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黔江生猪产业(下)|降风险生智慧 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核心提示】
生猪养殖是黔江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重头戏。作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黔江正坚定不移、千方百计发展生猪产业。地理位置优越的武陵山滋养着中国美丽猪场,在这里还孕育着全市两个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之一,以及渝东南6区县唯一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今(8)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聚焦黔江生猪产业》(上下篇),系统解读黔江是如何做优、做强、做亮生猪产业这张产业名片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8日8时30分讯(记者 李成 陈攀)未来,黔江生猪产业有多值得期待?黔江区构建起的生猪全产业描绘出这样一张蓝图: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为载体,构建集养殖、饲料加工、屠宰、肉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融合发展的生猪肉食品产业体系,建成西南地区生猪生态绿色发展高地、西南地区生猪种源高地、国家级生猪保供基地,打造工农业总产值 100 亿元的生猪肉食品全产业链……
在提档升级、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方面,黔江正加快对生猪养殖企业未来的产业布局和指导,阔步挺进150万头现代生猪产业园,从而实现生猪产业发展的华丽转身。
育好苗 积极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
如何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黔江区抓住生猪养殖势头良好的契机,稳扎稳打继续做大做强生猪产业,将150万头现代生猪产业园项目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在黔江区畜牧中心的精心培育下,一棵优秀的产业苗子正在壮大变强。
“重庆本土优良猪企屈指可数,69畜牧作为重庆本土猪企的中坚力量,产业体系正在健全当中,是一棵很优秀的苗子,具有培养价值,其投资建设的‘50万头无抗优质生猪肉食品基地’是一大重点,将在黔江生猪产业链扮演重要角色。”黔江区畜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无抗优质生猪,即不使用抗生素生产的优质生猪,从2017年着手建设以来,目前,这个投资12亿元的项目逐渐立体地呈现出它的全貌。
“50万头无抗优质生猪肉食品基地”建设规模庞大,囊括“10项工程”,仅建设地址就包含了黔江区的沙坝镇、石会镇等9个乡镇及1个黔江正阳工业园。现已建成投产的有沙坝原种猪场和兴隆湾种猪基地,其中原种猪场饲养新丹系基础母猪1800头,年可供优质纯种猪1.2万头;种公猪站饲养新丹系优质种公猪800头,年可供优质精液100万份;兴隆湾种猪基地饲养基础母猪9000头,年可供合格二元种母猪8万头、育肥仔猪15万头。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石会镇看到,有机肥生产体系主体建设已接近尾声,作为黔江“50万头无抗优质生猪基地项目”建设内容中“10项工程”之一,到9月底设备安装、道路将全部完工。另外,20万头仔猪保育场、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我们建设的内容除了种猪,正在向全产业链延伸。除了现已建成投产的养殖基地,还包括30万吨无抗饲料加工厂、无抗生猪研究院、5-10万头优质无抗商品猪育肥场等10项工程,分为2期建成。”69畜牧有关负责人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介绍,项目 计划在2022年建成。
降风险 用好金融工具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融资难曾经是阻碍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只“拦路虎”。
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促进生猪稳产保供的通知》。
之后,生猪“活体贷”传来好消息,帮助黔江走出生猪活体抵押贷款的第一步。其中,加大信贷力度的支持政策也同时助力黔江在扩大生猪规模上再上一层楼。由农业银行黔江支行为六九畜牧发放了3000万元的活体贷。
据了解,生猪“活体贷”主要以银行+企业信用+政策性保险”这一模式,将购买了政策性生猪保险的能繁母猪作为抵押担保物,依据政策性保险保额和企业信用综合确定额度。
依据这一模式,69畜牧从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获得贷款3000万元,贷款余额由原来的846万元放大到3846万元,贷款利率由原来的7.42%下降到5.03%,帮助企业增加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
在打好生猪产业融资组合拳、用好金融工具方面,黔江区正探索圈舍贷,目前农业银行黔江支行已纳入议事日程。
在风险保障机制上,黔江已经实施的有能繁母猪保险、商品猪保险、生猪收益险等政策性保险品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即将面市的生猪期货将是更为有效的平抑猪周期的手段,而“保险+期货”联动模式将保险和期货两种金融工具融合联动起来,形成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能够有效稳定生猪市场价格,进一步降低生猪养殖风险。
生智慧 提高规模养殖水平确保食品安全
今年,为推动生猪生产加快发展,黔江就恢复生猪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连续三年每年将投入生猪产业化扶持5000万元以上,重点就防疫、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给予奖励扶持。
连续12年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优异成绩的背后,正是黔江指导企业安全生产,严抓出栏品质的体现。
这一生物安全体系到底是如何将病毒牢牢阻挡在外的?
在兴隆湾种猪基地,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每个环节严格执行对非养殖基地人员、车辆的进出的把控。从户外回到养殖场的员工按照流程进行8级洗消工作,之后再进入至少3天的隔离期,并且人体及随身携带物采样送检结果呈阴性后才能安全进入生产区。
通过8级洗消,能保证指甲盖里面的污物、细菌都能清洁掉,3天物理隔离则将病菌存活的可能性扼杀在隔离期间,再通过检测确保安全。
今年1月,投入使用的69畜牧检测实验室,则是又一服务安全生产的一道防线。实验室可开展常见猪病的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等项目共50余项。为养殖基地疾病预防、疫病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方案确定和疗效判断提供支撑。
在此基础上,养殖基地对场内员工进行封闭式管理,以减少人员频繁流动,即便是员工一段时间固定在养殖场活动,每天至少保证4次洗澡。运输车辆则严格执行4级洗消,饲料(物资)从进场到消毒室需要通过紫外线、臭氧熏蒸消毒24小时方可进入。
2019年,黔江区出栏生猪60.28万头,年末存栏生猪41.18万头。通过构建起的生物防控既保证了场内的生物安全、确保生猪出栏,还安全地将优质猪精液配送到黔江各配送站点,推动了黔江生猪产业发展,加速了生猪改良进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国家提供了安全放心肉食品,保障了食品安全。
变模式“公司+农户”注入产业发展新动力
除了提升黔江区规模化养殖水平,黔江正实施生猪产业“11152”工程:即“1”个50万头无抗生猪基地、“1”个100万头生猪保供基地,以及在全区建设“10”个特大型生猪标准化规模场(育种场),在25个乡镇建设2000头以上中大型标准化规模场“50”个,在全区20个乡镇建设供种繁殖场“20”个。
未来,黔江生猪产业将以“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为发展方式,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智慧化养殖基地,带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用1—2年建成80万头市级现代生猪产业园,用3—5年建设150万头国家级现代生猪产业园。
“公司+农户”模式,即在龙头企业的繁殖场周围一定区域内,发展若干合作养殖农户,由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仔猪、饲料、兽药、全程养殖技术指导和管控,企业负责生猪销售,并承担肥猪销售的市场风险,合作农户负责育肥阶段猪场的建设投资、生猪育肥饲养工作。
与此同时,黔江生猪产业还将强化文旅深度引领,结合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构建集养殖、饲料加工、屠宰、肉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研发为一体、农牧文商旅融合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猪肉食品产业体系,打造总产值100亿元的“文旅+生猪”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