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总策略 牢牢守住市民“米袋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周晓瑜 通讯员 应凤林)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随风泛起层层稻浪。在重庆市万州区,田间的稻谷已由低到高(海拔)逐渐进入成熟期,抢收稻谷正当时。
昨(1)日,笔者了解到,今年,万州区粮食播种面积148.1万亩,预计产量49.1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7.5万亩,预计产量22.03万吨,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升。今年是一个多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且危害较重的一年,能实现产量稳中有升的背后,是万州多年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总策略,筑牢粮食生产基础,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坚持“藏粮于地”
多种措施保证粮食种植面积
“藏粮于地”是指通过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实现粮食生产稳产高产,而稳定种植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今年7月,全市粮食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召开,要求各地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全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努力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对此,万州专门成立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在保障夏粮丰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秋粮生产,引导广大农户通过“增、间、套、种”,因地制宜发展薯类、豆类等杂粮生产,全力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我们响水镇响水村,以前都是些‘巴掌田’,高低不平、参差不齐,田块太小,机器打转都打不过来,操作非常不便;栽秧、挞谷还得请人二次处理。通过宜机化整地项目的大力实施,3个月时间,一块块巴掌田、鸡窝地变成了平整的田地。加之近年来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的实施,粮食产能明显提升,每亩较之前提高了80公斤以上。”种粮大户崔建国说。
粮食要稳产,需要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近年来,万州积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地力提升等农业综合项目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落实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切实巩固和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
另外,通过灌溉渠系配套和田间机耕路桥等建设,全区农田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彻底打通了农民到田头的“最后一米”,进一步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提升了产量水平。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原来的小田变大田,不少承包大户主动前来洽谈承包土地事宜,土地流转比例较之前增加,有力推动了农业向规模化和节约化转变。”区农机推广站负责人说。
坚持“藏粮于技”
夯实农业丰产丰收基础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推广粮食生产各项绿色高产高质高效技术,推行“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是万州确保粮食丰收的又一策略——推广优良品种、机械化插秧、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机械化收获等技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藏粮于技”的关键措施。
“种粮不仅是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只要技术跟得上,不仅可以降低种田成本、提高种田效率,还能使粮食丰产、农民丰收更靠谱。”张地埔家庭农场主人张地埔介绍,应用科技种粮后,家庭农场种植的优质稻谷可以优价上市,每亩增收100元至200元,加上冬季种植油菜,到春季收获菜籽,每亩每年可以增收200元至300元。
耕地有限,技术无限。近年来,万州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步伐明显加快,成果转化推广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对粮食种植的贡献越来越大。“加快推进全区现代化农业体系发展,就必须用好科技这把利器,‘藏粮于技’、科技兴农。”区农技站有关负责人说。
良种良法。今年,全区水稻方面重点推广了深两优5814、晶两优534、野香优系列等优良食味品种,全区水稻优质化率达到2/3;遴选推介了水稻机插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10多项农业主推技术,同时依托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等示范展示和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技术快速进村入户。
农机农艺融合。万州持续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报废更新政策实施,大力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大钵体毯状苗育秧技术、水稻机械直播等新机具、新技术。目前,万州农业机械拥有量22.73万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71.49万千瓦,农机综合水平达45%。
绿色发展、生产生态并重。万州大力推广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绿色技术,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化肥使用量(折纯)较去年削减1%以上,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0%以上。
在龙沙镇印合村,当地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了150亩稻鱼米,一亩稻田一年至少能产100多公斤鱼,利润可达到2000元出头。“稻+虾(蟹)”“稻+鱼”共生等一批稻田高效绿色环保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展示了万州现代农业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