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北碚必有诗| 再话巴山夜雨时 全国诗人为这座城写诗
北碚,文脉悠长,人文荟萃,诗意隽永。
行到北碚必有诗。
千年之前,晚唐诗人李商隐一首《夜雨寄北》,为北碚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意人文。
千里之外,全国诗人以“巴山夜雨”为题,为北碚写下两千多首文采飞扬的诗句。
今(6)晚8点,第二届缙云诗会“巴山夜雨诗歌奖”颁奖典礼暨主题朗诵会将在北碚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学术报告厅举行。叶延滨、李少君、傅天琳、吕进等全国著名诗人汇聚北碚,为“巴山夜雨”发声。
深秋的北碚,注定充满着诗情画意。
缙云叠幛生层云
北碚是一座人文之城、诗意之城、生态之城。
《黄帝内经》载:缙云山古名“巴山”,层峦叠幛,云雾缭绕,似雾非烟。
千年以前,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北碚写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诠释着缙云山的空灵之美,也赋予北碚诗意之城之誉。
行到北碚必有诗。
“翘首烟霞翘首晨,也无峭险也无尘。”溯古追今,赞颂缙云山的诗不胜枚举。郭沫若曾作《缙云山纪游》:“豪气千盅酒,锦心一弹花。缙云存古寺,曾与共甘茶”。
国内著名诗人博天琳说,“世界上有很多山,没有哪一座山能如此令我心动,这就是缙云山。”
诗因地而兴,地因诗而名,北碚概莫能外。缙云山生态之美,成为古今诗人直抒胸臆的灵感源泉。
温泉胜景数江帆
缙云清风起苍茫,一池温汤满城诗。
诗意悠长,泉水潺潺。古老的北温泉千年不息,为北碚摘得“温泉故里”之冠,也镌刻着北碚深厚的诗意人文符号,成为嘉陵江畔的一颗绿色明珠。
《巴县志》载:“石壁万仞,古树虬蟠,云根泉泻,严冬可浴……泉流绕万丈,悬岩作瀑布,鸣玉飞雪,穿云而下,殆为各温泉之冠云。”
缙云山下、嘉陵江边,北温泉的温婉之姿,激发诸多文人诗意泉涌。北宋宰相丁谓游览北温泉时曾赋诗赞云:
胜景游未久,烟岚迥出群。
水温何用火,山冷自多云。
客到留新句,人闲咏旧文。
徘徊吟哦处,松子落纷纷。
北温泉题咏甚众,诗碑林立。
北宋“南国诗人”彭应求夜宿北温泉,题诗于壁:
公程无暇日,暂得宿清幽。
始觉空门客,不生浮世愁。
温泉喧古洞,寒磬度危楼,
徹晓都忘寐,心疑在沃洲。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游览北温泉时,将彭应求的诗作序刻石。
“云根泉泻,汩汩然与松涛响应”。北温泉就这么“任性”,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古到今,引无数文化名人在此吟诗作赋。
上世纪二十年代,卢作孚修建北温泉公园,开启中国平民公园先河。
细数江帆,荡气回肠。
厚重人文与自然景观叠加,北温泉不断书写着今古传奇。
经过岁月的洗礼,北碚正在对北温泉改造升级,修建温泉历史陈列馆,为诗意人文赋予灵动的音符。
百馆人文润心灵
山水泱泱,镌刻着年轮记忆。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千名流汇聚北碚,留下厚重的人文积淀。比如,梁漱溟在金刚碑创办勉仁书院,老舍在“多鼠宅”内写出鸿篇巨作《四世同堂》。
“结婚只是男女两人的事,与别人无关,而别人偏偏最感兴趣”,在雅舍纪念馆的墙上,刻着富有个性而可爱的文字。北碚博物馆多方收集了梁实秋人生、事业、情感等方面的内容,深化内涵,力求对雅舍及其主人的个性有新的展现。
北碚名人纪念馆众多,有卢作孚纪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晏阳初纪念馆、吴宓陈列馆等50余处文化遗址,成为珍贵的城市记忆。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土壤。
“江山青峰耸缙云,云来舒卷目缤纷。”北碚的山水释放了诗人的才情,也孕育了傅天琳、吕进、蒋登科等新诗才俊。
山水人文皆有诗。1986年,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成立,成为国内培养新诗研究后继人才的重要基地。
巴山夜雨,自在北碚。山水、人文、名人馆舍皆是诗,成了北碚独特的文化现象。
诗歌是城市的骄傲,文化犹需传承。
作为诗意之城,北碚计划用五年时间建设“百馆之城”,让“山水、人文、城市”融为一体,成为城市品质的载体。
这是一个落英缤纷的深秋,在千里之外,全国各地的诗人已为北碚写好两千余首诗。国内众多著名诗人汇聚北碚,再话巴山夜雨时,叩响延绵不绝的诗意乐章,温婉地浸润着碚城和每个人的心灵。
(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张馨月 实习生 鲜诗瑶 视频/北碚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