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扶贫足迹③|让“涣散村”抱团 第一书记胡安杨的探索
相关链接>>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3日14时讯(记者 刘雪琴 羊华 舒婷)贫困村脱贫攻坚,离不开火线支援的第一书记们。
去年9月,中国石化川维化工公司(以下简称川维化工)党员胡安杨响应市政协扶贫集团和公司党委的号召,来到深度贫困乡镇——重庆市云阳县泥溪镇胜利村,担任第一书记。
不过,等待他的并非是鲜活和掌声,而是冷言冷语。
毕竟,胜利村是“名声在外”的后进村,党支部也被评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胡安杨便从党建助脱贫入手,打开了胜利村发展的死结。
近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来到胜利村,探寻胡安杨的“锦囊妙计”。
从软弱涣散
到重新回到党建正轨
胡安杨回忆道,在他驻村之前一年,胜利村刚被评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这预示着他的工作并不好开展。
果不其然,村党支部开会,经常有人缺席,有的党员干部即便来了,也不配合开展工作。
当时,村党支部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得不好;二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三是村财务公开不规范,流于形式。
响鼓要用重槌敲。
胡安杨与村支书黄沈围绕症结,展开了大力整改。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抓实“三会一课”,高质量推进阵地建设;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实行干部分片包干制,落实责任,细化责任,做到各项工作有人抓、抓到位、能落实;三是建立管理规范、功能齐全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自觉将各项惠民政策全面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以党建来高位推动,没过多久,胜利村的党支部重新回到了正轨,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事必躬亲
到赢得群众集体受益
到胜利村已满一年,胡安杨一天都没有闲着。
抓党建是一把好手,但抓全面工作,胡安杨还是一个新手,于是事必躬亲、在学习中转化,让他赢得了群众基础。
天天跑人户,事事做分析。
胡安杨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由于有了更透明的财务台账,干部群众干事儿更加有力,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20万余元的创收,对于胜利村来说,这个营收前所未有,来之不易。
胜利村便民服务中心的旁边是大片花田,村民们正在采摘黄色的菊花。
胡安杨说,这是胜利村特色产业之一的金丝黄菊,采取了与晚熟柑橘套种的模式,提升了村民的亩均收益。
村集体公司采取了“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民免费将土地入股到村集体公司,投产后农户与村公司按5:5进行效益分红),在全村海拔400米以下的7个组,栽植晚熟柑橘1200亩,并实行统一管护,目前已有部分果树开始挂果。
从靠天吃饭
到特色产业打开市场
泥溪镇以木耳闻名,近水楼台的胜利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特色产业。
胡安杨带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穿行阡陌农田和溪流,在一堆木桩前停了下来。
这可不是普通的木堆,而是用来长木耳的专用木材。
“我们这里的气候湿润,一年四季都适合木耳生长。”胡安杨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将自己当成了胜利村人。
因为皮薄、朵小、营养高,加上泥溪品牌做背书,经过包装之后,这里的木耳身价倍增,比市场上名不见经传的木耳贵了两倍,仍然备受市场欢迎。
在村支部楼下的展示室,木耳包装盒格外醒目,一起打包成盒的还有金丝黄菊,这些都是胜利村的“硬货”。
靠“天”吃饭的胜利村,还发展起了另一大菌产业——蘑菇。
胡安杨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引入一排大棚,里面的各种蘑菇正按照预定“工期”轮番生长。
木耳和蘑菇组成“四季财”,加上柑橘等产业,胜利村的产业链还在不断延长,对于脱贫攻坚,胡安杨比一年前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