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三星乡:精准施策助脱贫 破茧化蝶绘新卷
隆冬时节,在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五斗村,村民们在产业基地忙碌着。

石柱三星乡:精准施策助脱贫 破茧化蝶绘新卷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2-1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7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隆冬时节,在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五斗村,村民们在产业基地忙碌着。该村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730户2170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被评为全县85个贫困村之一。村两委和扶贫干部迎难而上,精准施策,推动各项扶贫政策到户到人,于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到2019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13058元,94个建卡贫困户381人先后全部脱贫。2020年11月,该村被石柱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

基础建设“建”出农村新面貌

蜿蜒的水泥公路如一条条玉带缠绕在山腰间,一条条人行便道直通家门口……村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五斗村党支部田云感慨万千。

“过去村里的道路多为泥土路,每逢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很不方便。”回想过去,田云至今还直摇头。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的山村,走过了怎样的蝶变之路?

“想改变落后现状,首先从修路抓起,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开始。”田云介绍说。

五斗村88岁的杨增如在家中用自来水洗洋芋。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2015年以来,在帮扶单位石柱县市场监管局的大力帮扶下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五斗村广大干群握指成拳,全力推进农村公路、人行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该村已新建、整治山坪塘共8口,可确保全村3000余亩耕地得到灌溉。改建、新建饮水池共26口,铺设饮水管网38.15公里,全村730户家家用上自来水。建有乡村公路9条共39.2公里, 5个村民组实现公路组组通。修建人行便道17.35公里,入户通畅率达100%。

用上干净的自来水,告别了找水喝、挑水吃的日子,五斗村干劲村民组现年88岁的杨增如老人感叹道:“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还能够用上自来水,感谢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生活的关心。”

危房改造“改”出美好新生活

五斗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将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来抓,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村易地搬迁贫困户44户,C级危房改造户85户,D级危房改造户27户,全村纳入改厨、改厕、改地坪共计293户。

在危房改造过程中,该村还把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通过绿化美化环境,扮靓了土家院落。

五斗村干净整洁的农村院落。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走进五斗村大竹村民组,依山而建的一幢幢白墙黛瓦映入眼帘,对外连接道路、垃圾箱等设施配套齐全。居民家中,卧室厨房窗明几净,现代厨具一应俱全。村子里的变化,让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我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就数这几年变化最大。开裂的土墙房变成了砖瓦房,土地坝变成了水泥坝……共产党的扶贫政策真好啊!”五斗村大竹村民组年过八旬的刘安富老人细数着村里点点滴滴的变化。从他质朴的话语中,饱含着老百姓对党的无限深情。

改的是房,暖的是心。房屋“危改”,不仅解决了当地老百姓住房安稳问题,更“改”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心坎上,“改”出他们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改”出了他们对党最真诚的赞美。

五斗村民在大黄基地除草 。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产业调整“调”出脱贫致富路

五斗村有可用耕地3000余亩,以前村民以种植红苕、土豆、玉米为主。传统“粗放式”生产方式导致农业效益低下,多年来,村里绝大多数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

一道道逶迤的大山犹如一道道屏障,赶不走贫困,进不来小康。如何让自然条件较差的五斗村摘掉“贫困帽”,引领老百姓走上致富路?

村“两委”和扶贫干部深知,只有改变思路、找准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才能拔掉“穷根”。

五斗村村干部夏季时在查看山楂树挂果情况。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2017年以来,五斗村以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契机,引进农业科技公司,在干劲村民组种植山楂树1050亩。引进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五斗村民组种植皱皮木瓜230亩。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2020年以来,该村因地制宜规模化种植有机水稻150余亩、高山玉米1000余亩和高山蔬菜300余亩,产业覆盖在家所有农户和94个建卡贫困户。

该村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扶贫模式,积极引导农户用土地入股参与产业发展,共有160户村民用土地入股到农业科技公司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农民向“股民转变,让“空心村变成了“实心村”。

基础设施完善了,产业兴旺起来了,村民们的脸绽放出了笑容……曾经的贫困村正一步步嬗变着,破茧化蝶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石柱三星乡:精准施策助脱贫 破茧化蝶绘新卷

2020-12-17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7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隆冬时节,在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五斗村,村民们在产业基地忙碌着。该村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730户2170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被评为全县85个贫困村之一。村两委和扶贫干部迎难而上,精准施策,推动各项扶贫政策到户到人,于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到2019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13058元,94个建卡贫困户381人先后全部脱贫。2020年11月,该村被石柱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

基础建设“建”出农村新面貌

蜿蜒的水泥公路如一条条玉带缠绕在山腰间,一条条人行便道直通家门口……村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五斗村党支部田云感慨万千。

“过去村里的道路多为泥土路,每逢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很不方便。”回想过去,田云至今还直摇头。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的山村,走过了怎样的蝶变之路?

“想改变落后现状,首先从修路抓起,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开始。”田云介绍说。

五斗村88岁的杨增如在家中用自来水洗洋芋。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2015年以来,在帮扶单位石柱县市场监管局的大力帮扶下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五斗村广大干群握指成拳,全力推进农村公路、人行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该村已新建、整治山坪塘共8口,可确保全村3000余亩耕地得到灌溉。改建、新建饮水池共26口,铺设饮水管网38.15公里,全村730户家家用上自来水。建有乡村公路9条共39.2公里, 5个村民组实现公路组组通。修建人行便道17.35公里,入户通畅率达100%。

用上干净的自来水,告别了找水喝、挑水吃的日子,五斗村干劲村民组现年88岁的杨增如老人感叹道:“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还能够用上自来水,感谢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生活的关心。”

危房改造“改”出美好新生活

五斗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将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来抓,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村易地搬迁贫困户44户,C级危房改造户85户,D级危房改造户27户,全村纳入改厨、改厕、改地坪共计293户。

在危房改造过程中,该村还把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通过绿化美化环境,扮靓了土家院落。

五斗村干净整洁的农村院落。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走进五斗村大竹村民组,依山而建的一幢幢白墙黛瓦映入眼帘,对外连接道路、垃圾箱等设施配套齐全。居民家中,卧室厨房窗明几净,现代厨具一应俱全。村子里的变化,让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我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就数这几年变化最大。开裂的土墙房变成了砖瓦房,土地坝变成了水泥坝……共产党的扶贫政策真好啊!”五斗村大竹村民组年过八旬的刘安富老人细数着村里点点滴滴的变化。从他质朴的话语中,饱含着老百姓对党的无限深情。

改的是房,暖的是心。房屋“危改”,不仅解决了当地老百姓住房安稳问题,更“改”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心坎上,“改”出他们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改”出了他们对党最真诚的赞美。

五斗村民在大黄基地除草 。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产业调整“调”出脱贫致富路

五斗村有可用耕地3000余亩,以前村民以种植红苕、土豆、玉米为主。传统“粗放式”生产方式导致农业效益低下,多年来,村里绝大多数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

一道道逶迤的大山犹如一道道屏障,赶不走贫困,进不来小康。如何让自然条件较差的五斗村摘掉“贫困帽”,引领老百姓走上致富路?

村“两委”和扶贫干部深知,只有改变思路、找准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才能拔掉“穷根”。

五斗村村干部夏季时在查看山楂树挂果情况。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2017年以来,五斗村以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契机,引进农业科技公司,在干劲村民组种植山楂树1050亩。引进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五斗村民组种植皱皮木瓜230亩。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2020年以来,该村因地制宜规模化种植有机水稻150余亩、高山玉米1000余亩和高山蔬菜300余亩,产业覆盖在家所有农户和94个建卡贫困户。

该村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扶贫模式,积极引导农户用土地入股参与产业发展,共有160户村民用土地入股到农业科技公司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农民向“股民转变,让“空心村变成了“实心村”。

基础设施完善了,产业兴旺起来了,村民们的脸绽放出了笑容……曾经的贫困村正一步步嬗变着,破茧化蝶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