为将这一扶贫产业项目做大做强,近日,当地按照“鸡生蛋、蛋生鸡”的滚动发展模式对国家级汶上芦花鸡保种场西南基地进行扩建。

万州龙驹镇梧桐村芦花鸡生态养殖 鸡生蛋、蛋生鸡“生”出一条致富路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8-2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3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周晓瑜 通讯员 黄玉保)逶迤的大山,盘旋的公路在山峰间延伸,汽车在陡峭的山路上拐来拐去,一路上是连绵不绝的绿色。转过一道弯,蓝天白云下,崇山峻岭间,蓝瓦白墙鳞次栉比,与星罗棋布的生态鸡舍交织成一幅和谐优美的画卷。

两年前,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梧桐村从山东省引进芦花鸡生态养殖项目,为将这一扶贫产业项目做大做强,近日,当地按照“鸡生蛋、蛋生鸡”的滚动发展模式对国家级汶上芦花鸡保种场西南基地进行扩建。该项目今年9月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亿元左右,带动近千户群众增收致富。

梧桐村星罗棋布的生态鸡舍。通讯员 黄玉保 摄

曾经:“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龙驹镇曾是重庆市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梧桐村位于该镇的最东边,这是一个满眼都是山的小山村,全村地处海拔600米至1200米的槽谷斜坡地带,土地贫瘠。

“真正的‘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梧桐村第一书记白新亮介绍,以前的梧桐村是典型的无集体经济、无特色产业、村民无增收来源的“三无”村,全村940户2887人,贫困户达98户377人。脱贫攻坚开始后,出山的公路硬化了、家家户户吃上了安全水、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可产业空虚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四面都是山,种地全靠天;家家无余粮,户户冒穷烟。”这段“顺口溜”曾是梧桐村过去的真实写照,在大多数村民的眼里,贫穷从来都是活生生地笼罩着他们的记忆与生活。

改变:引进“金凤凰”撑起村民“钱袋子”

“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发展产业是关键。”可钱从哪里来?发展什么项目能在短时间内见效?把准了村民的“穷根之脉”,可这些绕不开、躲不过、拖不起的问题考验着当地的干部。

“梧桐村山场宽,植被丰富,水源方便,适合发展市场行情不错、山地喂养效果好的芦花鸡生态养殖项目。”在山东省与重庆市开展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济宁市对口帮扶万州。2018年9月,白新亮与区发改委、区财政局等部门找到济宁驻万州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干部,希望对方在芦花鸡发展上给予支持。一个月后,济宁市汶上县金秋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深入梧桐村考察扶贫产业,并决定将国家级汶上芦花鸡保种场西南基地落户梧桐村,金秋农牧科技公司占18%的股份、铭森晟祥农牧公司占82%的股份。与此同时,项目获得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80万元帮助基地建设,其中40%作为贫困户和占地村民股份、10%作为村集体股,每年按入股金额的6%分红,剩余的50%支持企业。

为让项目尽快落地,白新亮与相关部门一道实时跟踪调度,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济宁市芦花鸡养殖专家进村入户开展育种、养殖、中药免疫等技术培训。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大家跑断了腿、磨破了嘴,院坝会开了几十场,村民的思想通了,上百个鸡舍建起来了。没过多久,7000只芦花鸡鸡苗从千里之外的济宁市“飞”到梧桐村安家,采取托管代养的方式发放到农户家中。第一年,全村销售芦花鸡产值超过80万元,带动上百户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第一次有了76018元的经营性收入,710户村民首次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赶上了好时代,国家政策好,干部真心帮。”8月17日,笔者来到龙驹镇梧桐村时,村民张定美正在给鸡舍里成群的芦花鸡喂食。因为父母患重病失去劳动能力,加上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年近5旬的张定美曾是村里有名的建卡贫困户,一家人就靠他耕种几亩薄田养家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从芦花鸡生态养殖项目在梧桐村落地后,张定美一家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去年,张定美喂了500只芦花鸡,挣了2万多块钱。

“今年,我将养殖规模扩大到了2000只。少说也能挣个七八万,芦花鸡已成为我们脱贫致富的‘金凤凰’,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如今的张定美不仅摘掉了“贫困帽”,每年还有上万元的存款。

扩建:“鸡生蛋、蛋生鸡”模式生生不息

天空就像一匹蓝色的绸缎,一排排整齐的钢架在明艳的阳光下熠熠生辉,10多名工人正在铺碎石、夯地基,现场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这是笔者在梧桐村国家级汶上芦花鸡保种场西南基地扩建现场见到的一幕。

据了解,日前,龙驹镇已在梧桐村、岭上村、龙溪村、茶园村、宏福村建成5个芦花鸡生态养殖示范区,在灯塔社区、民义村、花坪村等地发展9个养殖点,按照50只/亩生态散养标准,建成10万只芦花鸡养殖基地。到今年年底,全镇年出栏芦花鸡可达20万只左右,年销售额将达1500万元以上,将带动100户以上群众户均增收5万元。同时,辐射带动后山、熊家、普子、李河等10多个乡镇喂养芦花鸡,养殖规模超过2万只。

为将芦花鸡生态养殖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近日,梧桐村开始对国家级汶上芦花鸡保种场西南基地进行扩建。白新亮介绍说,此次扩建的项目位于梧桐村4组,投资1600多万元,共占地25亩,计划建设一幢育雏鸡舍,两幢绿壳蛋鸡鸡舍,同时配套建设年加工百余吨有机肥的加工厂,以此滋养当地上千亩的经果林。

白新亮告诉笔者,到今年9月底,全部完工后的梧桐村良种繁育西南基地每年可提供500万只鸡苗,除供应本地及周边的丰都、奉节、巫溪、黔江等区县养殖外,还能为四川、贵州、湖北等地提供400万只鸡苗,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加上年产2500万枚“绿壳蛋”和“芦花椒椒鸡”等深加工项目,真正形成生生不息的“鸡生蛋、蛋生鸡”滚动生态养殖模式,并成长为当地首个产值上亿元的扶贫支柱产业,带动近千户群众增收。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万州龙驹镇梧桐村芦花鸡生态养殖 鸡生蛋、蛋生鸡“生”出一条致富路

2020-08-23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3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周晓瑜 通讯员 黄玉保)逶迤的大山,盘旋的公路在山峰间延伸,汽车在陡峭的山路上拐来拐去,一路上是连绵不绝的绿色。转过一道弯,蓝天白云下,崇山峻岭间,蓝瓦白墙鳞次栉比,与星罗棋布的生态鸡舍交织成一幅和谐优美的画卷。

两年前,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梧桐村从山东省引进芦花鸡生态养殖项目,为将这一扶贫产业项目做大做强,近日,当地按照“鸡生蛋、蛋生鸡”的滚动发展模式对国家级汶上芦花鸡保种场西南基地进行扩建。该项目今年9月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亿元左右,带动近千户群众增收致富。

梧桐村星罗棋布的生态鸡舍。通讯员 黄玉保 摄

曾经:“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龙驹镇曾是重庆市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梧桐村位于该镇的最东边,这是一个满眼都是山的小山村,全村地处海拔600米至1200米的槽谷斜坡地带,土地贫瘠。

“真正的‘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梧桐村第一书记白新亮介绍,以前的梧桐村是典型的无集体经济、无特色产业、村民无增收来源的“三无”村,全村940户2887人,贫困户达98户377人。脱贫攻坚开始后,出山的公路硬化了、家家户户吃上了安全水、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可产业空虚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四面都是山,种地全靠天;家家无余粮,户户冒穷烟。”这段“顺口溜”曾是梧桐村过去的真实写照,在大多数村民的眼里,贫穷从来都是活生生地笼罩着他们的记忆与生活。

改变:引进“金凤凰”撑起村民“钱袋子”

“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发展产业是关键。”可钱从哪里来?发展什么项目能在短时间内见效?把准了村民的“穷根之脉”,可这些绕不开、躲不过、拖不起的问题考验着当地的干部。

“梧桐村山场宽,植被丰富,水源方便,适合发展市场行情不错、山地喂养效果好的芦花鸡生态养殖项目。”在山东省与重庆市开展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济宁市对口帮扶万州。2018年9月,白新亮与区发改委、区财政局等部门找到济宁驻万州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干部,希望对方在芦花鸡发展上给予支持。一个月后,济宁市汶上县金秋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深入梧桐村考察扶贫产业,并决定将国家级汶上芦花鸡保种场西南基地落户梧桐村,金秋农牧科技公司占18%的股份、铭森晟祥农牧公司占82%的股份。与此同时,项目获得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80万元帮助基地建设,其中40%作为贫困户和占地村民股份、10%作为村集体股,每年按入股金额的6%分红,剩余的50%支持企业。

为让项目尽快落地,白新亮与相关部门一道实时跟踪调度,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济宁市芦花鸡养殖专家进村入户开展育种、养殖、中药免疫等技术培训。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大家跑断了腿、磨破了嘴,院坝会开了几十场,村民的思想通了,上百个鸡舍建起来了。没过多久,7000只芦花鸡鸡苗从千里之外的济宁市“飞”到梧桐村安家,采取托管代养的方式发放到农户家中。第一年,全村销售芦花鸡产值超过80万元,带动上百户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第一次有了76018元的经营性收入,710户村民首次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赶上了好时代,国家政策好,干部真心帮。”8月17日,笔者来到龙驹镇梧桐村时,村民张定美正在给鸡舍里成群的芦花鸡喂食。因为父母患重病失去劳动能力,加上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年近5旬的张定美曾是村里有名的建卡贫困户,一家人就靠他耕种几亩薄田养家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从芦花鸡生态养殖项目在梧桐村落地后,张定美一家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去年,张定美喂了500只芦花鸡,挣了2万多块钱。

“今年,我将养殖规模扩大到了2000只。少说也能挣个七八万,芦花鸡已成为我们脱贫致富的‘金凤凰’,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如今的张定美不仅摘掉了“贫困帽”,每年还有上万元的存款。

扩建:“鸡生蛋、蛋生鸡”模式生生不息

天空就像一匹蓝色的绸缎,一排排整齐的钢架在明艳的阳光下熠熠生辉,10多名工人正在铺碎石、夯地基,现场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这是笔者在梧桐村国家级汶上芦花鸡保种场西南基地扩建现场见到的一幕。

据了解,日前,龙驹镇已在梧桐村、岭上村、龙溪村、茶园村、宏福村建成5个芦花鸡生态养殖示范区,在灯塔社区、民义村、花坪村等地发展9个养殖点,按照50只/亩生态散养标准,建成10万只芦花鸡养殖基地。到今年年底,全镇年出栏芦花鸡可达20万只左右,年销售额将达1500万元以上,将带动100户以上群众户均增收5万元。同时,辐射带动后山、熊家、普子、李河等10多个乡镇喂养芦花鸡,养殖规模超过2万只。

为将芦花鸡生态养殖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近日,梧桐村开始对国家级汶上芦花鸡保种场西南基地进行扩建。白新亮介绍说,此次扩建的项目位于梧桐村4组,投资1600多万元,共占地25亩,计划建设一幢育雏鸡舍,两幢绿壳蛋鸡鸡舍,同时配套建设年加工百余吨有机肥的加工厂,以此滋养当地上千亩的经果林。

白新亮告诉笔者,到今年9月底,全部完工后的梧桐村良种繁育西南基地每年可提供500万只鸡苗,除供应本地及周边的丰都、奉节、巫溪、黔江等区县养殖外,还能为四川、贵州、湖北等地提供400万只鸡苗,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加上年产2500万枚“绿壳蛋”和“芦花椒椒鸡”等深加工项目,真正形成生生不息的“鸡生蛋、蛋生鸡”滚动生态养殖模式,并成长为当地首个产值上亿元的扶贫支柱产业,带动近千户群众增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