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山乡土货”成村民增收“香饽饽” 消费扶贫撬动“致富经”
这两年,万州区龙沙镇海螺村的晏玉文通过发展种养殖业,过上了好日子,每年有上万块钱的纯收入。

万州:“山乡土货”成村民增收“香饽饽” 消费扶贫撬动“致富经”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0-1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8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黄玉保 潘娅莉)“一张、两张、三张……”家住重庆市万州区龙沙镇海螺村的晏玉文一边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住外挤,一边数着手中的一沓钞票,幸福的笑容在脸上流淌——这是笔者10月15日晌午时分在龙沙镇龙沙广场“消费扶贫赶场活动”现场看到的一幕。有谁能想到,两年前,晏玉文一家还是当地有名的建卡贫困户,一家人靠种几亩薄地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国家政策好,这两年,通过发展种养殖业,过上了好日子,每年有上万块钱的纯收入,就连原本放在家里不好卖的红苕粉也变成了真金白银。”已经稳定脱贫的晏玉文笑着说,当天,他从家里带来的200公斤红苕粉全部被前来“赶场”的干部买走了,自己“白捡”了2000多元钱。

其实,晏玉文的故事只是龙沙镇打造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多点开花”扶贫产品销售渠道,让“山乡土货”成为村民增收“香饽饽”的一个缩影。

“山乡土货”成抢手货。通讯员 潘娅莉 摄

“吃货”直播带货 助村民打开销路

“进入直播间的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龙沙镇老林村向大家介绍当地的蜂蜜、土鸡、土鸭、红苕粉等地道山村土特产,这些可都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有需要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连日来,在老林村村委会附近的山头上,驻村第一书记王定军都拿着手机站在路边,依托移动网络在线“吃货”直播,在他身后,漫山遍野绿油油的玫瑰香橙树成了最美的背景墙,面对手机镜头,王定军侃侃而谈,俨然一位直播老手。

“直播带货真是方便,动动手指头和嘴巴就将东西卖出去了。”老林村脱贫户李英珍在家门口的园子里喂了几十只土鸡,以前,她总是将鸡蛋存下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到场镇上去卖。

“耗时耗力不说,还不一定卖得出去,一不小心放久了就会变质,有时候本钱都找不回来。”李英珍告诉笔者,自从当地在网上办起了“老林村土特产专卖店”后,王定军和村干部轮番上阵直播带货。现在,不仅她的鸡和鸡蛋经常脱销,就连以前“远在深山人未识”的洋芋粉、红苕粉、蜂蜜等山货也成了“落地不沾灰”的抢手货。

李英珍说,山货的销路打开了,明年,她计划扩大土鸡养殖规模,再养几箱蜜蜂,让幸福的生活再上一层楼。

“仅疫情期间就帮助老百姓卖了2万多公斤玫瑰香橙,1千多公斤苕粉和鸡蛋,现在水果卖完了,我们就主攻其他农副产品,有啥卖啥。”王定军说,直播带货,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农产物滞销问题,也提高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山乡土货俏销 成村民增收“香饽饽”

“我每年养200多只鸡,大多是政府的干部买走了,价格比市场价要高很多,我晓得,他们不一定是真的需要,只是为了帮助我们,连续几年都是这样。有国家的好政策,有这样的好干部,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这好日子挡都挡不住啊。”家住龙沙镇青龙村的谭永明感慨地说,三年前,他还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自从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始发展养殖业,不仅摘掉了“贫困帽”,日子也是越过越安逸。

其实,在龙沙镇,受益于消费扶贫的不仅仅是谭永明。彭家村建卡贫困户彭善昌去年喂了5头肥猪、10多只鸡,年底时,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带着单位上的同事和朋友,一次性花4万多元钱全部买走了。

“不出家门就将家禽卖出去了,不仅省了劳力和运费,而且比市场价高出了4000多块钱,现在的干部是真心实意地帮助我们老百姓哪。”彭善昌由衷地说。

区民建会员单位到龙沙镇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向贫困户购买了6万余元的农产品;彭家村驻村工作队77名队员通过自己购买、向亲朋好友推介等方式,每年消费扶贫金额超过10万元……龙沙镇组织委员向存琼介绍,仅在10月15日“消费扶贫赶场活动”当天,30多户贫困户就销售红苕粉、蜂蜜、鸡蛋、水果等农副产品13000多元——脱贫攻坚以来,该镇打造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多点开花”扶贫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每年以消费扶贫的方式为农民增加收入超过90万元,让“山乡土货”真正成了村民增收的“香饽饽”。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万州:“山乡土货”成村民增收“香饽饽” 消费扶贫撬动“致富经”

2020-10-18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8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黄玉保 潘娅莉)“一张、两张、三张……”家住重庆市万州区龙沙镇海螺村的晏玉文一边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住外挤,一边数着手中的一沓钞票,幸福的笑容在脸上流淌——这是笔者10月15日晌午时分在龙沙镇龙沙广场“消费扶贫赶场活动”现场看到的一幕。有谁能想到,两年前,晏玉文一家还是当地有名的建卡贫困户,一家人靠种几亩薄地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国家政策好,这两年,通过发展种养殖业,过上了好日子,每年有上万块钱的纯收入,就连原本放在家里不好卖的红苕粉也变成了真金白银。”已经稳定脱贫的晏玉文笑着说,当天,他从家里带来的200公斤红苕粉全部被前来“赶场”的干部买走了,自己“白捡”了2000多元钱。

其实,晏玉文的故事只是龙沙镇打造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多点开花”扶贫产品销售渠道,让“山乡土货”成为村民增收“香饽饽”的一个缩影。

“山乡土货”成抢手货。通讯员 潘娅莉 摄

“吃货”直播带货 助村民打开销路

“进入直播间的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龙沙镇老林村向大家介绍当地的蜂蜜、土鸡、土鸭、红苕粉等地道山村土特产,这些可都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有需要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连日来,在老林村村委会附近的山头上,驻村第一书记王定军都拿着手机站在路边,依托移动网络在线“吃货”直播,在他身后,漫山遍野绿油油的玫瑰香橙树成了最美的背景墙,面对手机镜头,王定军侃侃而谈,俨然一位直播老手。

“直播带货真是方便,动动手指头和嘴巴就将东西卖出去了。”老林村脱贫户李英珍在家门口的园子里喂了几十只土鸡,以前,她总是将鸡蛋存下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到场镇上去卖。

“耗时耗力不说,还不一定卖得出去,一不小心放久了就会变质,有时候本钱都找不回来。”李英珍告诉笔者,自从当地在网上办起了“老林村土特产专卖店”后,王定军和村干部轮番上阵直播带货。现在,不仅她的鸡和鸡蛋经常脱销,就连以前“远在深山人未识”的洋芋粉、红苕粉、蜂蜜等山货也成了“落地不沾灰”的抢手货。

李英珍说,山货的销路打开了,明年,她计划扩大土鸡养殖规模,再养几箱蜜蜂,让幸福的生活再上一层楼。

“仅疫情期间就帮助老百姓卖了2万多公斤玫瑰香橙,1千多公斤苕粉和鸡蛋,现在水果卖完了,我们就主攻其他农副产品,有啥卖啥。”王定军说,直播带货,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农产物滞销问题,也提高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山乡土货俏销 成村民增收“香饽饽”

“我每年养200多只鸡,大多是政府的干部买走了,价格比市场价要高很多,我晓得,他们不一定是真的需要,只是为了帮助我们,连续几年都是这样。有国家的好政策,有这样的好干部,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这好日子挡都挡不住啊。”家住龙沙镇青龙村的谭永明感慨地说,三年前,他还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自从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始发展养殖业,不仅摘掉了“贫困帽”,日子也是越过越安逸。

其实,在龙沙镇,受益于消费扶贫的不仅仅是谭永明。彭家村建卡贫困户彭善昌去年喂了5头肥猪、10多只鸡,年底时,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带着单位上的同事和朋友,一次性花4万多元钱全部买走了。

“不出家门就将家禽卖出去了,不仅省了劳力和运费,而且比市场价高出了4000多块钱,现在的干部是真心实意地帮助我们老百姓哪。”彭善昌由衷地说。

区民建会员单位到龙沙镇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向贫困户购买了6万余元的农产品;彭家村驻村工作队77名队员通过自己购买、向亲朋好友推介等方式,每年消费扶贫金额超过10万元……龙沙镇组织委员向存琼介绍,仅在10月15日“消费扶贫赶场活动”当天,30多户贫困户就销售红苕粉、蜂蜜、鸡蛋、水果等农副产品13000多元——脱贫攻坚以来,该镇打造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多点开花”扶贫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每年以消费扶贫的方式为农民增加收入超过90万元,让“山乡土货”真正成了村民增收的“香饽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