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萤火虫”照亮留守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3日6时20分讯(通讯员 赵玮)在大足,提起“萤火虫”,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昆虫,而是志愿者。近几年来,随着这支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服务队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给了很多留守儿童物质的帮助和心灵的慰藉。
“萤火虫”志愿者服务队是由现年42岁的王航,于2015年筹备发起。受祖父影响,王航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已有20多个年头。作为本地成功企业家的她长期热衷公益事业,1996年从生意上赚到一些钱后,她就慷慨捐资助学。生意越做越大,捐款捐物的额度也“水涨船高”。
2014年底,王航去北京一个传统文化学习班进修,正是这一次的学习让她萌生了成立志愿者服务队的想法。
“既然自己都已经错过了陪伴孩子的最佳时期,那么在我们大足周边那些偏远的农村小学,还有很多留守儿童在期盼着为了养家糊口而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家,给他们一个拥抱,一点关爱,一点鼓励……”2015年10月,由她发起的大足区“萤火虫”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成立了,首批队员为她及合作伙伴公司的30余名员工。
怀着这样一份初心,2016年,王航与多位爱心人士交流接触,大家一拍即合,并于当年10月正式成立了“萤火虫”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团队。
靠着纯粹做善事的理念,“萤火虫”吸引了大批爱心人士加入,目前,“萤火虫”的成员已经超过500人,数百名留守儿童受到连续不间断的关爱。
因爱而来
陈勇,江苏人,经商多年。为了家庭,来到大足生活已经30年,能说一口流利的重庆话。
“我身边接触的家庭大多经济条件不错,也很少有留守儿童。”陈勇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了“萤火虫”志愿者服务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服务队组织的一次家访活动。
那一次家访的对象是三驱镇一对孤苦可怜的兄弟,志愿者家访的目的是为后续帮助进行综合评估。
王家兄弟俩正在上小学三年级,他们父亲已经去世,母亲远走他乡,多年没有音讯。简陋的平房里,只有两个孩子以及年过七旬的爷爷相依为命。
“两个孩子性格非常内向。”陈勇至今还记得初见兄弟俩的情形,孩子慌张闪躲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他。
转身看着一贫如洗的房间,豆大的泪珠夺眶而出,难受、悲伤的情绪让陈勇久久不能自拔。
“那次家访之前,我没有接触过留守儿童,更没想到,就在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这么困难的孩子,需要帮助,需要陪伴!”陈勇动情地说。
从那以后,逢人他就变身说客:“节约几包烟钱也能帮助那些留守儿童……”渐渐地,他也从最初的参与者,变成了策划者和组织者,从队伍的边缘走到了中心。
坚守“初心”低调前行
亦如“萤火虫”名字的意义,陈勇也希望自己能像萤火虫一样,为关爱留守儿童尽一点微薄之力。
为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寻找帮扶对象,实地家访……陈勇全情投入到志愿者的工作中,生怕错过一场活动。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陈勇发现,服务队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需要更深入的家访活动。
于是,在他的建议下,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了财务组、考察组、策划组、安保组等,成员各司其职,队伍高效运转。
在具体的帮扶措施方面,陈勇也提议,成立一个为主,两个为辅的对接帮助小组,使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帮扶措施能够落地生根,产生实效。
惜字阁黄家兄弟俩身世可怜,母亲因患精神疾病离家了无音讯,父亲去世多年,爷爷年迈,无奈之下两个孩子投靠了堂姐。两个孩子性格非常内向,成绩也差。在“萤火虫”志愿者服务队近两年的帮扶下,兄弟俩再次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成绩逐步提高,人也变得阳光自信了。
4年来,还有数十名像三驱镇王家兄弟,惜字阁黄家兄弟这样的困难留守儿童通过“萤火虫”志愿服务队的帮助,改善了生活,找回了自信。
在重点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的过程中,陈勇也带领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将触角延伸到关爱老人,帮助患病孩童,慰问疫情一线工作者等多个方面。
2019年11月,服务队组织部分留守儿童开展“重走小川东道、新温中国梦”公益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传统历史文化,学习古人先贤不惧艰难的精神;2019年12月24日,服务队组织部分志愿者来到石马镇敬老院开展公益活动;今年5月,大足区第三小学学生陈湫桐患上过敏性紫癜混合型疾病,该病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服务队志愿者积极响应捐款号召,几个小时就筹集爱心善款2000多元……
从创立之日起,“萤火虫”关爱留守志愿服务队就确立了自己的行事理念,只吸收纯粹想做好事的人,不附带给某位队员的企业打广告,不搞冠名,联络的qq群、微信群里也严禁发布任何有广告嫌疑的消息。
曾经有人找到陈勇,表示愿意拿出2000元以自己企业的名义,给服务队举行一场活动。陈勇断然拒绝:“不能让服务队的活动商业化。”
带着创立的“初心”,阳光慈善,低调前行。4年来,在陈勇的带领下,“萤火虫”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传递温暖爱心接力大三学生小明家住宝顶镇,两年前,收到大学通知书的她正在为学费犯难时,陈勇代表“萤火虫”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她度过了难关。
备受感动的她,如今每学期放假回来,她都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参加服务队组织的活动。
“曾经我也和他们一样,内向而茫然。”正在福建上学的小明,通过电波侃侃而谈,“陈叔叔给了我莫大的温暖,就像家人般的陪伴和关爱……”
因为这份温暖,小明走出了阴霾,也让她萌生了帮助别人的想法。2019年寒假、暑假,小明两次回乡都和陈勇联系,表示希望参加服务队的活动。
这次开学前的慰问活动,小明又报名参加了,和孩子一起做互动游戏,除草劳动,小明觉得非常有意义:“这些孩子虽然家庭困难,但他们学习努力,乖巧孝顺,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从最初的受助者,到如今的志愿者,小明并非个例。陈勇说,这种爱心传承、接力的现象才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爱心不打烊,善行不停歇。陈勇希望,通过自己有限的力量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其中,让每一份爱心都真正落到实处,让志愿服务队更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