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三建乡: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破1000万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5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李达元)昨(14)日,笔者从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获悉,截至目前,该乡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总额突破1000万元,其中50%以上产品是该乡本地农产品,直接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增收,成为全县电商发展最好乡镇之一。
“近年来,在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的倾力帮扶下,三建乡强化‘互联网+’思维,通过抓网点建设、产品开发、物流渠道、平台拓展和人才培养,从零起步发展农村电商,逐步成长为区域性农产品电商销售中心,有效助推了全乡脱贫攻坚。”三建乡副乡长马小沣说。
抓网点建设
针对三建乡农产品销售难题,扶贫集团利用对口帮扶资金和县商务局电商发展资金,指导在全乡布局9个农村电商网点(1个乡电商集配中心,8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并免费为各村购置电脑、打印机、冷藏设备等电商发展所需设备,逐步完善硬件设施。
同时,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在旧场镇人流密集区选点挂牌“三建乡土特产店”,通过线下展示产品,推动电商线上发展。廖家坝社区还探索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电商所需设备、建成冷藏库,将其纳入村级固定资产登记,并入股电商企业,收益分配上电商负责人占大头、担全部经营责任,村级集体占小头、不担负债务。
“经过两年多历练,三建乡已实现8个行政村电商运营全覆盖,并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电商服务触角延伸至各村各户。”马小沣说。
抓产品开发
在众多农村“土货”中,驻乡驻村扶贫干部选择从城里人爱吃的土鸡蛋开始,并引导电商负责人立好采购规矩,牢固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实行“坏单包赔”。经逐步发展,电商产品从单一的土鸡蛋,扩展至近20个品类。随着全乡扶贫产业逐步投产,高山大米、土黄牛肉、麻辣鸡、冷水鱼、雷竹笋、原生态菜籽油等已逐渐成为三建乡的新特产。
为鼓励农户提供更好更多的初级农特产品,驻乡驻村干部实行“买断包销”兜底采购,极大地稳定了产品供应端。同时,扎实推进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农特产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从无到有,已成功打造“雪玉龙河”区域品牌1个、注册商标3个、农产品认证大类2个,并与5家大型市场主体签定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抓物流渠道
“没有物流就没有电商,以前三建乡电商发展滞后,也和物流不发达、物流成本高有很大关系。扶贫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各村电商接入顺丰及‘三通一达’等大型物流企业,成体系降低电商平台的物流、包装和运行成本,为电商顺利发展打下基础。”马小沣说。
目前,在绿春坝村已建成全时段运行全乡的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的物流渠道畅通无阻,群众通过电商“卖东西、买东西”更加方便快捷。为应对大宗农特产品丰产上市,扶贫集团因势利导、乘势而上,瞄准产业链延伸、大市场开拓,指导三建乡规划建设“丰都县龙河流域农产品暨电商集配中心”,中心集农产品集散、电商交易、快递分拨、冷链物流、供销合作社等功能为一体,与农贸市场同步布局、同步建设。
抓平台拓展
“电商启动之初,驻乡驻村干部放下身段、亲历亲为,利用各种网上平台推销扶贫农特产品。” 马小沣说,如廖家坝社区率先尝试开通“三建土特产微商城”,并陆续入住村村旺、淘宝、拼多多和扶贫832等多个电商平台,不断拓展销售渠道。
网上平台前期客户大多数是扶贫干部、乡镇干部的同事朋友,后来逐渐从熟人拓展到其他“生人”,“朋友圈”逐渐扩大至全国各地,顺利把山里土货销售到重庆主城区以及市外其他地区。同时,推动“互联网+消费扶贫”融合发展,将扶贫集团成员单位的消费扶贫任务与电商发展有效衔接,解决电商平台的基础流量,保证电商企业有得赚、养得活。
目前,该乡8个村级电商服务站正全力拓展各类线上销售平台,已全部实现正常运营,多平台联动发展的农村电商销售格局逐步形成。
抓人才培养
“电商发展初期,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一度出现找不到人做电商的情况,解决人才问题是发展电商的头等大事。”马小沣说。
经驻乡驻村工作队多次做工作,廖家坝社区一对返乡大学生夫妇带头开始发展电商,全职从事社区电商工作,当年就实现收入过1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让其他年轻人看到了希望,纷纷主动加入到电商队伍,目前,全乡电商专兼职从业已有16人。
为提高电商队伍的综合素质,驻乡工作队多次组织各村电商负责人到兄弟区县学习电商发展经验;不定期邀请市县专家赴该乡开展电商培训;派人前往山东省参加全国性电商培训;组织电商团队参加市内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农特产品展销节会,开展电商运营专场练兵等活动,不断提升电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