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三十而立周玉松 脱贫致富有“蜜诀”
重庆市巫溪县徐家镇古树村贫困户周玉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展中蜂产业,顺利实现了脱贫致富。

巫溪:三十而立周玉松 脱贫致富有“蜜诀”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9-0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日6时30分(通讯员 胡来 冉梦竹)“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朝诗人罗隐的一首《蜂》,赞美了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昨(1)日,笔者了解到,重庆市巫溪县徐家镇古树村贫困户周玉松一家,正是罗隐笔下蜜蜂的真实写照。周玉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展中蜂产业,顺利实现了脱贫致富。

周玉松(左一)到陈清福家中查看他家中蜂养殖情况。 通讯员 胡来 摄

“它这个要经常打扫,防棉虫,棉虫这个东西只有靠自己勤快扫……”像往常一样,周玉松又来到同村的陈清福家中,查看他家中蜂养殖情况,并交流养殖技巧。

别小看眼前这位小伙还年轻,他可是村里出了名的脱贫典型。今年30岁的周玉松,之前由于母亲患有甲状腺癌,因为给母亲治病,不光花光了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2014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窘境,周玉松没有退缩,他开始思索规划自己的人生,想着怎样把这个家撑起来。

“说实话,因为母亲手术花了很多钱,欠下账被评为贫困户,当时心情还蛮难过。”周玉松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着手谋划出路,并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努力挣钱把钱还上。”

说干就干。2014年,经过多方比对,周玉松开始尝试养蜂。刚开始并不是顺风顺水,由于养殖经验和技术不足,一个冬天过去,所养殖的十多桶蜜蜂已所剩无几。

“技术不成熟,也不知道怎么防范虫害、棉虫。”在养殖过程中,周玉松并没有第一次就成功。总结失败经验后,他不仅买了相关书籍认真探索如何科学养殖,而且还向其他养蜂专业户请教,通过实践摸索出养蜂的每个环节。慢慢地,周玉松的养蜂经验越来越丰富,养殖事业也有了起色,蜂群数量从原来的10多桶发展到现在的60多桶,养蜂成为了他脱贫致富的“蜜诀”,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好。

周玉松(左一)管护自家蜂箱。 通讯员 胡来 摄

“去年蜂蜜卖了三万多块钱,今年保守估计五万块钱没得问题。”在峰桶边算起收入账的周玉松很是开心。

看到周玉松养殖中蜂尝到甜头后,周边不少群众上门向他请教养殖方法及技术,周玉松也毫无保留的将养殖技术教给他们,并定期上门指导。

古树村贫困户陈清福就是其中之一,“他长期和我们在一起交流经验,我从中取了不少经嘞!”陈清福说。

谈起未来,周玉松信心满满,他说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养蜂的技术,准备再扩大养蜂规模,让产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成立专业合作社,让有养殖意愿的老百姓一起养殖蜜蜂,共同发家致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巫溪:三十而立周玉松 脱贫致富有“蜜诀”

2020-09-02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日6时30分(通讯员 胡来 冉梦竹)“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朝诗人罗隐的一首《蜂》,赞美了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昨(1)日,笔者了解到,重庆市巫溪县徐家镇古树村贫困户周玉松一家,正是罗隐笔下蜜蜂的真实写照。周玉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展中蜂产业,顺利实现了脱贫致富。

周玉松(左一)到陈清福家中查看他家中蜂养殖情况。 通讯员 胡来 摄

“它这个要经常打扫,防棉虫,棉虫这个东西只有靠自己勤快扫……”像往常一样,周玉松又来到同村的陈清福家中,查看他家中蜂养殖情况,并交流养殖技巧。

别小看眼前这位小伙还年轻,他可是村里出了名的脱贫典型。今年30岁的周玉松,之前由于母亲患有甲状腺癌,因为给母亲治病,不光花光了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2014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窘境,周玉松没有退缩,他开始思索规划自己的人生,想着怎样把这个家撑起来。

“说实话,因为母亲手术花了很多钱,欠下账被评为贫困户,当时心情还蛮难过。”周玉松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着手谋划出路,并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努力挣钱把钱还上。”

说干就干。2014年,经过多方比对,周玉松开始尝试养蜂。刚开始并不是顺风顺水,由于养殖经验和技术不足,一个冬天过去,所养殖的十多桶蜜蜂已所剩无几。

“技术不成熟,也不知道怎么防范虫害、棉虫。”在养殖过程中,周玉松并没有第一次就成功。总结失败经验后,他不仅买了相关书籍认真探索如何科学养殖,而且还向其他养蜂专业户请教,通过实践摸索出养蜂的每个环节。慢慢地,周玉松的养蜂经验越来越丰富,养殖事业也有了起色,蜂群数量从原来的10多桶发展到现在的60多桶,养蜂成为了他脱贫致富的“蜜诀”,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好。

周玉松(左一)管护自家蜂箱。 通讯员 胡来 摄

“去年蜂蜜卖了三万多块钱,今年保守估计五万块钱没得问题。”在峰桶边算起收入账的周玉松很是开心。

看到周玉松养殖中蜂尝到甜头后,周边不少群众上门向他请教养殖方法及技术,周玉松也毫无保留的将养殖技术教给他们,并定期上门指导。

古树村贫困户陈清福就是其中之一,“他长期和我们在一起交流经验,我从中取了不少经嘞!”陈清福说。

谈起未来,周玉松信心满满,他说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养蜂的技术,准备再扩大养蜂规模,让产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成立专业合作社,让有养殖意愿的老百姓一起养殖蜜蜂,共同发家致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