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盖灵庙村扶贫产业蓬勃发展 促进贫困户脱贫摘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李达元)村社道路拓宽并硬化了、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容村貌大改观、扶贫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精气神十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颜……昨(21)日,笔者走进重庆市丰都县保合镇盖灵庙村,眼前看到的一幕幕喜人变化。
“现在村里环境好了很多,居住条件更好了,村民们生产、生活也越来越好啦!”盖灵庙村党支部书记何召华高兴地说,他认为这些变化应归功于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正是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从发展扶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做起了文章,让全村贫困户脱贫摘帽,生活逐渐变好,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产业鼓起村民腰包
走进贫困户隆绍军的梨橙园,笔者看到一株株梨橙树上挂满了青青的果子,虽然目前仍处于果肉膨大期,但是果子已经变得硕大,给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梨橙是我家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几年,我家通过种植梨橙,不但成功实现脱贫摘帽,而且慢慢地过上了好日子,腰包也逐渐鼓起来了。”隆绍军说。
隆绍军是盖灵庙村众多贫困户中种植梨橙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驻村工作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户种植梨橙。通过对村里原有的100余亩梨橙进行巩固提质,现已新发展梨橙产业1000亩,并组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加强对梨橙种植户的服务,从产品商标注册到梨橙种植培训、施肥、收购、包装、销售等,延长产业链,树立品牌效应。
“除了梨橙产业,我们还结合村情发展‘鱼稻共生’项目试点50亩;组建双林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抱团优势,集中试点滕州马铃薯种植项目60余亩。同时,免费向在家农户和贫困户提供鸭苗2600余只、优质稻谷种约75公斤,助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盖灵庙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董家乐说。如今,许多村民搞起了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经济效益显著。
去年,盖灵庙村合作社抓住帮扶单位消费扶贫这一契机,通过销售生态鱼、大米、梨橙、鸡鸭等农副产品,实现销售额30多万元,村集体因此获益5万余元,农户直接增收25万元。今年上半年,该村还通过市场销售滕州马铃薯5万公斤,实现销售额11万多元。
基础建设逐步完善
“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我村已经建成‘四好农村路’累计4公里,实现了5个村民小组全覆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及生产生活。”何召华说。
走在新修的“四好农村路”上,深秋的风扑面吹来,让人感觉到已有了丝丝的寒意;从集镇上销售农产品或购买生产物资、生活用品的村民,已经很少有人步行,大多是驾驶电动三轮车,不时从笔者身边一晃而过。公路两边,村民种植的梨橙虽然还未到成熟时节,但已是果实累累。
“以前,采收的果子,要通过肩挑背磨弄到市场上去销售,费力又费时,往往还卖不起价钱;现在修通了公路,用三轮车载着果子,一溜烟就运到了场镇,快捷又省事。”梨橙种植户朱达贵说,而且果子成熟期间,还有买家自驾车问到果园里来采摘,价格比市场还高。
顺着一条新修的人行便道,笔者来到村民蒋康伦的家里,只见他正在屋门口修理农具。由于走了一阵路,笔者口渴,就径直走进他家厨房讨水喝。一根水管穿墙而过,接到了水缸边沿,水缸里有大半缸水,笔者却轻轻拧开水龙头,一股白花花的自来水流出来,就用瓢接了一些,喝上一口,感觉清凉甘冽,比纯净水的口感还好。
“以前,吃水要到外面去挑,夏季缺水,就要走更远的小溪边挑水。如今村里修建了饮水池,水源来自山上的泉水,非常干净卫生,平时我们口渴都是直接饮用。”蒋康伦说。
村里的20多口山坪塘也都整修如新,为农业灌溉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村容村貌变美变好
“房前屋后要整洁,栽花种树别长草;生活垃圾莫乱丢,讲究卫生身体好……”这是盖灵庙村驻村工作队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中写的“顺口溜”,如今村里大人小孩都能背诵几句。
以前,许多农户家住的是土墙瓦房,由于年久失修,已经破旧不堪,遇到刮风下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近年来,该村抓住危房改造和农房“四改”契机,对这些危房进行改造,累计完成D级危房改造35户,C级危房改造33户,风貌改造170余户,实现了全村C、D级危房全部清零目标,让群众不但住有所居,还要住得安心、暖心、舒心。
“近年来,村里还利用结对帮扶单位县人民医院帮扶资金40余万元,完成了村便民服务中心的整修,新建了公共厕所1座及排污管网,修建了人行便桥2座,添置了太阳能路灯38盏,随着这些基础条件的完善,村容村貌进一步得到美化、绿化、亮化,群众环境意识逐步增强,我们村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收到了明显效果。”何召华说。
走近农户家的院落,笔者看到农户家饲养的鸡鸭等家禽,都是统一用铁丝网圈在自家的梨橙树下或林地里,避免了以前那种散养导致鸡鸭跑到院坝里来乱拉粪便。同时,农户们把自家小院子弄得干净整洁,种上一些漂亮的花草树木,看起来格外赏心悦目。
“村里还实施垃圾定点投放,设置垃圾临时收储点3个,每个村民小组设置固定投放垃圾箱,按时集中清运。如今,村民逐渐养成了讲环境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何召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