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狠抓面源污染治理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8日7时讯(通讯员 李达元)“近年来,丰都县狠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将农村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昨(17)日,重庆市丰都县农业农村委主任唐代贤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多措并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治理农田面源污染。建设高标准农田,“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4.4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1.29万亩。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肥料利用率达39.43%,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8% 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8.5% 以上,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逐年递减。
攻坚畜禽养殖污染。划定畜禽养殖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摸底调查1195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户),完成252家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减排7.76万头生猪当量,规模养殖场、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达92.33%、100%,全县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19%。
严防水产养殖污染。科学划定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完成龙河石板水库区22家渔业养殖网箱取缔、顺利收回大水面养殖承包权,完成66.7万立方养殖尾水治理。实施重点水域水质定期监测、达标率实现95%以上。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秸秆利用台账,建成投用5个秸秆综合利用收储点,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实现85.3%。以秸秆禁烧期为切入点,全天候开展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巡查,有效遏制露天焚烧秸秆现象。
实施农业资源养护。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完成44.5万亩粮食生产区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启动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完成长江流域丰都段244艘渔船退捕及补贴发放,退捕渔民380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初见成效
“由县农业农村委牵头,开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统筹协调县级相关部门加快推动村级规划修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作。”唐代贤说。
同时,全覆盖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自2018年以来,全县累计建成投用28个生活垃圾中转站,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100%;改造户厕22073户,新建公厕156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4.49%;新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7个,新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5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完成乡镇污水管网建设157.62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53.5%;建成通畅公路1544公里、入户道路477公里,危房改造14885户、旧房整治提升(含农村危房改造)4.3万余户、农房四改9.2万余处,绿化村庄480亩,建成绿色示范村庄47个,回收废弃农膜966.63吨,农村“脏乱差”现象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大幅度提升。
多措并举壮大农业生态经济
优化养殖结构。在考虑畜禽承载量基础上,围绕建设“全市畜禽养殖基地”,培育引进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牛、猪、鸡等高效畜禽产业,通过种、养、加、销一体化,推动循环农业发展,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发展绿色产业。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扩面特色种植业。全县常年种植榨菜22万亩,累计发展柑橘8万亩、红心柚7.5万亩、花椒6.8万亩、龙眼3万亩、中药材2.5万亩。
“自2017年以来,全县利用撂荒地新增绿色经济作物18万亩。”唐代贤说。
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累计认证“三品一标”139个,无公害农产品面积10.9万亩、产量6.1万吨,绿色农产品面积6.7万亩、产量12.8万吨,有机农产品面积2万亩、产量4.6万吨。
壮大生态产业。以农工、农旅、农商融合为切入点,拓展农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生态产业,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全县累计培育食品加工企业104家(规上企业33家)、食品加工能力达50万吨、产值实现51.6亿元;积极发展“后备厢”经济,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线路22条,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1400万,实现产值25.14亿元;全国首个肉牛产业电子商务平台“有牛网”上线启动,丰都牛肉在多家知名电商平台线上生鲜类市场份额占有率达50%以上、2019年线上销售额12.61亿元。
唐代贤表示,下一步,该县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全力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