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绿动巴渝丨以绿色为本底 绘就绿色生态之长卷

​山清水秀绿动巴渝丨以绿色为本底 绘就绿色生态之长卷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8-24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4日11时40分讯(记者 瞿欣 见习记者 黎盛荣)重庆武隆坐拥名片数不胜数,从《满城尽带黄金甲》《变形金刚4》等影视大片,到令人神往的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叹为观止的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桥、雄阳威猛的芙蓉洞以及精彩绝伦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武隆》等,无一不是武隆的响亮名片然而就在这样一个风光旖旎的地方,曾经还是国家级贫困县。

从名不见经传的国家级贫困县,到生态旅游精准扶贫的旅游大区,武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站在高山之巅书写着旅游扶贫的样本。

仙女山草坪。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瞿欣 摄

谋绿色转型

从“伐木工”到“护林员”是全新的变革

重庆武隆仙女山,地处重庆东南部武陵山脉,乌江从其山脚绕行而过。以其江南独具魅力的高山草原,南国罕见的林海雪原,青幽秀美的丛林碧野景观被誉为“南国第一牧原”和“东方瑞士”。其旖旎美艳的森林草原风光在重庆独树一帜。

然而,这片旖旎美艳的森林旅游胜地,曾经仅是国有仙女山林场的一个工区而已,那时仙女山林场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100多个职工的收入来源就是木材销售,每年采伐3000立方米,仅能保证职工基本工资。“新栽一棵树苗,得近三十年才能再成材,肆意的砍伐,毁坏了山林,惊走了鸟兽,浑浊了江水;没有青山,哪来绿水。”武隆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友乾感慨道。

转折出现在1998年的春天。

据悉,1998年,重庆市成为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首批试点地区,全市各地围绕“生命共同体”,在把江河两岸、重点山区的森林全部纳入该工程的同时,持续推进沿江沿河绿化、防护林建设等重点林草生态工程。

当年,重庆市政府发出《关于保护天然林资源的通告》,停止天然林砍伐活动,关闭天然林木材市场。 

“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仙女山林场场长任秀容介绍,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依旧落在了林、草上。

而乘着政策东风的仙女山,也在1998年5月,作为旅游景区,从大山走出进入公众视野。

仙女山草坪上的牛羊家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瞿欣 摄

为何转型变化得如此之快?任秀容透露:“其实我们早在90年代初期便开始转型,94年就已经建成省级森林公园,95年停止木材采伐。98年天然林保护政策的出台,只是坚定了我们转型发展的信心。”

而在这场转型过程中,近60岁的护林员邹信文赫然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

“94年我接过我父亲邹治定手中的斧子,当上了一名伐木工,那年我33岁。”邹信文饱含泪花的讲述着,“从我父辈开始,我们便生活在仙女山上,这里已然是我的家,树木、花草便是我的孩子。”一夜之间,他和同伴们从砍树人变身护树人,开始长达22年的守护。

“巴渝大地的美,既离不开植树造林,也离不开精心管护,他们用艰辛的背影‘绘画’着我们眼中美景。”这是任秀容对护林员的称赞。

从“伐木工”到“护林员”,再到旅游从业者,邹信文等90多位林场职工为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实施天保工程后的林场没了伐木收入,转型发展森林旅游,最初的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全是银行贷款,经济效益没起来,职工多,负担重;因此对仙女山森林公园经营权进行了整体转让。“这不仅仅是职业的转换,这是历史的记载、绿色发展的沉淀。”邹信文感慨道。

看绿色崛起

“护林员”+“导游”书写经济增长的凯歌

武隆站在充满激情的岁月里,不断改写着旅游发展的传奇。

2006年,张艺谋摄制的电影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让武隆旅游披上“黄金甲”在国外呼啸行走。

2007年6月27日,武隆申遗成功,在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上,有了武隆的名字,武隆旅游开始站上全球的平台。

2008年,武隆筹集6.8亿元回购仙女山等六大景区,仙女山旅游迈入整体化、规范化轨道。

绿色旅游产业步入正轨后,游客数量的大幅增长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经济增收,这也是一大亮眼成绩。

仙女山镇原驻村民秦朝林便是其中一员,现在的秦朝林在仙女山镇已是小有名气。2007年秦朝林租赁30余亩土地,开始种植水果,是最早一批发展果蔬种植的人。

肢体残疾的秦朝林,是当地典型的贫困户,但因仙女山的转型,秦朝林不仅脱掉“贫困帽”,还走上了致富路。

2011年,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共同打包的武隆喀斯特旅游区,获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武隆成为中国九个既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又拥有“国家AAAAA级景区”称号地区之一,也成为全国首批“森林旅游示范区”。

树顶漫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瞿欣 摄

“森林资源保护好了,子子孙孙都是受益者。”邹信文自豪的说,“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守护,我已经十分了解这片土地与它的‘孩子们’,在保护它们的同时我还可以充当‘导游’的身份,为游客讲解仙女山的点点滴滴。”

随着仙女山在绿色旅游发展不断书写出一件件传奇故事,也带动着一个又一个绿色生态产业链的发展,推动着这片土地上绿色经济的发展。

不管是邹信文,还是秦朝林,他们只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个小小的缩影,还有更多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都对绿水青山充满了期待。

绿色崛起,成了武隆的名片。

学生态保护

绘就出美丽生态画卷

山水筑梦,点绿成金。

武隆大力发展旅游,受益的是广大群众,成千上万的贫困村民,吃上“旅游饭”,最终摘掉“贫困帽”。

在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势在必行。“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绿色旅游的命脉,我们在开发景区资源的同时,坚持做到不破坏景区生态环境、不过度开发、不引入污染景区产业等。”武隆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据武隆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初步调查,仙女山主要高等植物有119科609种,其中藓类1科1种,蕨类19科47种,裸子植物5科10种,被子植物94科551种。

按《中国植物红皮书》,公园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种,其中Ⅰ级2种、Ⅱ级8种、Ⅲ级7种,自然植被类型有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落叶阔叶灌丛、草甸、沼泽植被等。

此外,动物资源方面,林区内有林麝、赤麂、黑叶猴、豹猫、红腹锦鸡、野猪、刺猬、野兔等野生动物。

亮眼成绩、绿色环保等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仙女山是如何做到面面俱到?其他景区又有何可以学习呢? 

学习点一:建设绿色科研教育发展项目

“树顶漫步2009年起源于德国巴伐利亚,目前全球共10个。仙女山将成为亚洲第二个项目体验地。”武隆区树顶漫步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说。

该项目于去年10月动工,是集生态科普、森林观光、森林运动、户外拓展于一体的综合性互动体验式教育营地,由科普塔、丛林穿梭滑道、幻灯片蛇形滑梯、森林攀爬、水与沙动力游乐设施五大核心体验项目构成。

林中漫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瞿欣 摄

为了保护仙女山自然生态环境,该项目施工时采用“无痕山林”的建设准则,每一棵成年树木都精心包扎保护。“我们有时为了保护一棵木,甚至会改变施工线路与计划。”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这里将成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窗口与纽带,成为仙女山景区新的亮点。

学习点二:维持生态链平衡,引入缺口生物

“仙女山草坪较多,但是食草类动物品种、数量都相对较少,对于生态链的平衡来讲,金字塔底端的供应链已经是供远远大于求,所以需要引进一些牛、羊、马等食草性家畜,实行以圈养为主、分区分级轮放为辅的喂养方式。”景区管理人员刘建云表示,还可以提供景色欣赏与骑马等旅游服务。

此外,由于牛、羊、马等食草性家畜在草坪上解决了草的生长问题的同时,还为牧民、土壤带来了诸多利好。

“我今年65岁了,体力活干不动了,做生意也跟不上时代了,放牛、羊既不需要饲料支出,体力又轻松,长大了就卖钱”牧民李大爷笑呵呵的说着。

对于牧民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牛、羊、马的成长时间,在养殖过程中的支出确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经济,但换取的确是上万元的收入。

针对土壤的利好来说,将是生态保护的重要一环。“动物的粪便不仅肥沃土壤,分解粪便的微生物会提高土壤的性质,而且第二年的青草会长的更好,景色更美。”武隆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学习点三:自建污水处理装置

“景区共11处公共厕所,在每所厕所旁配套有污水处理站;除此之外,每处酒店、餐馆等场所均设置大型污水处理装置,保证景区绿色、环保。”刘建云自豪的说。

据悉,公共厕所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规模为100m3/d,采用AAO工艺,排放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该站点建成投入使用后,由重庆阳正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运营管理,通过公司定期自测和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监测,均正常达标排放。”刘建云向记者讲道。

据悉,化粪池废水排入调节池,通过格栅去除渣滓后,由提升泵提升至厌氧池,在厌氧池通过厌氧菌种和释磷菌释放分解大颗粒污染物后,进入缺氧池,污水在缺氧池内,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污水中总氮,在进入曝气池,污水中好氧池中出去大部分污染物,再进入沉淀池。沉淀池内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回流至厌氧池,好氧池内混合液通过污水回流泵回流至缺氧池。在沉淀池进水端,通过投加PAC和PAM,辅助去除水中磷等污染物后,进入紫外光消毒器后,实现达标排放。

伴随仙女山的游客数量增加,污水、垃圾也是暴增。“我们曾经想过在仙女山镇建设大型处理装置,但是仙女山旅游旺季每年仅仅几个月,投入太大的资金、设备有点浪费。”王友乾说。

如何解决?

管网通达武隆区城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据了解,该管网起于仙女山街道谭家沟,止于城区乌江二桥,海拔落差约1000米,采用DN600钢管铺设,全线设置200余座消能井。污水通过管网下山后在城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这不仅提高了处理标准,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武隆建成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市政道路长度40.3公里。城区供水总量为522.1万吨,雨水管网全长37.05公里(其中:箱涵5.93公里、暗渠24.86公里、雨水波纹管2.92公里、拦山堰3.34公里),污水管网全长78.13公里(其中:一级污水主管网19.8公里,二级污水主管网20.3公里、三级支管38.09公里), 合流制管网长约6公里。

此外,针对垃圾处理方面,仙女山景区及仙女山镇产生的生活垃圾将由垃圾运输车统一运送至城区集中无害化处理,频率将由具体游客数量裁定。

如今,景色渐美、绿意更浓的武隆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下绘就出的美丽生态画卷,也是交给当地百姓的一份脱贫致富答卷。

以绿色为本底,绘就绿色生态之长卷。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山清水秀绿动巴渝丨以绿色为本底 绘就绿色生态之长卷

2020-08-24 11:44:4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4日11时40分讯(记者 瞿欣 见习记者 黎盛荣)重庆武隆坐拥名片数不胜数,从《满城尽带黄金甲》《变形金刚4》等影视大片,到令人神往的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叹为观止的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桥、雄阳威猛的芙蓉洞以及精彩绝伦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武隆》等,无一不是武隆的响亮名片然而就在这样一个风光旖旎的地方,曾经还是国家级贫困县。

从名不见经传的国家级贫困县,到生态旅游精准扶贫的旅游大区,武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站在高山之巅书写着旅游扶贫的样本。

仙女山草坪。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瞿欣 摄

谋绿色转型

从“伐木工”到“护林员”是全新的变革

重庆武隆仙女山,地处重庆东南部武陵山脉,乌江从其山脚绕行而过。以其江南独具魅力的高山草原,南国罕见的林海雪原,青幽秀美的丛林碧野景观被誉为“南国第一牧原”和“东方瑞士”。其旖旎美艳的森林草原风光在重庆独树一帜。

然而,这片旖旎美艳的森林旅游胜地,曾经仅是国有仙女山林场的一个工区而已,那时仙女山林场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100多个职工的收入来源就是木材销售,每年采伐3000立方米,仅能保证职工基本工资。“新栽一棵树苗,得近三十年才能再成材,肆意的砍伐,毁坏了山林,惊走了鸟兽,浑浊了江水;没有青山,哪来绿水。”武隆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友乾感慨道。

转折出现在1998年的春天。

据悉,1998年,重庆市成为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首批试点地区,全市各地围绕“生命共同体”,在把江河两岸、重点山区的森林全部纳入该工程的同时,持续推进沿江沿河绿化、防护林建设等重点林草生态工程。

当年,重庆市政府发出《关于保护天然林资源的通告》,停止天然林砍伐活动,关闭天然林木材市场。 

“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仙女山林场场长任秀容介绍,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依旧落在了林、草上。

而乘着政策东风的仙女山,也在1998年5月,作为旅游景区,从大山走出进入公众视野。

仙女山草坪上的牛羊家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瞿欣 摄

为何转型变化得如此之快?任秀容透露:“其实我们早在90年代初期便开始转型,94年就已经建成省级森林公园,95年停止木材采伐。98年天然林保护政策的出台,只是坚定了我们转型发展的信心。”

而在这场转型过程中,近60岁的护林员邹信文赫然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

“94年我接过我父亲邹治定手中的斧子,当上了一名伐木工,那年我33岁。”邹信文饱含泪花的讲述着,“从我父辈开始,我们便生活在仙女山上,这里已然是我的家,树木、花草便是我的孩子。”一夜之间,他和同伴们从砍树人变身护树人,开始长达22年的守护。

“巴渝大地的美,既离不开植树造林,也离不开精心管护,他们用艰辛的背影‘绘画’着我们眼中美景。”这是任秀容对护林员的称赞。

从“伐木工”到“护林员”,再到旅游从业者,邹信文等90多位林场职工为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实施天保工程后的林场没了伐木收入,转型发展森林旅游,最初的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全是银行贷款,经济效益没起来,职工多,负担重;因此对仙女山森林公园经营权进行了整体转让。“这不仅仅是职业的转换,这是历史的记载、绿色发展的沉淀。”邹信文感慨道。

看绿色崛起

“护林员”+“导游”书写经济增长的凯歌

武隆站在充满激情的岁月里,不断改写着旅游发展的传奇。

2006年,张艺谋摄制的电影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让武隆旅游披上“黄金甲”在国外呼啸行走。

2007年6月27日,武隆申遗成功,在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上,有了武隆的名字,武隆旅游开始站上全球的平台。

2008年,武隆筹集6.8亿元回购仙女山等六大景区,仙女山旅游迈入整体化、规范化轨道。

绿色旅游产业步入正轨后,游客数量的大幅增长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经济增收,这也是一大亮眼成绩。

仙女山镇原驻村民秦朝林便是其中一员,现在的秦朝林在仙女山镇已是小有名气。2007年秦朝林租赁30余亩土地,开始种植水果,是最早一批发展果蔬种植的人。

肢体残疾的秦朝林,是当地典型的贫困户,但因仙女山的转型,秦朝林不仅脱掉“贫困帽”,还走上了致富路。

2011年,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共同打包的武隆喀斯特旅游区,获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武隆成为中国九个既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又拥有“国家AAAAA级景区”称号地区之一,也成为全国首批“森林旅游示范区”。

树顶漫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瞿欣 摄

“森林资源保护好了,子子孙孙都是受益者。”邹信文自豪的说,“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守护,我已经十分了解这片土地与它的‘孩子们’,在保护它们的同时我还可以充当‘导游’的身份,为游客讲解仙女山的点点滴滴。”

随着仙女山在绿色旅游发展不断书写出一件件传奇故事,也带动着一个又一个绿色生态产业链的发展,推动着这片土地上绿色经济的发展。

不管是邹信文,还是秦朝林,他们只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个小小的缩影,还有更多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都对绿水青山充满了期待。

绿色崛起,成了武隆的名片。

学生态保护

绘就出美丽生态画卷

山水筑梦,点绿成金。

武隆大力发展旅游,受益的是广大群众,成千上万的贫困村民,吃上“旅游饭”,最终摘掉“贫困帽”。

在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势在必行。“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绿色旅游的命脉,我们在开发景区资源的同时,坚持做到不破坏景区生态环境、不过度开发、不引入污染景区产业等。”武隆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据武隆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初步调查,仙女山主要高等植物有119科609种,其中藓类1科1种,蕨类19科47种,裸子植物5科10种,被子植物94科551种。

按《中国植物红皮书》,公园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种,其中Ⅰ级2种、Ⅱ级8种、Ⅲ级7种,自然植被类型有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落叶阔叶灌丛、草甸、沼泽植被等。

此外,动物资源方面,林区内有林麝、赤麂、黑叶猴、豹猫、红腹锦鸡、野猪、刺猬、野兔等野生动物。

亮眼成绩、绿色环保等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仙女山是如何做到面面俱到?其他景区又有何可以学习呢? 

学习点一:建设绿色科研教育发展项目

“树顶漫步2009年起源于德国巴伐利亚,目前全球共10个。仙女山将成为亚洲第二个项目体验地。”武隆区树顶漫步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说。

该项目于去年10月动工,是集生态科普、森林观光、森林运动、户外拓展于一体的综合性互动体验式教育营地,由科普塔、丛林穿梭滑道、幻灯片蛇形滑梯、森林攀爬、水与沙动力游乐设施五大核心体验项目构成。

林中漫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瞿欣 摄

为了保护仙女山自然生态环境,该项目施工时采用“无痕山林”的建设准则,每一棵成年树木都精心包扎保护。“我们有时为了保护一棵木,甚至会改变施工线路与计划。”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这里将成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窗口与纽带,成为仙女山景区新的亮点。

学习点二:维持生态链平衡,引入缺口生物

“仙女山草坪较多,但是食草类动物品种、数量都相对较少,对于生态链的平衡来讲,金字塔底端的供应链已经是供远远大于求,所以需要引进一些牛、羊、马等食草性家畜,实行以圈养为主、分区分级轮放为辅的喂养方式。”景区管理人员刘建云表示,还可以提供景色欣赏与骑马等旅游服务。

此外,由于牛、羊、马等食草性家畜在草坪上解决了草的生长问题的同时,还为牧民、土壤带来了诸多利好。

“我今年65岁了,体力活干不动了,做生意也跟不上时代了,放牛、羊既不需要饲料支出,体力又轻松,长大了就卖钱”牧民李大爷笑呵呵的说着。

对于牧民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牛、羊、马的成长时间,在养殖过程中的支出确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经济,但换取的确是上万元的收入。

针对土壤的利好来说,将是生态保护的重要一环。“动物的粪便不仅肥沃土壤,分解粪便的微生物会提高土壤的性质,而且第二年的青草会长的更好,景色更美。”武隆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学习点三:自建污水处理装置

“景区共11处公共厕所,在每所厕所旁配套有污水处理站;除此之外,每处酒店、餐馆等场所均设置大型污水处理装置,保证景区绿色、环保。”刘建云自豪的说。

据悉,公共厕所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规模为100m3/d,采用AAO工艺,排放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该站点建成投入使用后,由重庆阳正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运营管理,通过公司定期自测和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监测,均正常达标排放。”刘建云向记者讲道。

据悉,化粪池废水排入调节池,通过格栅去除渣滓后,由提升泵提升至厌氧池,在厌氧池通过厌氧菌种和释磷菌释放分解大颗粒污染物后,进入缺氧池,污水在缺氧池内,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污水中总氮,在进入曝气池,污水中好氧池中出去大部分污染物,再进入沉淀池。沉淀池内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回流至厌氧池,好氧池内混合液通过污水回流泵回流至缺氧池。在沉淀池进水端,通过投加PAC和PAM,辅助去除水中磷等污染物后,进入紫外光消毒器后,实现达标排放。

伴随仙女山的游客数量增加,污水、垃圾也是暴增。“我们曾经想过在仙女山镇建设大型处理装置,但是仙女山旅游旺季每年仅仅几个月,投入太大的资金、设备有点浪费。”王友乾说。

如何解决?

管网通达武隆区城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据了解,该管网起于仙女山街道谭家沟,止于城区乌江二桥,海拔落差约1000米,采用DN600钢管铺设,全线设置200余座消能井。污水通过管网下山后在城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这不仅提高了处理标准,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武隆建成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市政道路长度40.3公里。城区供水总量为522.1万吨,雨水管网全长37.05公里(其中:箱涵5.93公里、暗渠24.86公里、雨水波纹管2.92公里、拦山堰3.34公里),污水管网全长78.13公里(其中:一级污水主管网19.8公里,二级污水主管网20.3公里、三级支管38.09公里), 合流制管网长约6公里。

此外,针对垃圾处理方面,仙女山景区及仙女山镇产生的生活垃圾将由垃圾运输车统一运送至城区集中无害化处理,频率将由具体游客数量裁定。

如今,景色渐美、绿意更浓的武隆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下绘就出的美丽生态画卷,也是交给当地百姓的一份脱贫致富答卷。

以绿色为本底,绘就绿色生态之长卷。

[责任编辑: 何燕宏]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