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当亲人:干群关系越融洽 脱贫攻坚越有劲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1日17时讯(记者 赵铁琥)110个贫困村“七有四通三解决”,145个贫困村、13.4万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连续5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全市前列......这是今天上午重庆市脱贫攻坚工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云阳交出的“历史答卷”。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脱贫历程,云阳县委书记张学锋把云阳的攻坚奋战总结为“三个好”,而这“第一好”便是尽锐出战用心用情扶真贫的云阳广大党员干部们。为了真情流露广大扶贫干部们的真实心路,该县龙角镇泉水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江龙,当天也出席发布会,现场分享了他的“一线感受”。
刘江龙任第一书记的龙角镇泉水村,位于长江南岸,距离云阳县城54公里,幅员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0亩,共有贫困户45户184人,为典型喀斯特地貌,土地贫瘠,地势起伏,条件差、底子薄,企业难以引进,是个是典型的空心村、空壳村。在家的村民们守着传统种植玉米、土豆、红薯不放,虽然感情上想发展支持发展,但却不敢把地拿出来尝试发展。
“感觉最难的当数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以前,全村没有一个主导产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很难确定。群众根深蒂固的思想问题也很难解决。”刘江龙回忆说。扶贫先扶志,要发展就首先要转思想,“只有将心比心!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该村2组的贫困户余中堂,全家4口人,原来余中堂和儿子余良军均患白内障,两个孙女上学,全家仅靠低保维持生活。老人思想守旧,不敢开刀手术,老人不去儿子也不去,多次劝说无效。最后刘江龙开车把两人“骗”到医院,在两个孙女的含泪劝说下,免费做了白内障手术。一个星期后,两人眼睛恢复正常。两个月后,余良军外出打工,家庭经济情况明显好转。一次院坝会讨论低保问题时,余中堂思想大转变,主动提出把低保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就这样,随着越来越多村民与驻村干部之间感情的增加,困扰村民发展产业最大的思想障碍逐渐清除了。“这几年来,群众有矛盾我们及时调解、生产生活有困难我们及时解决。群众对我们越来越亲切。甚至空巢老人晚上害怕也会让我们陪伴,开院坝会还会为我们准备几根新摘的黄瓜解渴。”刘江龙说,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他们干事也是越干越有劲,泉水村的变化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如今,泉水村已建成上环中药材450亩、中环红心蜜柚1400亩、下环柑橘300亩的“三环特色产业带”,全村土地利用率超过90%。2019年泉水村群众园区务工收入达8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刘江龙说:“现在,泉水村已基本实现了公路通到组、家家便民路、饮用水入户、户户安全屋、医疗有保障、学生有书读、产业大发展、生活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