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老潘”到宝盖村开展扶贫工作 听听他的扶贫故事
驻村工作期间,56岁的他和其他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为宝盖村的脱贫日夜忙碌。2019年底,宝盖村7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增收。

潼南“老潘”到宝盖村开展扶贫工作 听听他的扶贫故事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1-0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李松 王晓华)“对象精准第一关,莫让百姓生埋怨。”“扶贫扶志很重要,思想转变最靠前。”“攻坚已到关键点,不获全胜不回还。”……这是税务干部“老潘”创作的以扶贫为主题的“诗歌”。

“老潘”名叫潘延伦。2019年3月,“老潘”被潼南税务局派驻到柏梓镇宝盖村开展扶贫工作。驻村工作期间,56岁的他和其他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为宝盖村的脱贫日夜忙碌。2019年底,宝盖村7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增收。

“对象精准第一关,莫让百姓生埋怨”

“扶贫工作任务艰,百折不挠永向前。对象精准第一关,莫让百姓生埋怨。”2019年3月,初到宝盖村,在挨家挨户走访的日子里,“老潘”在扶贫工作日志上写下了这首打油诗。  

扶贫工作要落到实处,对象精准是第一关。

老潘走访困难群众。通讯员 王晓华 摄

宝盖村共有954户村民,其中74户是贫困户,扶贫工作任重道远。“老潘”一到宝盖村就撸起袖子干起来。在潼南税务局驻宝盖村第一书记陈又麟的带领下,他挨家挨户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困户、低保户及残疾人,摸清他们的致贫原因、主要生活来源、子女教育、大病医疗报销、住房安全、厕所厨房改造、安全用水等情况。 

就像诗里写的那样,“老潘”白天走访,详细记录情况,一户一册地编造成册,晚上回到临时住处,一册一册进行梳理,整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提前了解第二天要走访的对象,写完扶贫日志后才睡觉。

走访越深入,收集的信息就越全面。经过一个半月的走访,“老潘”发现宝盖村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占比最高,占了全村贫困户的70%;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文化水平较低;部分贫困户房屋有裂缝、漏雨等现象,住房安全存在隐患;村里产业发展还很薄弱,贫困户收入大多靠种庄稼,收入不稳定,有返贫的危险;部分贫困户有懒惰、酗酒等不良习惯……  

夜晚,“老潘”在灯光下静静地思考,一点一点地总结,为驻村第一书记陈又麟拟定扶贫工作方案提供依据。

“扶贫扶志很重要,思想转变最靠前”

“政策要领把握准,宣传到位列为先。扶贫扶志很重要,思想转变最靠前。”在带领村民到“新农村示范村”塘坝镇天印村参观学习时,“老潘”深有感触,写下了这首打油诗。  

“老潘”发现,宝盖村位于潼柏路沿线,交通便捷,地势平坦,发展产业的地理优势十分显著。只要村民们支持,贫困户认同,发展产业不是难事。

为了号召村民流转土地加入产业发展,扶贫驻村工作队召开了一场又一场座谈会。座谈会上,“老潘”以产业发展取得成效的村子为案例,给村民算增收帐,但是却没有实质性进展。

老潘了解村里产业发展情况。通讯员 王晓华 摄

“说得天花乱坠,像故事一样好就好了。”“哪个晓得产业做不做得成,能做好久?打工更可靠,至少每个月都有收入。”……面对村民的质疑,“老潘”提议,带村民们到先进典型村参观学习。

在“新农村示范村”塘坝镇天印村,扶贫驻村工作队带村民们参观了整洁的道路、敞亮的新农村房屋,还在产业基地,听了天印村村民现场分享脱贫经历。  

眼见为实。看到天印村的产业发展得好,天印村的村民日子过得红火,宝盖村村民纷纷支持发展本村产业,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增收。

有了村民的支持,宝盖村柠檬、花椒、中药材种植和生猪养殖等产业相继发展起来。扶贫工作队还协调落实4名致富带头人,与22户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产业发展起来了,怎样才能进一步增收呢?“老潘”号召村民积极参加镇上举办的扶贫技能培训,掌握各项科学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种养殖水平,发展种养殖业增收致富。

学习了地膜种植,村民陈本书的2亩番茄产量明显增加,年收入达3万余元;村民邓光荣因脚伤无法务工,在家发展养蛋鸡作为副业,一个月光卖蛋就有1200元收入。2019年底,宝盖村74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全村上下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攻坚已到关键点,不获全胜不回还”

“攻坚已到关键点,不获全胜不回还。众志成城啃骨头,脱贫有望呈眼前。”2020年8月,“老潘”因脚伤住院医治,遗憾自己在关键时刻当了“逃兵”,他写下这首打油诗,表达想继续奋战攻坚的愿望。 

老潘记录群众意见建议。通讯员 王晓华 摄

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潼南税务局驻村工作队队员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老潘”也做好了不获全胜不回还的准备。可天有不测风云,他在去低保户代玉贵家查看危房改造情况时,因雨后道路湿滑,不小心摔倒了。

在区人民医院拍X光片检查发现,“老潘”右脚第五趾骨基底部骨折,必须立刻进行手术。他积极配合治疗,希望早日回到扶贫工作岗位上。  

在家休养的每一天,“老潘”心里惦记的都是扶贫工作的事:代玉贵家房屋是否已经整改到位?陈祥明享受教育扶贫政策资助中心有明确答复了吗?……他每天关注着宝盖村扶贫微信群,看到村民的困难得到解决,他兴奋得送上大大的赞;看到需要解决的难题,他及时在群里回复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在扶贫这条路上,“老潘”一直坚持着。“我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村民进一步增收,让未来日子更好。”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潼南“老潘”到宝盖村开展扶贫工作 听听他的扶贫故事

2020-11-02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李松 王晓华)“对象精准第一关,莫让百姓生埋怨。”“扶贫扶志很重要,思想转变最靠前。”“攻坚已到关键点,不获全胜不回还。”……这是税务干部“老潘”创作的以扶贫为主题的“诗歌”。

“老潘”名叫潘延伦。2019年3月,“老潘”被潼南税务局派驻到柏梓镇宝盖村开展扶贫工作。驻村工作期间,56岁的他和其他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为宝盖村的脱贫日夜忙碌。2019年底,宝盖村7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增收。

“对象精准第一关,莫让百姓生埋怨”

“扶贫工作任务艰,百折不挠永向前。对象精准第一关,莫让百姓生埋怨。”2019年3月,初到宝盖村,在挨家挨户走访的日子里,“老潘”在扶贫工作日志上写下了这首打油诗。  

扶贫工作要落到实处,对象精准是第一关。

老潘走访困难群众。通讯员 王晓华 摄

宝盖村共有954户村民,其中74户是贫困户,扶贫工作任重道远。“老潘”一到宝盖村就撸起袖子干起来。在潼南税务局驻宝盖村第一书记陈又麟的带领下,他挨家挨户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困户、低保户及残疾人,摸清他们的致贫原因、主要生活来源、子女教育、大病医疗报销、住房安全、厕所厨房改造、安全用水等情况。 

就像诗里写的那样,“老潘”白天走访,详细记录情况,一户一册地编造成册,晚上回到临时住处,一册一册进行梳理,整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提前了解第二天要走访的对象,写完扶贫日志后才睡觉。

走访越深入,收集的信息就越全面。经过一个半月的走访,“老潘”发现宝盖村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占比最高,占了全村贫困户的70%;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文化水平较低;部分贫困户房屋有裂缝、漏雨等现象,住房安全存在隐患;村里产业发展还很薄弱,贫困户收入大多靠种庄稼,收入不稳定,有返贫的危险;部分贫困户有懒惰、酗酒等不良习惯……  

夜晚,“老潘”在灯光下静静地思考,一点一点地总结,为驻村第一书记陈又麟拟定扶贫工作方案提供依据。

“扶贫扶志很重要,思想转变最靠前”

“政策要领把握准,宣传到位列为先。扶贫扶志很重要,思想转变最靠前。”在带领村民到“新农村示范村”塘坝镇天印村参观学习时,“老潘”深有感触,写下了这首打油诗。  

“老潘”发现,宝盖村位于潼柏路沿线,交通便捷,地势平坦,发展产业的地理优势十分显著。只要村民们支持,贫困户认同,发展产业不是难事。

为了号召村民流转土地加入产业发展,扶贫驻村工作队召开了一场又一场座谈会。座谈会上,“老潘”以产业发展取得成效的村子为案例,给村民算增收帐,但是却没有实质性进展。

老潘了解村里产业发展情况。通讯员 王晓华 摄

“说得天花乱坠,像故事一样好就好了。”“哪个晓得产业做不做得成,能做好久?打工更可靠,至少每个月都有收入。”……面对村民的质疑,“老潘”提议,带村民们到先进典型村参观学习。

在“新农村示范村”塘坝镇天印村,扶贫驻村工作队带村民们参观了整洁的道路、敞亮的新农村房屋,还在产业基地,听了天印村村民现场分享脱贫经历。  

眼见为实。看到天印村的产业发展得好,天印村的村民日子过得红火,宝盖村村民纷纷支持发展本村产业,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增收。

有了村民的支持,宝盖村柠檬、花椒、中药材种植和生猪养殖等产业相继发展起来。扶贫工作队还协调落实4名致富带头人,与22户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产业发展起来了,怎样才能进一步增收呢?“老潘”号召村民积极参加镇上举办的扶贫技能培训,掌握各项科学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种养殖水平,发展种养殖业增收致富。

学习了地膜种植,村民陈本书的2亩番茄产量明显增加,年收入达3万余元;村民邓光荣因脚伤无法务工,在家发展养蛋鸡作为副业,一个月光卖蛋就有1200元收入。2019年底,宝盖村74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全村上下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攻坚已到关键点,不获全胜不回还”

“攻坚已到关键点,不获全胜不回还。众志成城啃骨头,脱贫有望呈眼前。”2020年8月,“老潘”因脚伤住院医治,遗憾自己在关键时刻当了“逃兵”,他写下这首打油诗,表达想继续奋战攻坚的愿望。 

老潘记录群众意见建议。通讯员 王晓华 摄

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潼南税务局驻村工作队队员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老潘”也做好了不获全胜不回还的准备。可天有不测风云,他在去低保户代玉贵家查看危房改造情况时,因雨后道路湿滑,不小心摔倒了。

在区人民医院拍X光片检查发现,“老潘”右脚第五趾骨基底部骨折,必须立刻进行手术。他积极配合治疗,希望早日回到扶贫工作岗位上。  

在家休养的每一天,“老潘”心里惦记的都是扶贫工作的事:代玉贵家房屋是否已经整改到位?陈祥明享受教育扶贫政策资助中心有明确答复了吗?……他每天关注着宝盖村扶贫微信群,看到村民的困难得到解决,他兴奋得送上大大的赞;看到需要解决的难题,他及时在群里回复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在扶贫这条路上,“老潘”一直坚持着。“我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村民进一步增收,让未来日子更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