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还要扶智 永川区吉安镇发展特色产业助村民脱贫

扶贫还要扶智 永川区吉安镇发展特色产业助村民脱贫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9-2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9日21时50分讯(记者 李家勇)今(29)日,在重庆市永川区吉安镇,一场别开生面的脱贫故事宣讲会在石松村沃柑基地拉开大幕。一群敢于担当、甘于辛劳、乐于奉献,在脱贫攻坚战中展现自己的青春年华的先进典型走上前台,向当地村民分享他们的脱贫故事。

永川区吉安镇开展“庆丰收 话脱贫 颂党恩”主题活动。记者 李家勇摄


不等不靠 村民自力更生奔小康

吉安镇开展“庆丰收 话脱贫 颂党恩”主题系列活动今日举行。不少脱贫的典型现场分享了脱贫经验。

23岁的郭强是永川区吉安镇金门村的贫困户,2013年郭强母亲因重病无法工作,父亲以务农为生,而他还在上大学。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当地政府在他们全家举步维艰时,通过精准识别正式建档立卡成为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

提及当时情况,郭强对说:“面对窘困的生活我茫然无助,想不出一点好办法,曾感叹命运的不公。自核定为建卡贫困户以来,镇、村两委领导及帮扶干部进我家详细询问了解家庭情况,讲解有关扶贫政策,热心帮助解决我家的实际困难,现场规划研究产业发展,并时刻关心我们的生产生活,为我们送技术、送种子,并着力争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使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2015年底我家顺利脱贫。”

2019年,郭强家通过办理小额无息贷款搞起了稻田龙虾养殖,收入达万余元。而他早年入股的1000元到梦康合作社今年已得到分红。此外,郭强家帮扶责任人黄英和村书记张修贵得知他是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并介绍他进入了吉安镇卫生院工作。

刘学辉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村民,全家4口人,大儿子是先天性智残让他苦不堪言。2013年,刘学辉成为建档立卡贫户,通过一系列扶贫政策和吉安镇第一帮扶人、村干部帮扶人的帮扶下,刘学辉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300元提升到今年的11000元,相比7年前他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近9000元。

刘学辉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下,我更加树立了脱贫奔小康的信心。这几年凭着帮扶政策和自已勤劳的双手改变了我家的生活,使我家各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些明显改善使我更加懂得感恩奋进。这一切,都是党对我们贫困群众的关怀,离不开帮扶干部对我们的帮助,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好好生活,努力发展,不辜负党的恩情。

刘学辉今后打算继续搞好种养殖业,因此他种上了10亩水稻、4亩玉米、1亩生姜,养鸡常年存栏也有80多只。此外,他利用农贤期间在周边打零工,坚守勤奋上好公益性岗位。

“我也告诫儿子,要不忘党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在理文纸厂当一名尊章守纪的合格职员。通过勤劳努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使我家在今后生活中更加美好。”

据了解,刘学辉家大儿子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5年来,还收到了当地政府提供的产业帮扶资金,并解决了他妻子公益性岗位工作。

此外,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家在修建起了“三格式化粪池” ,旧房提升改造也享受到了政府的帮扶资金,还获得扶贫小额信贷50000元用于发展自己的脱贫事业。

瞄准特色产业加油干 吉安镇助力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想脱贫致富稳定增收,就要有项目和资源。可在吉安镇金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老袁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手里除了几亩地,什么也没有。在当地缺产业,无技术,不了解外面市场,种植、养殖啥都不敢试,脱贫增收致富难上加难!

吉安镇帮扶干部和石松村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就解决贫困群众脱贫稳定增收致富这个问题展开摸底排查。

土地是农民群众的命根子,放在农户个人手里,效益提不上,更大的价值也发挥不出来。只有盘活现有土地,采取适度规模经营,以土地入股方式创新合作模式,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但这可不是全体群众一下子就能接受的。

在摸底排查过程中,吉安镇当地村民就提出质疑:这种方法行不行得通?可不可靠?如果做不成怎么办?

为促使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帮扶干部与村支“两委”一起利用下网格宣传政策时机,走访广大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在外创业致富的村民,向他们问计解决方法。帮扶干部还组织相关贫困人员到永川区内部分特色水果基地考察项目实施情况,向他们取经和去市外考察特色产业市场前景。

吉安镇党群办相关负责人罗昌成表示,当地帮扶干部还组织相关人员到群众家中,一个一个讲道理,一户一户做动员,一条一条解决土地矛盾纠纷。在经过3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群众慢慢地接受这个决定,并建成160亩特色水果生产基地,带动全村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现在村里搞产业发展,让我们在本地就有活儿做了,也能找到钱了,这种事情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我拿出土地,还可以分红,哪有不干的!” 建党立卡贫困户老李说:“只要相信党,相信干部,一定能干成!”

据了解,吉安镇五年来,新建的农村公路已有130公里通到群众家门前,114公里生产生活便道“勾勒”在田间阡陌,600盏路灯点亮农村道路,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上还有275户C、D级危房改造重建得以实现,1167平米农家院坝平整硬化也初步完成,自来水管道进入4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村民用水今后更方便。

在产业发展方面,吉安镇借助500亩沃柑的种植规模,实现了26个合作社的破土萌芽,新产业新经济主体带动作用不断凸显。653名困难群众外炼技能、内修精神,致富技能和内生动力得到双提升。

此外,当地政府下发的产业奖补资金带动300余户农户发展种养殖产业,283名学生收到帮扶后解决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68万元医疗救助资金帮助建卡家庭解决就医难题,370名帮扶干部入户结对,针对致贫原因精准施策,帮助404户1337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跨过贫困线,脱下贫困帽,迈入新生活。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扶贫还要扶智 永川区吉安镇发展特色产业助村民脱贫

2020-09-29 22:30:17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9日21时50分讯(记者 李家勇)今(29)日,在重庆市永川区吉安镇,一场别开生面的脱贫故事宣讲会在石松村沃柑基地拉开大幕。一群敢于担当、甘于辛劳、乐于奉献,在脱贫攻坚战中展现自己的青春年华的先进典型走上前台,向当地村民分享他们的脱贫故事。

永川区吉安镇开展“庆丰收 话脱贫 颂党恩”主题活动。记者 李家勇摄


不等不靠 村民自力更生奔小康

吉安镇开展“庆丰收 话脱贫 颂党恩”主题系列活动今日举行。不少脱贫的典型现场分享了脱贫经验。

23岁的郭强是永川区吉安镇金门村的贫困户,2013年郭强母亲因重病无法工作,父亲以务农为生,而他还在上大学。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当地政府在他们全家举步维艰时,通过精准识别正式建档立卡成为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

提及当时情况,郭强对说:“面对窘困的生活我茫然无助,想不出一点好办法,曾感叹命运的不公。自核定为建卡贫困户以来,镇、村两委领导及帮扶干部进我家详细询问了解家庭情况,讲解有关扶贫政策,热心帮助解决我家的实际困难,现场规划研究产业发展,并时刻关心我们的生产生活,为我们送技术、送种子,并着力争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使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2015年底我家顺利脱贫。”

2019年,郭强家通过办理小额无息贷款搞起了稻田龙虾养殖,收入达万余元。而他早年入股的1000元到梦康合作社今年已得到分红。此外,郭强家帮扶责任人黄英和村书记张修贵得知他是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并介绍他进入了吉安镇卫生院工作。

刘学辉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村民,全家4口人,大儿子是先天性智残让他苦不堪言。2013年,刘学辉成为建档立卡贫户,通过一系列扶贫政策和吉安镇第一帮扶人、村干部帮扶人的帮扶下,刘学辉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300元提升到今年的11000元,相比7年前他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近9000元。

刘学辉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下,我更加树立了脱贫奔小康的信心。这几年凭着帮扶政策和自已勤劳的双手改变了我家的生活,使我家各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些明显改善使我更加懂得感恩奋进。这一切,都是党对我们贫困群众的关怀,离不开帮扶干部对我们的帮助,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好好生活,努力发展,不辜负党的恩情。

刘学辉今后打算继续搞好种养殖业,因此他种上了10亩水稻、4亩玉米、1亩生姜,养鸡常年存栏也有80多只。此外,他利用农贤期间在周边打零工,坚守勤奋上好公益性岗位。

“我也告诫儿子,要不忘党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在理文纸厂当一名尊章守纪的合格职员。通过勤劳努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使我家在今后生活中更加美好。”

据了解,刘学辉家大儿子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5年来,还收到了当地政府提供的产业帮扶资金,并解决了他妻子公益性岗位工作。

此外,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家在修建起了“三格式化粪池” ,旧房提升改造也享受到了政府的帮扶资金,还获得扶贫小额信贷50000元用于发展自己的脱贫事业。

瞄准特色产业加油干 吉安镇助力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想脱贫致富稳定增收,就要有项目和资源。可在吉安镇金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老袁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手里除了几亩地,什么也没有。在当地缺产业,无技术,不了解外面市场,种植、养殖啥都不敢试,脱贫增收致富难上加难!

吉安镇帮扶干部和石松村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就解决贫困群众脱贫稳定增收致富这个问题展开摸底排查。

土地是农民群众的命根子,放在农户个人手里,效益提不上,更大的价值也发挥不出来。只有盘活现有土地,采取适度规模经营,以土地入股方式创新合作模式,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但这可不是全体群众一下子就能接受的。

在摸底排查过程中,吉安镇当地村民就提出质疑:这种方法行不行得通?可不可靠?如果做不成怎么办?

为促使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帮扶干部与村支“两委”一起利用下网格宣传政策时机,走访广大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在外创业致富的村民,向他们问计解决方法。帮扶干部还组织相关贫困人员到永川区内部分特色水果基地考察项目实施情况,向他们取经和去市外考察特色产业市场前景。

吉安镇党群办相关负责人罗昌成表示,当地帮扶干部还组织相关人员到群众家中,一个一个讲道理,一户一户做动员,一条一条解决土地矛盾纠纷。在经过3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群众慢慢地接受这个决定,并建成160亩特色水果生产基地,带动全村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现在村里搞产业发展,让我们在本地就有活儿做了,也能找到钱了,这种事情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我拿出土地,还可以分红,哪有不干的!” 建党立卡贫困户老李说:“只要相信党,相信干部,一定能干成!”

据了解,吉安镇五年来,新建的农村公路已有130公里通到群众家门前,114公里生产生活便道“勾勒”在田间阡陌,600盏路灯点亮农村道路,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上还有275户C、D级危房改造重建得以实现,1167平米农家院坝平整硬化也初步完成,自来水管道进入4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村民用水今后更方便。

在产业发展方面,吉安镇借助500亩沃柑的种植规模,实现了26个合作社的破土萌芽,新产业新经济主体带动作用不断凸显。653名困难群众外炼技能、内修精神,致富技能和内生动力得到双提升。

此外,当地政府下发的产业奖补资金带动300余户农户发展种养殖产业,283名学生收到帮扶后解决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68万元医疗救助资金帮助建卡家庭解决就医难题,370名帮扶干部入户结对,针对致贫原因精准施策,帮助404户1337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跨过贫困线,脱下贫困帽,迈入新生活。

[责任编辑: 龚晗]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