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兰英西安村:中药材助力奔小康 播种致富新希望
巫溪县兰英乡西安村地处阴条岭,毗邻神农架,海拔在1300-1700米之间,被誉为“云端上的村落”,重重大山制约了村里的经济发展。

巫溪兰英西安村:中药材助力奔小康 播种致富新希望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9-0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7日6时讯(通讯员 吴娟娟 李晓芳巫溪县兰英乡西安村地处阴条岭,毗邻神农架,海拔在1300-1700米之间,被誉为“云端上的村落”,重重大山制约了村里的经济发展。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不到4000元。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支“两委”补短板锻长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立足生态优势、挖掘自然资源,培育市场主体带领村民发展中药材产业。2019年,全村中药材综合产值增加到近2000万元,人均增收0.73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走出了一条药材产业发展之路。

村民查看中药材长势。 (兰英乡供图)

补短板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位于巫溪县城东南部的西安村,距县政府55公里,全村面积33.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5000亩,林地面积46250亩,辖3个社505户2173人,常住人口1860人。交通不便、耕地较少,但这里适合种植中药材“巫溪太白贝母”,其抗逆性强、稳产性高。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从县城出发,要经过5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才能到达西安村,其中有20多公里的山路是1996年修的,路面坑洼不平,路边落石不断,雨天随时塌方。五年前,全村没有一寸水泥路。药材再好、再多,如果卖不出去,一切都是空。

“要破解销路问题,让老百姓能赚钱,必须先修路。”经过村民大会后,村支两委向乡政府申请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得到乡党委、政府的支持。

据村支书方孝见介绍,2015年以来,西安村累计硬化村内公路28公里,修通并硬化了到巫山县官阳镇的出境道路,把交通连成线。争取电信、移动、联通通信公司支持,架通光纤线路,新建通讯基站,实现了通信网络全覆盖,全面改善和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路通了、水稳了、地好了,网络有了,西安村以道路为载体的销售“短板”终于补上了。

锻长板 形成产业发展格局

在打通出山道路的同时,药材种植大户陈基禄的大棚传来好消息:太白贝母人工栽培技术获得成功。但村民都不为所动,一方面是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再加上近些年药材行情波动大、销路不好找,很多村民不敢轻易尝试。

为让老百姓看到效益,树立发展信心,村支两委积极向上争取发展资金,引导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依托陈基禄的种植技术,村里流转了6亩土地,在全县率先建立了拥有4个大棚的标准化太白贝母种植基地和仓储初加工车间。同时,在全村动员党员干部带头种植太白贝母,一面探索种植技术,一面给愿意发展种植的老百姓提供种子和服务。渐渐地,村民种植信心大增,太白贝母种植从6亩发展到300亩。

“行情看涨,收购上门,种药材能挣钱!”今年66岁孔凡贵,是西安村太白贝母种植的土专家,以前担心卖不出去,他一直不敢甩开膀子干,现在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有集体经济和党员干部探路,他也扩大了种植面积。

太白、贝母的收益点燃了村民种植中药材积极性。乡政府确定了以太白贝母为主,独活、党参、云木香等药材为辅的中药材发展格局,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链。先后引进6家种植公司,组织成立5个专业合作社、发展32个药材种植场,带动全村85%的农户种上了各类中药材。

截至目前,西安村太白贝母、独活、党参、重蒌、云木香等各类药材种植达4500亩,其中在地独活2500亩,种植农户420户,亩产300公斤,亩产值约0.6万元,户均增收3.5万元;在地云木香800亩,种植农户180户,亩产约300公斤,亩产值0.3万元,户均增收1.3万元。

强链‘强’出竞争力。今年7月,“巫溪独活”已成功通过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巫溪太白贝母”也正在申请国家和市级地理商标认证中,现在村里建成了300亩巫溪太白贝母示范园,西南地区同类品种规模第一。村集体建起了17座标准化炕房,实现了独活等中药材的半自动化烘烤,药材质量提高了,劳动强度降低了,产业效益增强了。

据兰英乡党委书记王美君介绍,历经三年发展,西安村中药材年收入近2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1.2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50万元,预计2021年可实现100万元。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实现了家家有药材、户户有产业、季季有收入、年年有增收。

兰英乡西安村风光,阡陌纵横。(兰英乡供图)

药香伴随小康路 走出致富新路子

“补链、扩链、强链”的发展方向,让西安村药材产业从“零散弱”发展到一个年产值近2000万元的特色支柱产业,有力地助推了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了人才回流产业积聚,也破解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药材产业发展成功后,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借种授技、吸纳就业、合作发展”的方式重点帮助贫困户发展。2018年,村里为24户贫困提供种子、肥料,请科技特派员和土专家传授种植管理技术。

“党的政策那么好,只要我们自己肯努力,美好生活指日可待。”今年49岁的郑昌银是残疾人,老婆腿也残疾,4个女儿,老大初中毕业、老幺才5岁,全家因残因学被确定为贫困户。全家老小靠郑昌银木工活勉强维持生活。今年郑昌银发展了9亩独活、3亩云木香、半亩太白贝母,一年收入10万元,轻轻松松就脱了贫。

“截至目前,西安村141户贫困户中,有121户贫困户都种植了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00余亩。”西安村村支书方孝见向记者介绍,2019年村集体种植基地固定吸纳本村6-8名贫困老百姓务工,每年户均增收1.2万多元。村以集体经济发展为引领的中药材产业,带动了农业特色产业大发展,助推了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我们喂的都是药膳猪。”村里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起来,吸引了在外务工的袁清国,他与村民王前程、向庆福、李兵相约回到村里,既种植药材,又合伙投资40万元创办养猪场。

村里产业发展起来后,不但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了,外面的人才、资金也向村里积聚。去年5月,在广东打工的村民方孝天不但自己回到了村里,还带回广东老板的30万元投资,一下子发展了10亩太白贝母、3亩独活。在外打工的村民梁昌银,去年回到村里种了8亩独活,今年又散养了2000只土鸡。

近些年,村里有1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依托药材产业延伸发展起了生猪、土鸡、蜜蜂、烤烟等产业,带动了当地运输业、物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高山种养业集群。

“回村种药材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年迈的母亲,何必在外漂泊。”方孝三夫妇过去在外打工,儿子大学毕业参军后,夫妇二人回到西安村,开始种植药材。2019年,种植的太白贝母和独活共卖了12万元,今年他计划种植20亩药材。产业发展好,村民回流后,解决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无人照顾等社会问题。

“住的小康屋,走的水泥路,吃的是自来水……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城里一样好。”走进西安村,一排排小康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康庄大道宽畅平坦。昔日穷困农村变成了幸福家园,伴随中药材,西安村村民们步入小康生活……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巫溪兰英西安村:中药材助力奔小康 播种致富新希望

2020-09-07 06:1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7日6时讯(通讯员 吴娟娟 李晓芳巫溪县兰英乡西安村地处阴条岭,毗邻神农架,海拔在1300-1700米之间,被誉为“云端上的村落”,重重大山制约了村里的经济发展。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不到4000元。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支“两委”补短板锻长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立足生态优势、挖掘自然资源,培育市场主体带领村民发展中药材产业。2019年,全村中药材综合产值增加到近2000万元,人均增收0.73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走出了一条药材产业发展之路。

村民查看中药材长势。 (兰英乡供图)

补短板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位于巫溪县城东南部的西安村,距县政府55公里,全村面积33.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5000亩,林地面积46250亩,辖3个社505户2173人,常住人口1860人。交通不便、耕地较少,但这里适合种植中药材“巫溪太白贝母”,其抗逆性强、稳产性高。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从县城出发,要经过5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才能到达西安村,其中有20多公里的山路是1996年修的,路面坑洼不平,路边落石不断,雨天随时塌方。五年前,全村没有一寸水泥路。药材再好、再多,如果卖不出去,一切都是空。

“要破解销路问题,让老百姓能赚钱,必须先修路。”经过村民大会后,村支两委向乡政府申请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得到乡党委、政府的支持。

据村支书方孝见介绍,2015年以来,西安村累计硬化村内公路28公里,修通并硬化了到巫山县官阳镇的出境道路,把交通连成线。争取电信、移动、联通通信公司支持,架通光纤线路,新建通讯基站,实现了通信网络全覆盖,全面改善和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路通了、水稳了、地好了,网络有了,西安村以道路为载体的销售“短板”终于补上了。

锻长板 形成产业发展格局

在打通出山道路的同时,药材种植大户陈基禄的大棚传来好消息:太白贝母人工栽培技术获得成功。但村民都不为所动,一方面是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再加上近些年药材行情波动大、销路不好找,很多村民不敢轻易尝试。

为让老百姓看到效益,树立发展信心,村支两委积极向上争取发展资金,引导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依托陈基禄的种植技术,村里流转了6亩土地,在全县率先建立了拥有4个大棚的标准化太白贝母种植基地和仓储初加工车间。同时,在全村动员党员干部带头种植太白贝母,一面探索种植技术,一面给愿意发展种植的老百姓提供种子和服务。渐渐地,村民种植信心大增,太白贝母种植从6亩发展到300亩。

“行情看涨,收购上门,种药材能挣钱!”今年66岁孔凡贵,是西安村太白贝母种植的土专家,以前担心卖不出去,他一直不敢甩开膀子干,现在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有集体经济和党员干部探路,他也扩大了种植面积。

太白、贝母的收益点燃了村民种植中药材积极性。乡政府确定了以太白贝母为主,独活、党参、云木香等药材为辅的中药材发展格局,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链。先后引进6家种植公司,组织成立5个专业合作社、发展32个药材种植场,带动全村85%的农户种上了各类中药材。

截至目前,西安村太白贝母、独活、党参、重蒌、云木香等各类药材种植达4500亩,其中在地独活2500亩,种植农户420户,亩产300公斤,亩产值约0.6万元,户均增收3.5万元;在地云木香800亩,种植农户180户,亩产约300公斤,亩产值0.3万元,户均增收1.3万元。

强链‘强’出竞争力。今年7月,“巫溪独活”已成功通过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巫溪太白贝母”也正在申请国家和市级地理商标认证中,现在村里建成了300亩巫溪太白贝母示范园,西南地区同类品种规模第一。村集体建起了17座标准化炕房,实现了独活等中药材的半自动化烘烤,药材质量提高了,劳动强度降低了,产业效益增强了。

据兰英乡党委书记王美君介绍,历经三年发展,西安村中药材年收入近2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1.2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50万元,预计2021年可实现100万元。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实现了家家有药材、户户有产业、季季有收入、年年有增收。

兰英乡西安村风光,阡陌纵横。(兰英乡供图)

药香伴随小康路 走出致富新路子

“补链、扩链、强链”的发展方向,让西安村药材产业从“零散弱”发展到一个年产值近2000万元的特色支柱产业,有力地助推了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了人才回流产业积聚,也破解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药材产业发展成功后,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借种授技、吸纳就业、合作发展”的方式重点帮助贫困户发展。2018年,村里为24户贫困提供种子、肥料,请科技特派员和土专家传授种植管理技术。

“党的政策那么好,只要我们自己肯努力,美好生活指日可待。”今年49岁的郑昌银是残疾人,老婆腿也残疾,4个女儿,老大初中毕业、老幺才5岁,全家因残因学被确定为贫困户。全家老小靠郑昌银木工活勉强维持生活。今年郑昌银发展了9亩独活、3亩云木香、半亩太白贝母,一年收入10万元,轻轻松松就脱了贫。

“截至目前,西安村141户贫困户中,有121户贫困户都种植了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00余亩。”西安村村支书方孝见向记者介绍,2019年村集体种植基地固定吸纳本村6-8名贫困老百姓务工,每年户均增收1.2万多元。村以集体经济发展为引领的中药材产业,带动了农业特色产业大发展,助推了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我们喂的都是药膳猪。”村里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起来,吸引了在外务工的袁清国,他与村民王前程、向庆福、李兵相约回到村里,既种植药材,又合伙投资40万元创办养猪场。

村里产业发展起来后,不但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了,外面的人才、资金也向村里积聚。去年5月,在广东打工的村民方孝天不但自己回到了村里,还带回广东老板的30万元投资,一下子发展了10亩太白贝母、3亩独活。在外打工的村民梁昌银,去年回到村里种了8亩独活,今年又散养了2000只土鸡。

近些年,村里有1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依托药材产业延伸发展起了生猪、土鸡、蜜蜂、烤烟等产业,带动了当地运输业、物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高山种养业集群。

“回村种药材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年迈的母亲,何必在外漂泊。”方孝三夫妇过去在外打工,儿子大学毕业参军后,夫妇二人回到西安村,开始种植药材。2019年,种植的太白贝母和独活共卖了12万元,今年他计划种植20亩药材。产业发展好,村民回流后,解决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无人照顾等社会问题。

“住的小康屋,走的水泥路,吃的是自来水……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城里一样好。”走进西安村,一排排小康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康庄大道宽畅平坦。昔日穷困农村变成了幸福家园,伴随中药材,西安村村民们步入小康生活……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淼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