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名山街道村民搭上脱贫致富快车 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近日,笔者走进重庆市丰都县名山街道,眼前崭新的图景似乎正在诉说着名山街道近年来的可喜变化。

丰都名山街道村民搭上脱贫致富快车 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1-3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30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邓军杰)放眼望去,一排排农家小院整洁如新,通畅的村道路如一条条银带缠绕山间,产业基地里辛勤的村民各自忙碌着……近日,笔者走进重庆市丰都县名山街道,眼前崭新的图景似乎正在诉说着名山街道近年来的可喜变化。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名山街道持续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任务,围绕目标“排兵布阵”,紧扣任务“督战冲锋”,扭住短板“攻城拔寨”,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不断取得新成效,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村居环境旧貌换新颜。通讯员 邓军杰 摄

架起扶贫桥 修通致富路

漫步在朗溪村的沿江公路上,在双河口的河边,不断从远处传来的机械轰鸣声吸引了笔者,走进一看,原来是工人们正在修建双河口人行便桥。

“这座人行便桥是今年年初开始修建的,现在马上就要完工了,到时候村民出行就方便了。”望着即将完工投入使用的人行便桥,朗溪村一组村民李文碧感叹,“在没有修建人行便桥前,村里的这条河流阻碍了村民的出行,想要出一趟门,还需要坐过河船,遇到刮大风,连船都坐不了。”

沿着公路继续往前走,银灰色的公路长如丝带,弯曲而悠长,在山间穿梭,时而躲进树林中,时而绕过房屋,逶迤起伏,望不到尽头。路面平整而干净,车辆在路上欢快地奔跑。

村民种植的粮食喜获丰收。通讯员 邓军杰 摄

“以前我们村比较穷,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家里面种植的农产品也运不出去,大家的出行也受到了限制。”村民文绍发告诉笔者,现在公路硬化了,晴天不沾灰,雨天不湿脚,干干净净的,去来方便。

近年来,名山街道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累计投资约2亿元,修建“四好农村路”230公里、人行便道65公里、对外交通公路130公里、人行便桥4座,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时也打通了村民的致富路。

居住环境改善 生活品质提高

交通条件得到了改善,新农村建设也就迈出了一大步。

蜿蜒的山路带着我们穿过一排排碧瓦朱甍的房屋,宜居、干净、美丽是名山街道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给笔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修建村道路。通讯员 邓军杰 摄

“你看,这是我去年改造后的新房子,政府帮我们出了一万元钱,我们自己也拿了一些钱,对房子进行了改造。”看到笔者的到来,大梨树村五组村民万玉龙便和笔者谈起了家常,并热情地邀请笔者参观他家的新房。

万玉龙的新房子,是两层砖瓦房,屋里各种家具摆放有序,家中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十分干净。屋外,宽大干净的院坝周围,各种各样的鲜花向阳而生,在院坝下方的坡地上是一片柚子树,硕大的果实挂满了枝头,几十只鸡鸭在树下悠闲地散步,时不时发出几声叫声。

要知道,在以前,这种生活是万玉龙根本不敢想象的。曾经的万玉龙家因病致贫,后来多亏了村支两委和政府的帮助,让他们一家人看到了希望。

“今年,我们家发展林下养殖,在家门口的柚子林下喂了60只鸡和30只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增收。”万玉龙一边给鸡鸭喂食,一边与笔者交谈,等到年底这些家禽长大后,大概能卖7000元,再加上卖柚子的收入,一年下来能挣1万元左右。

教育扶贫,给贫困学生送去温暖。通讯员 邓军杰 摄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也是才改造的,周围还有许多植被和鲜花,挣的钱也越来越多,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万玉龙感叹。

名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葛治均介绍,为打造宜居乡镇,名山街道稳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现已完成C、D级危房改造1700户。同时,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前,29户101人已搬进新家,群众住房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名山街道还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在全街道累计投放垃圾箱105个,垃圾桶1132个,同时多次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组建志愿者清扫队伍18支,累计开展河道保洁、村庄清扫等活动86场,共清理垃圾71.9吨,明显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

村民在蔬菜基地务工。通讯员 邓军杰 摄

产业齐发展 脱贫又致富

脱贫致富奔小康,产业发展是关键。在大梨树村,连片的沃柑绿意盎然,满目苍翠,长势十分喜人。

“去年以来,我们为盘活闲置土地,按照自愿原则,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七组农户闲置的700多亩撂荒地入股发展沃柑,在有收益以后采取‘5:4:1’比例分配的方式进行分配,即入股农户5成、合作社4成、村集体经济1成。”大梨树村党支部书记黄礼燕介绍,目前,该村已种植沃柑两年,预计明年开始挂果达产,届时将有效帮助村民实现增收。

大梨树村除了有成片的沃柑外,规模发展的大棚蔬菜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几位村民正在大棚里干农活,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村民家里用上了自来水。通讯员 邓军杰 摄

“我长期在基地里做除草、施肥等管护工作,每天有100元的务工费,一年下来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务工,既增加了家庭收入,又可以照顾小孩,日子好过多了。”六组村民谭素碧告诉笔者,村上按照农田600元/亩、耕地4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发展30亩大棚蔬菜,大家除了能得到土地流转费,在年底还可以分红,大家的增收渠道宽了很多。

葛治均介绍,该街道围绕“持续巩固、稳定脱贫”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与利益联接,在大梨树社区发展香椿、柑橘、榨菜“三大骨干产业”,种植面积5000亩,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100%。同时,其余9个村(社区)发展的大棚蔬菜、生猪养殖、温氏肉鸡、小龙虾等产业与村民的利益联结率达90%以上,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正在修建的人行便桥。通讯员 邓军杰 摄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的发展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也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与此同时,街道还多次开展就业技术培训,定期有针对性地给群众提供就业信息、公益性岗位,鼓励村民发展产业,累计解决了2700人的就业问题。

如今,名山街道处处都展现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景象,群众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搭上了脱贫致富的幸福快车。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丰都名山街道村民搭上脱贫致富快车 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2020-11-30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30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邓军杰)放眼望去,一排排农家小院整洁如新,通畅的村道路如一条条银带缠绕山间,产业基地里辛勤的村民各自忙碌着……近日,笔者走进重庆市丰都县名山街道,眼前崭新的图景似乎正在诉说着名山街道近年来的可喜变化。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名山街道持续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任务,围绕目标“排兵布阵”,紧扣任务“督战冲锋”,扭住短板“攻城拔寨”,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不断取得新成效,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村居环境旧貌换新颜。通讯员 邓军杰 摄

架起扶贫桥 修通致富路

漫步在朗溪村的沿江公路上,在双河口的河边,不断从远处传来的机械轰鸣声吸引了笔者,走进一看,原来是工人们正在修建双河口人行便桥。

“这座人行便桥是今年年初开始修建的,现在马上就要完工了,到时候村民出行就方便了。”望着即将完工投入使用的人行便桥,朗溪村一组村民李文碧感叹,“在没有修建人行便桥前,村里的这条河流阻碍了村民的出行,想要出一趟门,还需要坐过河船,遇到刮大风,连船都坐不了。”

沿着公路继续往前走,银灰色的公路长如丝带,弯曲而悠长,在山间穿梭,时而躲进树林中,时而绕过房屋,逶迤起伏,望不到尽头。路面平整而干净,车辆在路上欢快地奔跑。

村民种植的粮食喜获丰收。通讯员 邓军杰 摄

“以前我们村比较穷,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家里面种植的农产品也运不出去,大家的出行也受到了限制。”村民文绍发告诉笔者,现在公路硬化了,晴天不沾灰,雨天不湿脚,干干净净的,去来方便。

近年来,名山街道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累计投资约2亿元,修建“四好农村路”230公里、人行便道65公里、对外交通公路130公里、人行便桥4座,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时也打通了村民的致富路。

居住环境改善 生活品质提高

交通条件得到了改善,新农村建设也就迈出了一大步。

蜿蜒的山路带着我们穿过一排排碧瓦朱甍的房屋,宜居、干净、美丽是名山街道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给笔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修建村道路。通讯员 邓军杰 摄

“你看,这是我去年改造后的新房子,政府帮我们出了一万元钱,我们自己也拿了一些钱,对房子进行了改造。”看到笔者的到来,大梨树村五组村民万玉龙便和笔者谈起了家常,并热情地邀请笔者参观他家的新房。

万玉龙的新房子,是两层砖瓦房,屋里各种家具摆放有序,家中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十分干净。屋外,宽大干净的院坝周围,各种各样的鲜花向阳而生,在院坝下方的坡地上是一片柚子树,硕大的果实挂满了枝头,几十只鸡鸭在树下悠闲地散步,时不时发出几声叫声。

要知道,在以前,这种生活是万玉龙根本不敢想象的。曾经的万玉龙家因病致贫,后来多亏了村支两委和政府的帮助,让他们一家人看到了希望。

“今年,我们家发展林下养殖,在家门口的柚子林下喂了60只鸡和30只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增收。”万玉龙一边给鸡鸭喂食,一边与笔者交谈,等到年底这些家禽长大后,大概能卖7000元,再加上卖柚子的收入,一年下来能挣1万元左右。

教育扶贫,给贫困学生送去温暖。通讯员 邓军杰 摄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也是才改造的,周围还有许多植被和鲜花,挣的钱也越来越多,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万玉龙感叹。

名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葛治均介绍,为打造宜居乡镇,名山街道稳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现已完成C、D级危房改造1700户。同时,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前,29户101人已搬进新家,群众住房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名山街道还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在全街道累计投放垃圾箱105个,垃圾桶1132个,同时多次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组建志愿者清扫队伍18支,累计开展河道保洁、村庄清扫等活动86场,共清理垃圾71.9吨,明显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

村民在蔬菜基地务工。通讯员 邓军杰 摄

产业齐发展 脱贫又致富

脱贫致富奔小康,产业发展是关键。在大梨树村,连片的沃柑绿意盎然,满目苍翠,长势十分喜人。

“去年以来,我们为盘活闲置土地,按照自愿原则,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七组农户闲置的700多亩撂荒地入股发展沃柑,在有收益以后采取‘5:4:1’比例分配的方式进行分配,即入股农户5成、合作社4成、村集体经济1成。”大梨树村党支部书记黄礼燕介绍,目前,该村已种植沃柑两年,预计明年开始挂果达产,届时将有效帮助村民实现增收。

大梨树村除了有成片的沃柑外,规模发展的大棚蔬菜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几位村民正在大棚里干农活,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村民家里用上了自来水。通讯员 邓军杰 摄

“我长期在基地里做除草、施肥等管护工作,每天有100元的务工费,一年下来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务工,既增加了家庭收入,又可以照顾小孩,日子好过多了。”六组村民谭素碧告诉笔者,村上按照农田600元/亩、耕地4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发展30亩大棚蔬菜,大家除了能得到土地流转费,在年底还可以分红,大家的增收渠道宽了很多。

葛治均介绍,该街道围绕“持续巩固、稳定脱贫”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与利益联接,在大梨树社区发展香椿、柑橘、榨菜“三大骨干产业”,种植面积5000亩,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100%。同时,其余9个村(社区)发展的大棚蔬菜、生猪养殖、温氏肉鸡、小龙虾等产业与村民的利益联结率达90%以上,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正在修建的人行便桥。通讯员 邓军杰 摄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的发展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也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与此同时,街道还多次开展就业技术培训,定期有针对性地给群众提供就业信息、公益性岗位,鼓励村民发展产业,累计解决了2700人的就业问题。

如今,名山街道处处都展现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景象,群众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搭上了脱贫致富的幸福快车。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