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攻坚路 开州区干群合力拔穷根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9日11时50分讯(记者 闫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开州是国贫县,从1984起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了36年。
今(9)日,重庆市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开州专场召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该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落实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于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子。2019年底,累计减贫35921户123665人,贫困发生率由10.37%降至0.21%。目前剩余的2408人均已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广大群众精神风貌大幅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开州脱贫攻坚工作2018、2019连续两年全市考核为优秀。
据开州区委书记冉华章介绍,加强党的领导是该区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开州区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汇聚起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拔穷根的强大合力。
建强指挥部,配好攻坚队
开州区切实强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加强统筹,汇聚力量,集中精力,形成决战决胜态势。
该区坚持“三级书记”抓扶贫,组建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区、乡、村三级联动指挥部,以村为作战单元强力推进。成立由区级领导担任团长的 40 个扶贫工作团,所有区级部门单位编组入团,实行分团包干,与镇乡街道协同作战。针对深度贫困,19名区级领导和19个区级部门“三包”到村。构建起纵横衔接的“六大责任体系”,推行“三包三促”和“三结对”制度,实行镇乡街道和帮扶部门捆绑考核。
该区坚持尽锐出战,把最优秀的干部派到脱贫一线,选拔11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充实力量,1555名干部到村驻守、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1.22万名干部入户结对帮扶,确保帮扶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一大批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带领群众攻坚克难,书写了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
其中,关面乡泉秀村原党支部书记周康云三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如今的泉秀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成为“中国木香第一村”。周康云在为贫困户维修水管途中不慎跌落山崖,为扶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被追授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周康云生前常讲一句话:“我是共产党员,老百姓的事,我不干哪个来干”,这句话激励着全区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征程上奋进前行。
筑牢桥头堡,选好领头人
开州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苦干实干。
该区大力实施基层党建规范提升行动,“一村一策”提升所有贫困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组织320个机关党支部与 260 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组织动员2251名党员成为扶贫先锋,把基层组织建设得坚强有力,成为打赢打好这场硬仗的重要攻坚力量。
开州区积极探索“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建新模式,推广“党支部+集体经济(产业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将党支部、产业、党员、农户串联起来,实现党组织引领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带领群众致富。
全区465个村组建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农民合作社1708个,建成产业扶贫基地2664个,新发展特色产业16.5万亩,产业覆盖贫困户99.94%。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512个,培育致富带头人753名,带动4570户贫困家庭增收。“建、售、联”产业扶贫模式成为全国产业扶贫创新案例。
其中,长沙镇齐圣村通过支部引领、党组织书记熊尚兵带动,发展柑橘、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在全市率先探索“土地(资金)入股、配股到户、保底分红”和“返聘务工” 相结合模式,2016年,熊尚兵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村里318户1272名群众成为股东,2019年人均增收3250元,原来的贫困村变成了全市示范村、小康村。
激发主动性,提升内动力
开州区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行动,实施精神扶志、教育扶智、政策扶持“三扶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
该区广泛开展“送智下乡解难题、志愿服务送温情、移风易俗树新风”宣传教育行动,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组织“身边的脱贫故事”微访谈3500余场、“榜样面对面”微宣讲400余场,选树表彰脱贫光荣户1273户、致富之星299名,以“身边人、身边事”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
该区坚持组织意向和群众意愿相结合,开发“党建+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模式,组织贫困群众参加种养殖、农村电商、家政服务等实用技术培训6.86万人次,增强自我发展本领,5.5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脱贫。
其中,大进镇双龙桥村贫困户黎方平身患残疾,通过村党支部的引导帮扶,他身残志坚,夫妻俩不等不靠,先后贷款5万元办起了畜禽养殖场,并兼职村里的护林员、保洁员,2019年家庭年收入达到5.6万元,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实现了脱贫。
黎方平经常说,“政府帮我们,是党的好政策,但自己要努力,才对得起这份情”。
据悉,今年疫情期间,黎方平主动到村里为抗疫捐款2000元,考虑到他家里的情况让他少捐点,但他执意要捐,并坚决表示:“过去我家贫困,国家帮了我们。现在国家有难,我应该出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