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政
杨政,出生于1988年11月,中共党员,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人,2016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当年,通过人才引进入职巫溪县水土保持站。从此“以水立身、与水结缘”,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扎根基层,坚守奋战在水土保持与安全饮水扶贫工作一线,以实际行动书写一名共产党员不忘为民办事的初心和本色,扶贫路上洒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他,早出晚归成常态,节假日加班成习惯。几年来,走千家窜万户,情暖邻里山乡,足迹遍布全县32个乡镇和街道,致力破解山区人民“吃水难、水难吃”困境,硬是让辖区的村民在最短的时间里吃上了“安全水”喝上了“放心水”,彻底告别了攒“天河水”、舀“沟沟水”的历史。
自参加工作以来,这个80后“外来人才”没有因“水土不服”而心生“跳槽”念想,“移情别恋”他乡,而是倔犟地“生根发芽”,入乡随俗,情系山民,迅速地融入当地艰苦地生活工作环境。2016年至2020年间,他因勤学好问、踏实能干、能力突出,2018年被水利部农水司相关领导点名在重庆市农村供水运行管护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学以致用,迅速成为“行家里手”
2016年,巫溪县水土保持站迎来了建站首个研究生职工,一时间成了局里的“小红人”。顶着名校、高学历的光环,他没有沾沾自喜、飘飘然,而是勤学好问,沉下心踏实钻研业务。在办公室里,他常常一个人伏案阅研国家相继出台的水土保持有关政策及法规;在施工现场上,经常看见他忙里忙外,边向同事虚心请教,边奋笔记录的身影。因他本人出身科班,已储备相当深厚的专业知识,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迅速成为单位“行家里手”。很快便以“专家”身份列席参加巫溪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会议,参与国家水土流失重点工程尖山镇大河坝小流域治理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等工程的前期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该区域通过上级项目成效验收评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20km²,石漠化面积约30km²,有效地遏制了片区水土流失,保护了一方水土资源。
踏破铁鞋觅“水源”,推行技改“救活”水厂
2017年5月,县水务局党组考虑到他年轻有为,但基层阅历尚浅和锻炼不足,任命他担任巴岩子河水利水文站站长,负责通城、花台、兰英、双阳4个乡镇和城厢镇部分村的安全饮水等工作。
有一天,在与村民的交谈中,兰英乡一位老人说:燕子洞有一处水源,但不通路,需要穿过一大片丛林,这片“禁区”罕有人进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第二天,他迅速备足干粮,身着迷彩服,与兰英乡党委书记等一行人,从早上9点进入密林,下午6点才从接壤的30公里外的巫山县官阳镇返程。当时正值酷夏时节,林间密不透风,酷热难耐,吸血蚂蟥遍布,但他们没有退缩,最终到达水源点进行了现场评估和勘察。
辖区2座自来水厂曾一度运行困难,用户怨声载道。他多次深入调研后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管理办法,采取企业化管理对花台水厂进行治理,实行通城水厂由水利水文站代管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前后对比,相互借鉴,推行“装表计量收费”和安装智能水表,最终“救活”2座水厂,让片区广大用户吃上了“放心水”。
两年来,他身先士卒,不辞辛劳,带领设计人员实地查看水源,规划引水线路,走遍了乡间山林野地,翻越了无数陡坡深沟。2017年至2018年间,完成辖区安全饮水项目建设16个,总投资约420万元,巩固提升4740人饮水,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4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年9月,杨政因工作出色,从巴岩子河水利水文站调回县水利水电科担任副科长,几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和收获使他迅速进入全县“角色”。2019年,巫溪列为首批重庆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试点区县,他一边负责起草《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试点工作方案》,一边将农村饮水安全相关政策法规及操作制作成课件,对全县乡镇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和干部开展农村安全饮水相关培训;同时,还分批次对全县乡镇水务人员、非全日制公益性管水员进行了政策和岗前培训,累计参训人数超过1500余人次。
几年来,他走遍了全县32个乡镇和街道,入户查看饮水情况,先后负责完成了巫溪县2018年和2019年拟脱贫户饮水安全达标认定和全县农村贫困人口饮水状况核查等工作。2020年脱贫攻坚国家普查中巫溪县“安全饮水有保障”指标结果为“10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拧开龙头,清澈自来水“哗哗”流出,流出来的是“真金白银”,流出来的是一代巫溪水利人的默默无私与奉献精神。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巫溪县,长期面临“吃水难、水难吃”的困境,随着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巩固提升以及供水管理工作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如今,巫溪县54万人民已彻底告别了缺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