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扶贫办:当好扶贫总导演 打好脱贫攻坚战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5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熊瑛)2019年,重庆开州区再减贫8762人,全区贫困发生率降至0.21%……数据的背后,是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是牵头单位区扶贫办和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辛付出。
2019年,区扶贫办坚决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四个不摘、五个不减”的原则,重整行装再出发、艰苦奋斗再攻坚,扎实整改各级各类监督检查反馈问题,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精准兑现各类扶贫政策措施,全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党委政府认可、人民群众满意的明显成效。
脱贫攻坚“三到位”
“2019年,我们严格落实责任、政策、工作三到位,调整优化40个扶贫工作团,尽锐出战1530名优秀干部驻村,形成区级领导领战督战、行业部门联动配合、镇乡街道全力推进、帮扶干部真帮真扶、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攻坚决战大格局。”区扶贫办主任李云飞告诉笔者。
李云飞介绍,2019年,区扶贫办推动落实就业、教育、健康等扶贫政策,在做好教育医疗兜底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实施住房饮水交通建设,强化产业就业金融扶持,强化政策资金保障,牵头整合涉农资金6.3亿元,实施饮水、住房、产业等扶贫项目614个,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7.5万余亩。
坚持问题导向,盯着问题逐项整改、举一反三标本兼治,落实“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定点包干”责任制,制定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分解细化各项整改任务,统筹推进国家和市级考核等各类问题整改。中央巡视整改任务177条、国家成效考核整改任务109条全部完成,项目化问题全部销号,市级成效考核反馈的33条任务已完成整改。健全完善了《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方案》等制度35项,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增强。
“驻村工作队安营扎寨在村里,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教育医疗、产业发展想办法、出方略,让我们生活无忧、生产不愁、脱贫有望、致富有方。”九龙山镇清狮村1组贫困户戴安秀对驻村工作队赞赏有加。
基础工作“三精准”
“我们严格按照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精准帮扶的原则,围绕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的中心思想,做到‘应进必进、应退则退’,有效防止‘错进、错退’现象产生。”区扶贫办副主任吴立奇表示。
2019年,为让扶贫干部熟悉运用扶贫政策,区扶贫办编制印发了基本标准和政策要点,把政策业务培训延伸到镇乡街道、驻村工作队及村(社区)干部。
为确保精准识别,开州区坚持“走访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原则,逐村、逐户、逐人“过筛子”,全面摸清贫困户信息。推动建立“区负总责+部门联动+乡镇具体负责”的责任体系,层层签订精准识别退出承诺书,选优配强551名区、乡、村三级扶贫信息员,开展“两摸底一核查”工作;协调区级行业部门围绕“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指标,进村入户现场认定,防止错退。持续选派市级贫困村驻村工作队135个、非贫困村驻村工作队330个,安排11994名有帮扶能力的干部职工,对31390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
“开州区储备的30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都来自脱贫一线。还提拔重用173名扶贫干部、选树脱贫攻坚先进典型25名,激励扶贫干部打赢脱贫攻坚的信心,铆足他们的干劲儿。”区扶贫办副主任王兴明表示。
重点工作“四深化”
“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做到‘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深化深度贫困工作、深化社会扶贫、深化改革创新发展’,3700多名村(社区)干部公开承诺践诺,1.6万余名农村无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领岗履职。”区扶贫办副主任张理国介绍。
在深化抓党建促脱贫上,开州区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脱贫攻坚的坚强保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320个机关党支部与260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30个市级机关党支部与25个农村党支部联建,在全区形成了强大的脱贫攻坚合力。
在深化贫困工作上,开州区把攻克深度贫困作为重中之重,在市级深度贫困乡镇大进镇成功打造了万亩生态茶园、巴渝民宿等项目,2019年,大进镇贫困发生率降至0.2%。
在深化社会扶贫上,开州区加强东西扶贫协作,不仅争取到了山东省(市、县)财政资金3480万元,社会帮扶捐赠2559万元,还建立了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备选库,实施鲁渝现代农业产业园、干部人才培训等14个项目。互派干部挂职、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转移贫困人口到山东和市内就业。
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上,开州区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创新推进脱贫攻坚成效,大进镇“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攻坚”、聚焦“四个深度发力”相关做法,被市扶贫办作为典型案例报送中组部和国务院扶贫办;潍坊·开州“携手奔小康”做法成为“鲁渝协作样板”,在全市乃至全国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选、育、扶、带”培育致富带头人和“智志”双扶先进做法,在全市推广。
“同时,我们还务实推动贫困群众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工作,帮助大批贫困家庭孩子圆了上学梦,有效遏制村民因病致贫、已脱贫户因病返贫,让贫困人口住上了结构安全、功能完善的‘放心房’。”李云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