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保合镇余家坝村:旧貌换新颜 村民笑开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0日6时讯(通讯员 王阳)绿树环绕、花香飘逸,道路两旁风貌统一的楼房整齐排列,走在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上,感受着清新的空气,让人觉得神清气爽,近日,笔者来到重庆市丰都县保合镇余家坝村就被这公园式的村落所吸引。
旧房换新颜
“我们村原来各方面基础条件十分薄弱,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并不好。”余家坝村党支部书记余时权告诉笔者,原来余家坝村没有水泥路,房屋多数都是土坯房,而且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但这种现象从2013年开始逐步发生了改变。
余时权告诉笔者,余家坝村首先利用帮扶单位的项目和资金,对农村危旧房按照“白墙灰砖黛瓦”的民居风格风貌进行了改造,现有的建筑多为砖石结构和砖混结构,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我们保持以改造为主、以新建为辅,尽量不改变地形地貌、道路水系,村民的建筑很多是有地方特色的抬梁、穿斗等木结构形式房屋,屋顶多使用小青瓦,地方特色明显,给人整齐划一的印象。”余时权边说边带着笔者来到该村三组村民蒋坪家里参观。
来到蒋坪家门外,笔者看到他家是一栋两层高的砖瓦小楼,蒋坪满脸笑容带着笔者参观了他的“小洋房”,楼房里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等各种家电应有尽有,地上贴着瓷砖,而且家中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十分干净。
“原来真还没想到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蒋坪说,现在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十分感谢政府,谢谢他们为我们做的事情。
设施换新装
“我们现在走的水泥路也是后来才修的。”离开了蒋坪的“小洋房”,余时权指着我们正走的道路说,余家坝村2015年逐步开始硬化村道路,目前,硬化村道主公路16公里,修建人行便道60公里,机耕道34公里,人行便道连接至每个村每个组每个院子,机耕道连接至核心区的每个产业地块,实现了“出门不湿脚,上坡农机托”的便利条件。
沿着公路一直前行,笔者看到一位村民正拿着扫帚在打扫路面并上前与之交谈。这位村民叫王淑英,她告诉笔者,原来村上没有硬化水泥路,村民的出行是大问题,尤其遇到下雨天,出门就会沾上一身泥,而且有的地方还去不了,现在硬化了水泥路,大家出行方便了,村里的人都十分高兴和珍惜,只要谁家门前的道路脏了,大家都会自觉的拿着工具出来清扫,保持道路的整洁。
“我们村现在人居环境变得这么好,这和村民的主动参与分不开,同时,政府也在主动作为。”余时权说,为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村里重点围绕垃圾处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情况进行了治理,还对农户房屋周围的杂草杂树进行了清理,并统一栽上了桂花、黄桷兰,同时,全村配置了垃圾箱和垃圾桶共85个,配置专门的保洁人员,形成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基本实现了镇村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专业化和专项治理常态化的良好态势。
增收换新
沿着水泥路一路走来,余时权还带笔者参观了该村的生态农业园,园内分为了生态水产养殖区、水果种植区、有机蔬菜种植区、花卉苗木种植区。
“农业园的发展主要还是通过引进大户带动。”余时权说,有了大户的带动才能激发当地村民发展的信心,然后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围绕“天天有水产、月月有水果、四季有花香”的目标来发展,我们将田园风光、山水资源,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不仅能让更多市民来村里休闲度假,还能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村里打造农业生态园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福利。”余家坝村二组村民李先美说,有了农业生态园,不少附近的村民可以就近务工实现增收,而且每年的夏季,不少游客还会到这里欣赏荷花、垂钓、采摘,来的游客多了,家里面的“土货”就变成了“抢手货”,尤其是土鸡蛋、土鸭蛋、老腊肉就成了游客眼中的“香么么”,每次来到这里都会买一些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