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盐马古道说故事
一段保存完好的盐马古道,讲述着千百年来的文明故事。

丰都:盐马古道说故事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1-2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6日6时25分讯(通讯员 冉启萌)在丰都县龙河镇文庙村三组关口,有一段保存完好的盐马古道,这条古道历史厚重,它串起一个个文物古迹,讲述着千百年来的文明故事。

“观音石刻”碑今昔

1986年12月的一天,现任龙河镇文化中心主任的林森到文庙村“乱石壕”收取农业税,突然内急,匆匆忙忙走进一农户家的猪圈棚里。猪圈里面堆放着很多干枯的秸秆和木柴,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清,摸索着慢慢蹲下后东张西望,土墙缝里透进来一丝光亮,射在猪圈的围栏上,透过光亮,偶然发现猪圈上有一块碑状的围栏石,早年当过中学教师的林森凭着自己的敏锐和知识,感觉此石碑大有文章,于是先用秸秆擦掉厚厚的污垢,再用手细心擦拭,这一擦不由得心跳越来越快,最后竟擦出来一幅高1.7米,宽0.78米,并刻有“小白花山吴道子笔”字样的线刻观音图来。林森如获至宝,当即嘱咐农户一定要好好保护起来,千万不能损坏。

盐马古道 通讯员 冉启萌 摄

“观音石刻”碑的发现,为悠久灿烂的龙河镇历史提供了又一强有力的佐证。

吴道子何许人也?一块观音线刻石碑何以如此宝贵呢?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唐代著名大画家,被尊称为“画圣”,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草根出生,父母早亡,孤苦穷困,立志攻画,由于刻苦好学,年轻时即有画名,已“穷丹青之妙”,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曾随贺知章学习书法,造诣颇深。吴道子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后辞职流落洛阳,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玄宗皇帝赐其“内廷博士”等职,留朝中听用。吴道子草根成圣,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独特的宗教画和人物画,具有浓郁的世俗化倾向,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接地气。

吴道子画像 通讯员 冉启萌 摄

那么,在这交通极为不便、深山老林的“乱石壕”里,怎么会有宝贵的石碑呢?林森告诉笔者:“大约在公元742--751年(天宝年)间,玄宗见道子无心做官,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风光宜人,便赐道子几个月假期去嘉陵江漫游写生。于是吴道子乘驿到了嘉陵江,见到山川美景,乐不思返,顺江而下到了龙河流域观音寺一带(龙河镇解放初期亦称观音公社),拜谒当地的观音庙,并留下了线刻观音石碑。后改朝换代,历经战乱,观音庙遭毁,观音线刻石碑也不知去向,谁也没有想到,如此重要的文物会与猪为伍,成为又脏又臭的猪圈石。”

龙河发现吴道子“观音石刻”碑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开,双桂山管委会会计王永萍的丈夫老家在文庙村,王永萍因此得知此事,觉得非常有价值,立即汇报给双桂山管委会主任邹平,当时,正值双桂山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邹平闻知后,感觉如此重要的文物应该加强保护,机不可失,遂带领王永萍、陈革人等人一道,专程到龙河镇与农户商量,以两袋化肥(100公斤)从农户手中换下了“观音石刻”碑,小心翼翼运至双桂山,专修“道子堂”,使石碑得以很好保护。吴道子在堂内,身着长袍,手挥画毫,撩衣拂袖,目光深邃,仿佛正在构思一幅新的画图。“道子堂”的建成,不仅增添了双桂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文化氛围,更值得欣慰的是“观音石刻”碑命运从此改变,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再现历史辉煌。

2019年冬,林森特地买了双桂山门票,以怀旧和敬仰的心情,看望了他30多年前发现的“老朋友”。近日,笔者和一群朋友也专程去双桂山,来到鹿鸣书院钟后侧的“道子堂”,“观音石刻”碑静静地立于左侧,接受游客的观赏,发挥其自身的宝贵价值。

庆幸“观音石刻”碑命运的改变,更感受到龙河流域文化的源远流长!

历经沧桑的古寨门

说笑间,不知不觉踏上了盐马古道,一溜的青石板道路和小拱桥伸向龙河岸边的“关口”古迹群。一路上,还能看到遗留下来的供商人歇脚饮马的栓马石和道教建筑阴阳柱座子等文物。

古寨门 通讯员 冉启萌 摄

来到关口,唐时,这里有一个驿站,是朝廷向地方传递信息的歇脚之地,也有人说是乌江里面的彭水郁山经都督、武平、龙河、三建等地出长江的盐马古道中的一段。绝壁下的龙河水高浪急,奔腾咆哮,宽阔的青石板路通向崖口,一棵粗壮的老黄桷树枝繁叶茂,为来来往往的路人遮风挡雨,避日纳凉。崖边,有一座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古寨门,一对石狮守护着寨门,寨门上“金阙耸孤高,仰瞻难尽;玉阶盘曲折,俯引能升;横批‘清虚在望’”的对联清晰可见。相传清同治元年(即1862年),这里有一个道观,修此门加以衬托。

寨门前石狮 通讯员 冉启萌 摄

惜字塔和摩崖造像

寨门左侧下方,有一座呈六棱形三层宝塔的县级保护文物“惜字塔”,旁边的峭壁上刻有“剑壁云生——王元曾”七个大字。此地为何有王元曾的手迹呢?原来,清代中甲科举人王元曾受朝廷任命,1861年由湖南到广西担任巡抚,路过这里时,见到眼前的壮观景象,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剑壁云生”四个行书大字,落款为:王元曾书,辛酉年春题,这幅石刻距今159年了。

双桂山道子堂 通讯员 冉启萌 摄

下行不远便是悬崖,由于年代已久,路已在此中断。转过头来又见一处突出的崖壁内,有一组摩崖造像特别引人注目,石龛上的15尊罗汉簇拥着前面的送子观音、千手观音和净瓶观音。千手观音头戴宝冠,着交领造像,开凿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虽然已有近180年的历史,但至今依然香火旺盛,每逢观音生日,前来朝拜的信众络绎不绝。

晚清诗人,曾任广西直隶知州、通判等职的丰都栗子籍人士王虞卿,在游览关口后,写下了《关口纪胜》诗句:蓬莱之境神仙宫,海波荡漾日轮红。削平石壁路方出,凿破山根基始成。手把危栏绝顶看,晚钟催客久留难。不仅写出了关口之险要,更使王虞卿面对如此壮观景象,直到日落黄昏,百鸟归林,暮钟敲响之时,仍然不忍离去的惆怅心情。

站在关口眺望,远处山峦起伏,森林苍翠,一条“丫”字形瀑布倾泄而下,吼声震耳欲聋,暨龙河在不远处与龙河相逢,牵手奔向长江。

龙河流域的名胜古迹就像一串串耀眼的珍珠,放射出璀璨的光芒;龙河流域的灿烂文化,随着奔腾不息的龙河水流入万里长江,奔向浩瀚海洋。

滔滔不绝龙河水,痴心不改龙河梦,长书不尽龙河事,万古不变龙河情。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丰都:盐马古道说故事

2020-11-26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6日6时25分讯(通讯员 冉启萌)在丰都县龙河镇文庙村三组关口,有一段保存完好的盐马古道,这条古道历史厚重,它串起一个个文物古迹,讲述着千百年来的文明故事。

“观音石刻”碑今昔

1986年12月的一天,现任龙河镇文化中心主任的林森到文庙村“乱石壕”收取农业税,突然内急,匆匆忙忙走进一农户家的猪圈棚里。猪圈里面堆放着很多干枯的秸秆和木柴,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清,摸索着慢慢蹲下后东张西望,土墙缝里透进来一丝光亮,射在猪圈的围栏上,透过光亮,偶然发现猪圈上有一块碑状的围栏石,早年当过中学教师的林森凭着自己的敏锐和知识,感觉此石碑大有文章,于是先用秸秆擦掉厚厚的污垢,再用手细心擦拭,这一擦不由得心跳越来越快,最后竟擦出来一幅高1.7米,宽0.78米,并刻有“小白花山吴道子笔”字样的线刻观音图来。林森如获至宝,当即嘱咐农户一定要好好保护起来,千万不能损坏。

盐马古道 通讯员 冉启萌 摄

“观音石刻”碑的发现,为悠久灿烂的龙河镇历史提供了又一强有力的佐证。

吴道子何许人也?一块观音线刻石碑何以如此宝贵呢?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唐代著名大画家,被尊称为“画圣”,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草根出生,父母早亡,孤苦穷困,立志攻画,由于刻苦好学,年轻时即有画名,已“穷丹青之妙”,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曾随贺知章学习书法,造诣颇深。吴道子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后辞职流落洛阳,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玄宗皇帝赐其“内廷博士”等职,留朝中听用。吴道子草根成圣,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独特的宗教画和人物画,具有浓郁的世俗化倾向,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接地气。

吴道子画像 通讯员 冉启萌 摄

那么,在这交通极为不便、深山老林的“乱石壕”里,怎么会有宝贵的石碑呢?林森告诉笔者:“大约在公元742--751年(天宝年)间,玄宗见道子无心做官,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风光宜人,便赐道子几个月假期去嘉陵江漫游写生。于是吴道子乘驿到了嘉陵江,见到山川美景,乐不思返,顺江而下到了龙河流域观音寺一带(龙河镇解放初期亦称观音公社),拜谒当地的观音庙,并留下了线刻观音石碑。后改朝换代,历经战乱,观音庙遭毁,观音线刻石碑也不知去向,谁也没有想到,如此重要的文物会与猪为伍,成为又脏又臭的猪圈石。”

龙河发现吴道子“观音石刻”碑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开,双桂山管委会会计王永萍的丈夫老家在文庙村,王永萍因此得知此事,觉得非常有价值,立即汇报给双桂山管委会主任邹平,当时,正值双桂山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邹平闻知后,感觉如此重要的文物应该加强保护,机不可失,遂带领王永萍、陈革人等人一道,专程到龙河镇与农户商量,以两袋化肥(100公斤)从农户手中换下了“观音石刻”碑,小心翼翼运至双桂山,专修“道子堂”,使石碑得以很好保护。吴道子在堂内,身着长袍,手挥画毫,撩衣拂袖,目光深邃,仿佛正在构思一幅新的画图。“道子堂”的建成,不仅增添了双桂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文化氛围,更值得欣慰的是“观音石刻”碑命运从此改变,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再现历史辉煌。

2019年冬,林森特地买了双桂山门票,以怀旧和敬仰的心情,看望了他30多年前发现的“老朋友”。近日,笔者和一群朋友也专程去双桂山,来到鹿鸣书院钟后侧的“道子堂”,“观音石刻”碑静静地立于左侧,接受游客的观赏,发挥其自身的宝贵价值。

庆幸“观音石刻”碑命运的改变,更感受到龙河流域文化的源远流长!

历经沧桑的古寨门

说笑间,不知不觉踏上了盐马古道,一溜的青石板道路和小拱桥伸向龙河岸边的“关口”古迹群。一路上,还能看到遗留下来的供商人歇脚饮马的栓马石和道教建筑阴阳柱座子等文物。

古寨门 通讯员 冉启萌 摄

来到关口,唐时,这里有一个驿站,是朝廷向地方传递信息的歇脚之地,也有人说是乌江里面的彭水郁山经都督、武平、龙河、三建等地出长江的盐马古道中的一段。绝壁下的龙河水高浪急,奔腾咆哮,宽阔的青石板路通向崖口,一棵粗壮的老黄桷树枝繁叶茂,为来来往往的路人遮风挡雨,避日纳凉。崖边,有一座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古寨门,一对石狮守护着寨门,寨门上“金阙耸孤高,仰瞻难尽;玉阶盘曲折,俯引能升;横批‘清虚在望’”的对联清晰可见。相传清同治元年(即1862年),这里有一个道观,修此门加以衬托。

寨门前石狮 通讯员 冉启萌 摄

惜字塔和摩崖造像

寨门左侧下方,有一座呈六棱形三层宝塔的县级保护文物“惜字塔”,旁边的峭壁上刻有“剑壁云生——王元曾”七个大字。此地为何有王元曾的手迹呢?原来,清代中甲科举人王元曾受朝廷任命,1861年由湖南到广西担任巡抚,路过这里时,见到眼前的壮观景象,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剑壁云生”四个行书大字,落款为:王元曾书,辛酉年春题,这幅石刻距今159年了。

双桂山道子堂 通讯员 冉启萌 摄

下行不远便是悬崖,由于年代已久,路已在此中断。转过头来又见一处突出的崖壁内,有一组摩崖造像特别引人注目,石龛上的15尊罗汉簇拥着前面的送子观音、千手观音和净瓶观音。千手观音头戴宝冠,着交领造像,开凿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虽然已有近180年的历史,但至今依然香火旺盛,每逢观音生日,前来朝拜的信众络绎不绝。

晚清诗人,曾任广西直隶知州、通判等职的丰都栗子籍人士王虞卿,在游览关口后,写下了《关口纪胜》诗句:蓬莱之境神仙宫,海波荡漾日轮红。削平石壁路方出,凿破山根基始成。手把危栏绝顶看,晚钟催客久留难。不仅写出了关口之险要,更使王虞卿面对如此壮观景象,直到日落黄昏,百鸟归林,暮钟敲响之时,仍然不忍离去的惆怅心情。

站在关口眺望,远处山峦起伏,森林苍翠,一条“丫”字形瀑布倾泄而下,吼声震耳欲聋,暨龙河在不远处与龙河相逢,牵手奔向长江。

龙河流域的名胜古迹就像一串串耀眼的珍珠,放射出璀璨的光芒;龙河流域的灿烂文化,随着奔腾不息的龙河水流入万里长江,奔向浩瀚海洋。

滔滔不绝龙河水,痴心不改龙河梦,长书不尽龙河事,万古不变龙河情。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龚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