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尧解码荣昌体育之道(上):政策加持与特色办赛
相关报道
核心提示:
体育产业化,盘子很大却不太容易端走。省会级以上的城市,才能凭赛事、场地、区位、人口等要素优势,从中分一杯羹。不过,并非体育传统强区的重庆市荣昌区,却悄然跻身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全国共有40个城市上榜,荣昌是重庆唯一一个登榜区县。
荣昌凭什么能够代言重庆?近日,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接受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专访时,从特色赛事、全民健身和体旅融合等角度,全方位解码了体育健康之城的发展路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5日15时讯(记者 李天春 羊华 陈美西 实习生 鲜诗瑶)大型专业赛事,是省会级大城市的“领地”,有较高的门槛。不过,重庆市荣昌区却从中觅到了新的机会——从“体育强国”出发,举办特色赛事,赚足了人气,为城市赋能。曹清尧书记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近年来,荣昌区出台了系列政策,通过特色班赛,高位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政策叠加
高位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方向盘抓好了,车子就能跑得又快又稳。
荣昌区在谋划体育健康之城时,就时刻把稳“方向盘”。
曹清尧表示,荣昌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体育工作,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不断探索和打造体育健康之城。
2015年至今,荣昌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重庆市荣昌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重庆市荣昌区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全面保障体育事业发展。未来将不断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各类体育资源,培养专业体育人才。
将叠加政策用好,将工作持续推进,荣昌体育“弯道超车”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校地合作
共同提升体育软硬实力
有了政策“背书”和高位推进,接下来的问题是选择哪个赛道?
在这方面,荣昌区并没有原始积累。
这个时候,荣昌区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校地合作。
曹清尧透露,2018年12月,荣昌区与北京体育大学成功签署《校地体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项目建设、人才培养、赛事平台搭建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
硬件方面,荣昌区与北京体育大学共同规划的濑溪河体育文化公园马拉松赛道,已完成建设,项目总投资8亿元,是举办国家级马拉松、竞走、铁人三项和自行车等赛事的专业、生态全封闭赛道。
曹清尧说,“今年开工建设的北京体育大学教练员培训学员和北京体育大学附属中学两个投资上30亿元的项目,将极大提升荣昌区体育综合实力。”
特色办赛
铁人赛马拉松已成品牌
台搭好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唱戏”。
如果把奥运会、全运会这样的国际国内大赛比作“央视春晚”,那么特色单项赛事就是“社区演出”,荣昌区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办好一个又一个特色赛事,一样能够提升城市的影响力。
曹清尧说,“重庆荣昌国际铁人三项赛已连续办了三年,每年参与5000余人次。2019年举办的重庆荣昌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12000名国内外选手参加。”
品牌和人气有了,社会力量办赛更加积极,形成了良性循环。
2018年以来,荣昌区社会力量赞助、举办各级各类品牌赛事237个,占所有活动的53.7%,推动了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