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南川南城街道脱贫攻坚│半溪河村 幸福触手可及的地方
昨(26)日,笔者走进重庆市南川区南城街道半溪河村,盘山公路在连绵起伏的山间盘旋,成片成片的植被把这个小村庄包裹着,山坡上一片片庄稼也长势喜人,坡上、路上,处处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这个昔日穷乡僻壤的地方,如今成为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

聚焦南川南城街道脱贫攻坚│半溪河村 幸福触手可及的地方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0-2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7日16时讯(通讯员 聂灵灵)昨(26)日,笔者走进重庆市南川区南城街道半溪河村,盘山公路在连绵起伏的山间盘旋,成片成片的植被把这个小村庄包裹着,山坡上一片片庄稼也长势喜人,坡上、路上,处处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这个昔日穷乡僻壤的地方,如今成为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

村里有变化 村民满满的幸福感

在过去的几年里,沐浴着扶贫政策,该村强村富民一体化推进,农民新居宽敞明亮,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基础设施建设拔地而起,村民有房住、有事做、有钱赚、有保障、有发展,扶贫政策应享尽享。

“结实的水泥路面直通家门口,车子都能停在坝坝头。”“法治小院,打开我家致富路。”“看病也能放心了,身体健康起来。”……2014年,半溪河村成为贫困村,80户235人成为建卡贫困户,5年过去了,贫困生活与大家背道而驰,伴随他们的是生活中点点点滴滴的幸福感。

半溪河村蜿蜒的农村公路。通讯员 任前蔚 摄

如何让贫困户有幸福感?半溪河村制定出因户施策的脱贫计划。家住半溪河村白露片区的郑相林,2014年前与妻子一直在外打工,家庭收入较为稳定,可是2014年不幸却降临到他头上,在外打工时因木棒倒塌砸中郑相林,最终脚被截肢,家里主要的劳动力倒下了,此时还有两个正在念书的孩子,学费、生活费、医药费等固定开支让这个家庭陷入贫困。半溪河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扶贫干部为他家制定脱贫三步计划,改房、医疗教育保障、增收,随后他们的房屋得到全面改造,院坝、厨房、房子立面都焕然一新,妻子通过村委会的帮扶继续外出打工,郑相林在医疗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安装上假肢,现在能勉强走路干些轻松的农活,盖屋改好后,他计划着在家开个小卖部,方便附近村民的同时自己收入也能增加。郑相林说:“困难解决了,收入也稳定了,我们家会越过越幸福。”言语之间,郑相林脸上不断浮现起满意的笑容。

南川春茶口感和品质都很好,喝起来醇厚,香味也很浓。通讯员 任前蔚 摄

哪家不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就纳入规划;哪家收入有困难,大力发展茶产业让村民实现就近务工;哪家有病人,医疗扶贫政策送到家里、家庭医生签约随时指导……近年来,半溪河村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改建房屋49户,完成人饮工程22口,新建和改造道路55公里,开发公益性岗位46人,按照“万亩茶园、四季花海、十里桃源”思路,围绕茶山花海、白鹭桃源、森林康养三大目标,发展起茶产业4000亩、精品水稻500亩、猕猴桃100亩、休闲避暑基地175亩等产业,全面保障贫困户就业增收问题。

农家房屋上的彩绘显得别具一格。通讯员 任前蔚 摄

贫困户中,有些家庭完全丧失劳动力改变很难、有些家庭以难为难拒不改变,面对这些“老大难”问题,半溪河村是如何攻坚克难呢?

一直以为家里无法脱贫的李仕明,现在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说:“是驻村干部、村社干部、扶贫干部的帮忙,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62岁的贫困户李仕明,女儿因难产去世,女婿也就离开家另谋生活,剩下孙子龙名辉需要抚养,随着孙子长大家庭开销增加,年老多病的她已经无法保障家庭收入,沉重的压力让老人不知所措,一心想着让龙名辉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可是成绩优秀的孙子心有不甘。

了解到她家庭情况后,村社干部多次上门劝说李仕明,不能让龙名辉放弃学业,随后则帮助他们联系学校减免学费、帮助他们申请低保,每月920元的低保金让婆孙两人能勉强生活,如今龙名辉已经上中职一年级,不仅得到奖学金,还获得“五四”优秀团员的奖章。

人居环境变了样。通讯员 任前蔚 摄

增加家庭收入是她家的关键,驻村干部则联系茶叶基地,让她做些零散的采茶工作,去年她就增收近2000元,今年除了采茶她还应聘上村子里的公益岗位,负责家里附近道路的清扫保洁,每月能收入300元。“大家的帮助让我家很温暖,我一定好好学习,毕业后让家人生活过好。”龙名辉对自己家里的未来信心十足。

其实,这些都是半溪河村众多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不管是村社干部,还是驻村工作队,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村民生活得更加幸福,道路通了、产业旺了、房屋美了、生活有保障了……如今,半溪河村村民心中都流露着满满的收获感、幸福感。

一封来自贫困户的感谢信

“我是来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的子女,由于家庭贫困,父母离异,姐姐不得不过早辍学,妈妈也被迫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外公成为留守老人,过着孤独、贫困的生活。如今,不幸的生活已成为过去。”10月26日,笔者在南城街道半溪河村村委会办公室看到一封贫困户写给相关扶贫单位、部门、驻村工作队的感谢信。

写信人是半溪河村贫困户周洪灿的孙女符玉洁,一名正在就读华东政法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家三口人,因病致贫2013年被纳入贫困户,为了摘掉贫困帽子,75岁的周洪灿在家做些临散的农活,女儿周廷芳外出打工,符玉洁在校念书,长期没有年轻人照顾的家里,收入低、房屋漏水、家里“脏乱差”成为困扰他们的难题。

烟雾缭绕的半溪河村。通讯员 任前蔚 摄

符玉洁在信中写到:“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假期回家,符玉洁总能看到家里的变化,在村社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房屋不再漏水、院子旁边的柴房也盖起玻璃钢棚,房屋内乱七八糟堆放的杂物也不见踪影,厨房更是干净整洁,就连75岁的外公也在村里茶山找到工作。目前,周洪灿依托村里发展的茶山就近务工,每天能挣70元,去年就收入了6000多元,闲暇之余在家还种植上半亩地的花生,卖出3600元,周廷芳外出打工每月能收入2000元,符玉洁在校靠着教育扶贫的相关学费减免政策,让这个家庭的困难逐渐消除。如今,符玉洁说:“我们不再为生存而发愁,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外公的笑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甜。”

在信结尾处,符玉洁由心发出感慨,她说,家里这些年的变化,每一点一滴都凝聚着党和政府、村社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关心和照顾,将把这份感激化为行动,好好完成学业,然后与家人一起朝着幸福生活奋斗。

哪家有需要 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今年8月,夏夜的凉风吹进半溪河村,伴随着一丝凉意,村民有的在院坝中纳凉、有的在家看着电视,进入一天的休息时间,可是该村扶贫第一书记刘艾林却迟迟没有回寝室,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贫困户的家中。

“老周,这两天工作如何?”刘艾林走进贫困户周洪胜的家,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半溪河村紧邻南川城,很多人都在外打工,村社干部走村入户时很难与他们碰面,贫困户的诉求了解不多,针对这样的情况,驻村工作队则利用晚上的时间走访贫困户,确保他们的问题得到解决。

在半溪河村的驻村工作队中,第一书记刘艾林,驻村工作队队员向洪波、沈乐,从对半溪河村一无所知到了如指掌,他们用了整整1年时间,他们从了解村情民情出发,到宣传政策、筑牢基层党建,再到推动乡村发展,村里的大事小事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贫困户杨文华因股骨头坏死一直卧病在床,沈乐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为他跑医院、联系政策支持,去年杨文华到医院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后,只花费了1万余元,通过各种康复训练现在能勉强站起来。8月5日,沈乐走进杨文华家,看到他能拄着拐杖做些家务,觉得自己的工作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日常走访中,向洪波发现村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渐提高,他把该问题与刘艾林商量后,半溪河村就计划起为村民打造法治小院。目前,该小院已经全面建设完成,笔者在现场看到,青石灰瓦打造的小院古色古香,墙面上“党建引领、法润民心、决胜小康”的宣传语格外醒目,普法知识宣传也一一罗列在小院的宣传栏上。

“贫困户的需求、他们面临的困难,就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刘艾林说,驻村工作队就该哪家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聚焦南川南城街道脱贫攻坚│半溪河村 幸福触手可及的地方

2020-10-27 16:22:09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7日16时讯(通讯员 聂灵灵)昨(26)日,笔者走进重庆市南川区南城街道半溪河村,盘山公路在连绵起伏的山间盘旋,成片成片的植被把这个小村庄包裹着,山坡上一片片庄稼也长势喜人,坡上、路上,处处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这个昔日穷乡僻壤的地方,如今成为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

村里有变化 村民满满的幸福感

在过去的几年里,沐浴着扶贫政策,该村强村富民一体化推进,农民新居宽敞明亮,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基础设施建设拔地而起,村民有房住、有事做、有钱赚、有保障、有发展,扶贫政策应享尽享。

“结实的水泥路面直通家门口,车子都能停在坝坝头。”“法治小院,打开我家致富路。”“看病也能放心了,身体健康起来。”……2014年,半溪河村成为贫困村,80户235人成为建卡贫困户,5年过去了,贫困生活与大家背道而驰,伴随他们的是生活中点点点滴滴的幸福感。

半溪河村蜿蜒的农村公路。通讯员 任前蔚 摄

如何让贫困户有幸福感?半溪河村制定出因户施策的脱贫计划。家住半溪河村白露片区的郑相林,2014年前与妻子一直在外打工,家庭收入较为稳定,可是2014年不幸却降临到他头上,在外打工时因木棒倒塌砸中郑相林,最终脚被截肢,家里主要的劳动力倒下了,此时还有两个正在念书的孩子,学费、生活费、医药费等固定开支让这个家庭陷入贫困。半溪河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扶贫干部为他家制定脱贫三步计划,改房、医疗教育保障、增收,随后他们的房屋得到全面改造,院坝、厨房、房子立面都焕然一新,妻子通过村委会的帮扶继续外出打工,郑相林在医疗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安装上假肢,现在能勉强走路干些轻松的农活,盖屋改好后,他计划着在家开个小卖部,方便附近村民的同时自己收入也能增加。郑相林说:“困难解决了,收入也稳定了,我们家会越过越幸福。”言语之间,郑相林脸上不断浮现起满意的笑容。

南川春茶口感和品质都很好,喝起来醇厚,香味也很浓。通讯员 任前蔚 摄

哪家不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就纳入规划;哪家收入有困难,大力发展茶产业让村民实现就近务工;哪家有病人,医疗扶贫政策送到家里、家庭医生签约随时指导……近年来,半溪河村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改建房屋49户,完成人饮工程22口,新建和改造道路55公里,开发公益性岗位46人,按照“万亩茶园、四季花海、十里桃源”思路,围绕茶山花海、白鹭桃源、森林康养三大目标,发展起茶产业4000亩、精品水稻500亩、猕猴桃100亩、休闲避暑基地175亩等产业,全面保障贫困户就业增收问题。

农家房屋上的彩绘显得别具一格。通讯员 任前蔚 摄

贫困户中,有些家庭完全丧失劳动力改变很难、有些家庭以难为难拒不改变,面对这些“老大难”问题,半溪河村是如何攻坚克难呢?

一直以为家里无法脱贫的李仕明,现在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说:“是驻村干部、村社干部、扶贫干部的帮忙,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62岁的贫困户李仕明,女儿因难产去世,女婿也就离开家另谋生活,剩下孙子龙名辉需要抚养,随着孙子长大家庭开销增加,年老多病的她已经无法保障家庭收入,沉重的压力让老人不知所措,一心想着让龙名辉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可是成绩优秀的孙子心有不甘。

了解到她家庭情况后,村社干部多次上门劝说李仕明,不能让龙名辉放弃学业,随后则帮助他们联系学校减免学费、帮助他们申请低保,每月920元的低保金让婆孙两人能勉强生活,如今龙名辉已经上中职一年级,不仅得到奖学金,还获得“五四”优秀团员的奖章。

人居环境变了样。通讯员 任前蔚 摄

增加家庭收入是她家的关键,驻村干部则联系茶叶基地,让她做些零散的采茶工作,去年她就增收近2000元,今年除了采茶她还应聘上村子里的公益岗位,负责家里附近道路的清扫保洁,每月能收入300元。“大家的帮助让我家很温暖,我一定好好学习,毕业后让家人生活过好。”龙名辉对自己家里的未来信心十足。

其实,这些都是半溪河村众多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不管是村社干部,还是驻村工作队,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村民生活得更加幸福,道路通了、产业旺了、房屋美了、生活有保障了……如今,半溪河村村民心中都流露着满满的收获感、幸福感。

一封来自贫困户的感谢信

“我是来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的子女,由于家庭贫困,父母离异,姐姐不得不过早辍学,妈妈也被迫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外公成为留守老人,过着孤独、贫困的生活。如今,不幸的生活已成为过去。”10月26日,笔者在南城街道半溪河村村委会办公室看到一封贫困户写给相关扶贫单位、部门、驻村工作队的感谢信。

写信人是半溪河村贫困户周洪灿的孙女符玉洁,一名正在就读华东政法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家三口人,因病致贫2013年被纳入贫困户,为了摘掉贫困帽子,75岁的周洪灿在家做些临散的农活,女儿周廷芳外出打工,符玉洁在校念书,长期没有年轻人照顾的家里,收入低、房屋漏水、家里“脏乱差”成为困扰他们的难题。

烟雾缭绕的半溪河村。通讯员 任前蔚 摄

符玉洁在信中写到:“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假期回家,符玉洁总能看到家里的变化,在村社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房屋不再漏水、院子旁边的柴房也盖起玻璃钢棚,房屋内乱七八糟堆放的杂物也不见踪影,厨房更是干净整洁,就连75岁的外公也在村里茶山找到工作。目前,周洪灿依托村里发展的茶山就近务工,每天能挣70元,去年就收入了6000多元,闲暇之余在家还种植上半亩地的花生,卖出3600元,周廷芳外出打工每月能收入2000元,符玉洁在校靠着教育扶贫的相关学费减免政策,让这个家庭的困难逐渐消除。如今,符玉洁说:“我们不再为生存而发愁,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外公的笑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甜。”

在信结尾处,符玉洁由心发出感慨,她说,家里这些年的变化,每一点一滴都凝聚着党和政府、村社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关心和照顾,将把这份感激化为行动,好好完成学业,然后与家人一起朝着幸福生活奋斗。

哪家有需要 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今年8月,夏夜的凉风吹进半溪河村,伴随着一丝凉意,村民有的在院坝中纳凉、有的在家看着电视,进入一天的休息时间,可是该村扶贫第一书记刘艾林却迟迟没有回寝室,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贫困户的家中。

“老周,这两天工作如何?”刘艾林走进贫困户周洪胜的家,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半溪河村紧邻南川城,很多人都在外打工,村社干部走村入户时很难与他们碰面,贫困户的诉求了解不多,针对这样的情况,驻村工作队则利用晚上的时间走访贫困户,确保他们的问题得到解决。

在半溪河村的驻村工作队中,第一书记刘艾林,驻村工作队队员向洪波、沈乐,从对半溪河村一无所知到了如指掌,他们用了整整1年时间,他们从了解村情民情出发,到宣传政策、筑牢基层党建,再到推动乡村发展,村里的大事小事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贫困户杨文华因股骨头坏死一直卧病在床,沈乐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为他跑医院、联系政策支持,去年杨文华到医院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后,只花费了1万余元,通过各种康复训练现在能勉强站起来。8月5日,沈乐走进杨文华家,看到他能拄着拐杖做些家务,觉得自己的工作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日常走访中,向洪波发现村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渐提高,他把该问题与刘艾林商量后,半溪河村就计划起为村民打造法治小院。目前,该小院已经全面建设完成,笔者在现场看到,青石灰瓦打造的小院古色古香,墙面上“党建引领、法润民心、决胜小康”的宣传语格外醒目,普法知识宣传也一一罗列在小院的宣传栏上。

“贫困户的需求、他们面临的困难,就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刘艾林说,驻村工作队就该哪家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