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穷山窝 走上小康路 易地扶贫搬迁的彭水答卷
彭水入选“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彭水发展改革委入选“十三五”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

搬出穷山窝 走上小康路 易地扶贫搬迁的彭水答卷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2-1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2日6时15分讯(通讯员 廖唯)搬出穷山窝,走上小康路。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的通报》,集中通报了一批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其中,彭水入选“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彭水发展改革委入选“十三五”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

无人机拍摄的棣棠乡牌楼村2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通讯员 廖唯 摄

彭水地处武陵山区,是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较重的区县之一。脱贫攻坚以来,彭水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民生工程、标志性工程,聚焦“人、钱、房、业”四字发力,严格建设程序,实现“三合两不”,完善配套建设,实现“六通八有”,强化后续扶持,实现“宜居宜业”。圆满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21户14207人易地搬迁脱贫任务,全面建成12个集中安置点,其中有6个市级示范集中安置点。

严格建设程序

实现“三合两不”

“很不方便,特别是住宿,挤得很,孩子只有跟我们一起睡,住着很不舒服。” 对于以前一家6人挤在只有60平方米的木瓦老房子里的日子,梅子垭镇易地扶贫搬迁户何祖贵回忆以前的居住条件时,是一声声的叹息。

2020年春节前夕,梅子垭镇搬迁户何祖贵给新家贴对联 通讯员 廖唯 摄

青瓦白墙、面积150平方米、一楼一底、四室一厅一厨一卫,二楼还有一个露天阳台,这是现在何祖贵的新家,在何祖贵看来,他家住的房屋跟城里的“洋房”没有区别。在梅子垭镇梅花社区的易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像何祖贵这样的贫困户还有26户。

龙射镇银木村村民秦义福是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建卡贫困户,说起自己搬的新家,幸福感满满。他感激地说,以前住的是木瓦房,一逢雨季,大雨大漏,细雨细漏。一旦打雷刮风,总是担惊受怕。现在好啦,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如何让贫困群众搬得出?

彭水将易地扶贫搬迁纳入全县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作为“一把手”工程高质量推进,严格建设程序,按照“群众申报、村级评议、乡镇审定、开展验收”的原则,探索建立“三三机制”,实现“三合两不”。在遵循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前提下,创新安置点建设机制,建立并采取“三三机制”建设12个安置点,实现了“三合两不”,即用地合规、规划合理、程序合法、面积不超标、负债不超标。

“三三机制”即实行“三个公示”,对搬迁对象基本信息、搬迁对象旧房复垦面积、被占地农户面积公开公示,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签订“三个协议”,乡镇与搬迁对象签订搬迁协议,县平台公司与搬迁对象签订旧房处置协议,集体经济组织与被占地农户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回及补偿协议,确保各项权利义务在法律层面上得到明确和约束;编制“三个方案”,编制搬迁农户房屋拆旧建新方案、设施农用地转用及报批方案、安置点建设方案,确保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完善。

实行政府统规建设,按“先定人,再定建房规模,一次规划,分期分批建房,一次性建设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思路推进,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搬迁户走”,避免了资金浪费、设施闲置、房屋空置等问题。

实行“兜底搬迁”。实施“成本价供房”“拎包入住”“交钥匙工程”,确保搬迁群众自筹资金不超1万元搬迁入住安置点住房,切实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建设方式成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的典型样板。

完善配套建设

实现“六通八有”

在棣棠乡牌楼村2组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除了一栋栋漂亮的安置房外,休闲广场、健身器材、塑胶球场、公共厕所、议事厅等一应俱全。每天只要一有空,搬迁户周世安都会到休闲广场去散散步、锻炼身体,他说,这里晴天没有灰,雨天没有泥,做啥都方便,跟城里住着没有区别。

黄家镇漆红村6组建卡贫困户王顺英在花卉苗圃基地上班通讯员 廖唯 摄

12月1日清晨,在润溪乡樱桃井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卡贫困户周素碧顺着硬化的村道公路,约摸5分钟,便到达中药材扶贫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

彭水将安置点建设与旅游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及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聚焦搬迁群众期盼的民生事项,按“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统筹用于建设搬迁对象住房,以及直接相关的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涉及项目49个。

合理科学规划选址。引导搬迁群众向“城镇、景区、工业园区、农业基地、农民新村”等5个区域搬迁,按照“补短板、强弱项、因地制宜”原则,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原则,坚持安置住房与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统筹实施、整体推进。建设的12个集中安置点,位于场镇6个、景区3个、农业基地以及农民新村3个。

合理完善配套实施。加快安置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围绕“六通八有”标准,实现了通路、电、水、电视、通讯、网络,有产业基地、活动场地、购物超市、卫生室、图书室、议事堂、垃圾收运点、菜园地,彻底改变了住房难、用电难、饮水难、出行难问题。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为后续稳定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环境。

强化后续扶持

实现“宜居宜业”

建成安置点只是解决了“搬得出”问题,如何解决搬迁群众“能致富”才是根本。彭水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12个集中安置点后续扶持的主要抓手,把当地的产业、就业优势转化为群众的脱贫优势,实现了267户997人搬迁建卡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12月8日,三义乡莲花村建卡贫困户王胜权和往常一样,来到离家只有几分钟的食用菌扶贫车间上班。“如今我们不仅住进了新房子,还成了‘上班族’,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2019年8月,王胜权和老伴搬进莲花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住进三室两厅的新房子,说起今天的幸福新生活,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据了解,三义乡莲花安置点配套羊肚菌产业种植大棚,带动搬迁群众30人务工就业,实现劳务收入15万元、股权收益分红3万元。

同样在黄家镇漆红村6组的花卉苗圃基地,当地村民将兰草装盆后转移到大棚管护。该花卉苗圃基地是黄家镇漆红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后续配套产业,目前培育春兰12万盆。花卉苗圃基地由村集体公司经营、销售,搬迁户可获得15%收益分红,同时,13户搬迁户及50户村民在基地务工,户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

这是彭水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中,强化后续扶持的一个缩影。

彭水把后续发展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围绕“三个一”目标任务,实现每户搬迁户至少有1个增收项目,每户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1人就业,每个集中安置点至少有1个产业项目。

在产业扶持方面,深层次破解“发展什么、权属归谁、怎么经营、怎么分配”等产业发展问题。一是选对选准产业项目,系好第一颗纽扣。结合安置点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投入资金2200万元,按“一点一品”因地制宜配套12个产业设施项目,涉及“农产品冷藏冻库、淡水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白酒酿造基地、种植大棚、乡村旅游接待基地”等多个类别。明晰产权归属,确保“服务搬迁户”,建成的产业项目,产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成为当地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资产,确保产业项目真正服务搬迁户、带动搬迁户。引进龙头企业经营管理,由集体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利用龙头企业技术、管理、资金等优势,确保坚持一个项目,盈利一个项目。深化利益联结,带动稳定增收。做好搬迁群众入股、分红等制度设计,搬迁户通过“土地入股、参加劳务、分红”等方式参与产业项目的收益分配,形成了“搬迁户+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在就业扶持方面,采取“搬迁户+外出务工”“搬迁户+乡村旅游”“搬迁户+工业园区”“搬迁户+特色种植养殖”等模式,实现有劳动力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其中仅通过公益性岗位就帮助搬迁群众稳定就业88人,并继续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公益性岗位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实行“公益性岗位就业兜底”。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搬出穷山窝 走上小康路 易地扶贫搬迁的彭水答卷

2020-12-12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2日6时15分讯(通讯员 廖唯)搬出穷山窝,走上小康路。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的通报》,集中通报了一批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其中,彭水入选“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彭水发展改革委入选“十三五”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

无人机拍摄的棣棠乡牌楼村2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通讯员 廖唯 摄

彭水地处武陵山区,是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较重的区县之一。脱贫攻坚以来,彭水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民生工程、标志性工程,聚焦“人、钱、房、业”四字发力,严格建设程序,实现“三合两不”,完善配套建设,实现“六通八有”,强化后续扶持,实现“宜居宜业”。圆满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21户14207人易地搬迁脱贫任务,全面建成12个集中安置点,其中有6个市级示范集中安置点。

严格建设程序

实现“三合两不”

“很不方便,特别是住宿,挤得很,孩子只有跟我们一起睡,住着很不舒服。” 对于以前一家6人挤在只有60平方米的木瓦老房子里的日子,梅子垭镇易地扶贫搬迁户何祖贵回忆以前的居住条件时,是一声声的叹息。

2020年春节前夕,梅子垭镇搬迁户何祖贵给新家贴对联 通讯员 廖唯 摄

青瓦白墙、面积150平方米、一楼一底、四室一厅一厨一卫,二楼还有一个露天阳台,这是现在何祖贵的新家,在何祖贵看来,他家住的房屋跟城里的“洋房”没有区别。在梅子垭镇梅花社区的易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像何祖贵这样的贫困户还有26户。

龙射镇银木村村民秦义福是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建卡贫困户,说起自己搬的新家,幸福感满满。他感激地说,以前住的是木瓦房,一逢雨季,大雨大漏,细雨细漏。一旦打雷刮风,总是担惊受怕。现在好啦,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如何让贫困群众搬得出?

彭水将易地扶贫搬迁纳入全县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作为“一把手”工程高质量推进,严格建设程序,按照“群众申报、村级评议、乡镇审定、开展验收”的原则,探索建立“三三机制”,实现“三合两不”。在遵循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前提下,创新安置点建设机制,建立并采取“三三机制”建设12个安置点,实现了“三合两不”,即用地合规、规划合理、程序合法、面积不超标、负债不超标。

“三三机制”即实行“三个公示”,对搬迁对象基本信息、搬迁对象旧房复垦面积、被占地农户面积公开公示,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签订“三个协议”,乡镇与搬迁对象签订搬迁协议,县平台公司与搬迁对象签订旧房处置协议,集体经济组织与被占地农户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回及补偿协议,确保各项权利义务在法律层面上得到明确和约束;编制“三个方案”,编制搬迁农户房屋拆旧建新方案、设施农用地转用及报批方案、安置点建设方案,确保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完善。

实行政府统规建设,按“先定人,再定建房规模,一次规划,分期分批建房,一次性建设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思路推进,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搬迁户走”,避免了资金浪费、设施闲置、房屋空置等问题。

实行“兜底搬迁”。实施“成本价供房”“拎包入住”“交钥匙工程”,确保搬迁群众自筹资金不超1万元搬迁入住安置点住房,切实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建设方式成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的典型样板。

完善配套建设

实现“六通八有”

在棣棠乡牌楼村2组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除了一栋栋漂亮的安置房外,休闲广场、健身器材、塑胶球场、公共厕所、议事厅等一应俱全。每天只要一有空,搬迁户周世安都会到休闲广场去散散步、锻炼身体,他说,这里晴天没有灰,雨天没有泥,做啥都方便,跟城里住着没有区别。

黄家镇漆红村6组建卡贫困户王顺英在花卉苗圃基地上班通讯员 廖唯 摄

12月1日清晨,在润溪乡樱桃井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卡贫困户周素碧顺着硬化的村道公路,约摸5分钟,便到达中药材扶贫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

彭水将安置点建设与旅游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及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聚焦搬迁群众期盼的民生事项,按“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统筹用于建设搬迁对象住房,以及直接相关的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涉及项目49个。

合理科学规划选址。引导搬迁群众向“城镇、景区、工业园区、农业基地、农民新村”等5个区域搬迁,按照“补短板、强弱项、因地制宜”原则,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原则,坚持安置住房与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统筹实施、整体推进。建设的12个集中安置点,位于场镇6个、景区3个、农业基地以及农民新村3个。

合理完善配套实施。加快安置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围绕“六通八有”标准,实现了通路、电、水、电视、通讯、网络,有产业基地、活动场地、购物超市、卫生室、图书室、议事堂、垃圾收运点、菜园地,彻底改变了住房难、用电难、饮水难、出行难问题。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为后续稳定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环境。

强化后续扶持

实现“宜居宜业”

建成安置点只是解决了“搬得出”问题,如何解决搬迁群众“能致富”才是根本。彭水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12个集中安置点后续扶持的主要抓手,把当地的产业、就业优势转化为群众的脱贫优势,实现了267户997人搬迁建卡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12月8日,三义乡莲花村建卡贫困户王胜权和往常一样,来到离家只有几分钟的食用菌扶贫车间上班。“如今我们不仅住进了新房子,还成了‘上班族’,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2019年8月,王胜权和老伴搬进莲花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住进三室两厅的新房子,说起今天的幸福新生活,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据了解,三义乡莲花安置点配套羊肚菌产业种植大棚,带动搬迁群众30人务工就业,实现劳务收入15万元、股权收益分红3万元。

同样在黄家镇漆红村6组的花卉苗圃基地,当地村民将兰草装盆后转移到大棚管护。该花卉苗圃基地是黄家镇漆红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后续配套产业,目前培育春兰12万盆。花卉苗圃基地由村集体公司经营、销售,搬迁户可获得15%收益分红,同时,13户搬迁户及50户村民在基地务工,户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

这是彭水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中,强化后续扶持的一个缩影。

彭水把后续发展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围绕“三个一”目标任务,实现每户搬迁户至少有1个增收项目,每户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1人就业,每个集中安置点至少有1个产业项目。

在产业扶持方面,深层次破解“发展什么、权属归谁、怎么经营、怎么分配”等产业发展问题。一是选对选准产业项目,系好第一颗纽扣。结合安置点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投入资金2200万元,按“一点一品”因地制宜配套12个产业设施项目,涉及“农产品冷藏冻库、淡水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白酒酿造基地、种植大棚、乡村旅游接待基地”等多个类别。明晰产权归属,确保“服务搬迁户”,建成的产业项目,产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成为当地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资产,确保产业项目真正服务搬迁户、带动搬迁户。引进龙头企业经营管理,由集体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利用龙头企业技术、管理、资金等优势,确保坚持一个项目,盈利一个项目。深化利益联结,带动稳定增收。做好搬迁群众入股、分红等制度设计,搬迁户通过“土地入股、参加劳务、分红”等方式参与产业项目的收益分配,形成了“搬迁户+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在就业扶持方面,采取“搬迁户+外出务工”“搬迁户+乡村旅游”“搬迁户+工业园区”“搬迁户+特色种植养殖”等模式,实现有劳动力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其中仅通过公益性岗位就帮助搬迁群众稳定就业88人,并继续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公益性岗位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实行“公益性岗位就业兜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龚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