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王场镇办好民生实事 百姓交口称赞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5日6时20分讯(通讯员 王瑗)王场镇位于石柱县西北部,地处沿江片区中心,距县城50公里,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辖6村1社区44个村(居)民小组,有7115户1.72万人。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坚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工作要求,以“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的攻坚状态,持续发扬“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的奋斗精神,立工作之先、举全镇之力、集各方之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截至目前,全镇贫困人口由2280人降至22人,贫困发生率由18.09%降至0.17%,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654元提高至12013元,全面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及饮水安全问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为此,该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干部包村帮户、脱贫攻坚大比拼等制度,建立了镇村两级干部扶贫成效考核工作责任清单,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统筹发力、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同时,县上统筹给该镇安排151名机关企事业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选派30名干部驻镇驻村扶贫,切实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工作中,最苦、最累、最麻烦的“活”,党员领导干部先上;最偏远的村组、最贫困的农户,领导干部挂帅破题,倾力帮扶。镇党委书记黎小勇从2017年初上任以来,从不午休。他一有空就走村入户,遍访了全镇7个村547户贫困户。群众有急事、有困难,只要找到他,他总是认真对待,尽力解决。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田坎上的书记”。
目前,该镇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全镇413名贫困学生100%享受了教育资助。全面落实了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商业保险、医疗救助、社会救助“五重保障”体系,已实现“定点医院+签约医生(救治医生)+贫困患者”结对帮扶全覆盖。另外,该镇还一方面扎实开展转移就业工作,开发聘用公益性岗位118个,并通过“志智”双扶培训提升群众技能,提高农村人口收入;另一方面全力推进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及时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当务之急。
基础设施增量提质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王场镇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全镇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全力推动农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镇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2014年以来,该镇共投资2105.86万元建设农村公路76.478公里,投资400多万元油化了场镇,投资1156万元新建人行便道117.7公里,全面解决群众出行难题;投入185万元整修水池4口,新建水池18口,铺设水管92097米,配备1辆送水车,全面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投入200万元新建3座通讯基站,解决秦家、大坝两村的通讯问题,并协调电力部门为49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及D级危房撤除重建户解决用电问题;投资100万元建设(扩建)了秦家、蛟鱼、大坝、双龙、双星等5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广场。
2016年以来,该镇改造C级危房、整治旧房共计1085户,拆除重建D级危房29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0户(其中住房搬迁29户),维修(新建)灶台727个、碗柜589个、案板775个,新建厕所394个、三格式化粪池328个,硬化室内地坪34055.72平方米、室外地坪22082.99平方米。基础设施的改善,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群众不仅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还把乡村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好样子,增强了群众获得感,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产业扶贫促农增收
穷不兴产业穷根难除,富不壮产业富不长久。近年来,王场镇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产业扶贫逐渐挑起了脱贫攻坚的“大梁”。
“脱贫致富必须有产业来支撑,产业发展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来引领。”王场镇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企业3家,通过企业、农户、村集体三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柠檬4710亩、晚熟柑橘3000亩、百香果270亩,带动农户3569户,其中建卡贫困户249户。在“1+4”资产收益模式带动下,502户农户实现分红123.5万余元,覆盖率达91.7%。该镇还通过“远山结亲”平台,发布订单99个,销售额近2万余元,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效,切实提高了农户收入。
如今的王场镇,柠檬、柑橘、百香果……一个个水果基地像一朵朵盛开的“幸福花”,扎根山间河畔,承载着脱贫致富希冀,正透露着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