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宝坪镇脱贫户当起“猪老倌” 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他是贫困户,靠着勤劳的双手,不但摘掉了贫困帽,还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养猪大户。

云阳宝坪镇脱贫户当起“猪老倌” 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0-1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7日6时5分讯(杨梅娜 陈学容)以前他是贫困户,靠着勤劳的双手,不但摘掉了贫困帽,还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养猪大户。

“去年出栏了300多头猪,纯收入有60多万元。”重庆市云阳县宝坪镇桂坪村脱贫户聂云东讲起养猪的成功经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清扫猪圈、准备猪食……近日一大早,聂云东和妻子孙兰就忙个不停,精心照料着猪圈里的猪仔。

宝坪镇桂坪村脱贫户聂云东讲起养猪的成功经验。通讯员 杨梅娜 摄

谈及养猪的初衷,年近半百的聂云东有些感慨。早些年,妻子和母亲都得了病,大舅子因车祸去世,夫妻俩决定收养两个侄子,加上自己的两个孩子要上学,生活经常入不敷出。2014年,聂云东被评为村里的建档贫困户。

当时聂云东在周边乡镇务工,照顾不了家里,且收入不稳定,他意识到打工并非长久之计。受周边养殖户的影响,聂云东决定回家养猪。“当时确实是没有其它办法,也没有多想,只想盖个几十平米的猪圈养几头猪,做点农活,顺便照顾家人,维持生活而已。”聂云东回忆道。

聂云东喂猪。通讯员 陈学容 摄

向亲戚借款3万元修建猪圈,又买了5头猪,聂云东开始尝试小规模家庭养殖。为了节约成本,夫妻俩决定自己建圈。“圈舍是我们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每一扇墙都是自己用砖和水泥做出来的。”就这样,夫妻俩花了整整两个月,终于建好了猪圈。

养猪需要大量的粮食和青饲料,夫妻俩利用周边农户的荒废土地耕作,既保障了生猪需要,也维持了家庭的基本生活。

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养猪的过程并不顺利。2016年,聂云东把粮仓发霉的玉米做成了猪食,结果接连死了6头猪。困难并没有压垮聂云东,他决定从头再来。没有资金,他就找到村支两委申请小额扶贫信贷;没有技术,就到村里学习养殖技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聂云东成功摸索出一套养猪本领,成了行家里手。

小规模家庭养殖。通讯员 杨梅娜 摄

起初建的猪圈只有几十平方米,随着养的猪越来越多,聂云东每年都在不断扩建猪圈,目前已有1000余平方米。“为了规避风险,我今年调整了养猪品种,不仅有少量原种母猪,还有藏香猪、巴马香猪,目前存栏120余头。”聂云东说。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随着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资助、医疗保障等一系列到户政策的落实落细,聂云东家的负担持续减轻,成功甩掉了贫困帽。

聂云东夫妻俩利用周边农户的荒废土地耕作。通讯员 陈学容 摄

如今,他家里三个孩子相继就业,一个孩子即将毕业,聂云东还流转了50亩土地发展柑橘和柚子产业,还清了所有借款。轻装前行,聂云东依然天不亮就起床干活。他总是说,只有勤劳肯干,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云阳宝坪镇脱贫户当起“猪老倌” 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0-10-17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7日6时5分讯(杨梅娜 陈学容)以前他是贫困户,靠着勤劳的双手,不但摘掉了贫困帽,还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养猪大户。

“去年出栏了300多头猪,纯收入有60多万元。”重庆市云阳县宝坪镇桂坪村脱贫户聂云东讲起养猪的成功经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清扫猪圈、准备猪食……近日一大早,聂云东和妻子孙兰就忙个不停,精心照料着猪圈里的猪仔。

宝坪镇桂坪村脱贫户聂云东讲起养猪的成功经验。通讯员 杨梅娜 摄

谈及养猪的初衷,年近半百的聂云东有些感慨。早些年,妻子和母亲都得了病,大舅子因车祸去世,夫妻俩决定收养两个侄子,加上自己的两个孩子要上学,生活经常入不敷出。2014年,聂云东被评为村里的建档贫困户。

当时聂云东在周边乡镇务工,照顾不了家里,且收入不稳定,他意识到打工并非长久之计。受周边养殖户的影响,聂云东决定回家养猪。“当时确实是没有其它办法,也没有多想,只想盖个几十平米的猪圈养几头猪,做点农活,顺便照顾家人,维持生活而已。”聂云东回忆道。

聂云东喂猪。通讯员 陈学容 摄

向亲戚借款3万元修建猪圈,又买了5头猪,聂云东开始尝试小规模家庭养殖。为了节约成本,夫妻俩决定自己建圈。“圈舍是我们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每一扇墙都是自己用砖和水泥做出来的。”就这样,夫妻俩花了整整两个月,终于建好了猪圈。

养猪需要大量的粮食和青饲料,夫妻俩利用周边农户的荒废土地耕作,既保障了生猪需要,也维持了家庭的基本生活。

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养猪的过程并不顺利。2016年,聂云东把粮仓发霉的玉米做成了猪食,结果接连死了6头猪。困难并没有压垮聂云东,他决定从头再来。没有资金,他就找到村支两委申请小额扶贫信贷;没有技术,就到村里学习养殖技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聂云东成功摸索出一套养猪本领,成了行家里手。

小规模家庭养殖。通讯员 杨梅娜 摄

起初建的猪圈只有几十平方米,随着养的猪越来越多,聂云东每年都在不断扩建猪圈,目前已有1000余平方米。“为了规避风险,我今年调整了养猪品种,不仅有少量原种母猪,还有藏香猪、巴马香猪,目前存栏120余头。”聂云东说。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随着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资助、医疗保障等一系列到户政策的落实落细,聂云东家的负担持续减轻,成功甩掉了贫困帽。

聂云东夫妻俩利用周边农户的荒废土地耕作。通讯员 陈学容 摄

如今,他家里三个孩子相继就业,一个孩子即将毕业,聂云东还流转了50亩土地发展柑橘和柚子产业,还清了所有借款。轻装前行,聂云东依然天不亮就起床干活。他总是说,只有勤劳肯干,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