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熊家镇为贫困户增收装上“引擎”
在熊家镇,像张世才一样通过发展种养殖业过上幸福生活的村民还有很多,这主要得益于当地握牢一户一策“绣花针”,为贫困户增收装上“引擎”的精准产业扶贫政策。

万州: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熊家镇为贫困户增收装上“引擎”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2-2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21日6时10分讯(通讯员 黄玉保 吴友娟)青翠的大山脚下,一溜青砖绿顶的养殖大棚整齐排列,柔和的灯光下,几头健硕的黄牛发出“哞哞”的叫声……日前一大早,笔者来到熊家镇万家村1组时,年逾五旬的张世才已顶着晨露出门喂牛。

产业丰收,村民甚是喜悦。 通讯员 吴友娟 摄

“国家政策好,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过去,张世才家里穷得叮当响,他虽然起早贪黑,日子仍然过得很拮据。脱贫攻坚开始后,张世才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卡贫困户,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他养了40只羊,5头牛、300只鸡,一年的纯收入超过5万元,如今的他不仅摘掉了“贫困帽”,每年还能有上万元的存款。

在熊家镇,像张世才一样通过发展种养殖业过上幸福生活的村民还有很多,这主要得益于当地握牢一户一策“绣花针”,为贫困户增收装上“引擎”的精准产业扶贫政策。

帮到“点”上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从去年开始,熊家镇有针对性地开出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方子”,扎实开展思想脱贫、技能提升等扶志扶智活动,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政府想得太周到了,请人免费教我们学习种植技术,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熊家镇松柏村建卡贫困户谢飞因缺技术,多次出门没人要,只能窝在家里刨几亩薄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从参加了镇里的种植技术培训班后,生活发生了改变——凭着一技之长,他到邻近的古城村花椒基地打工,一年能挣一万多元。

据了解,近一年来,熊家镇做好顶层设计、树标立杆,联合人力社保部门,围绕产业扶持和帮助增收,组织农服中心技术人员、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开展茶艺、厨艺、汽车修理及种养殖技术培训、脱贫致富经验交流,为全镇有意愿的80多户建卡贫困户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同时由镇村干部、帮扶干部、党员对未脱贫贫困户实施一对一、点对点包保,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扶到“根”上

为群众铺平致富路

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熊家镇为每个村“量身定做”了脱贫方案。用“绣花”功夫,聚焦每一个贫困村、每一户贫困户,为贫困群众“量体裁衣”,因户而异、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

“赶上好时代了,现在的生活真是好得没话说。我流转了6亩土地给产业园,加上每年我们老两口在产业园打工,一年最少也有2万元的纯收入。”当天,正在佛手园除草的赖兴东高兴地说。

年逾六旬的赖兴东一家以前穷得叮当响,老两口虽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也只能勉强度日,自从村里建起了200亩的佛手产业园,一家人的生活大变样。

截至目前,该镇通过打出扶贫“组合拳”,共发展古红桔10000亩、塔罗科血橙8000亩、枇杷3000亩、鲜桃3000亩、李子2000亩、樱桃1500亩、翠冠梨1000亩等各种特色小水果,培育和打造出红星樱桃、腊烛枇杷、石公李子、万家红桔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并通过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直接从中受益,带动全镇上万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方式增加收入。

握牢“绣花针”

为贫困户增收装上“引擎”

山脚下,伴随着声声吆喝声,通身黑亮如墨的黑羽绿壳蛋鸡成群结队从山沟里、桃树林中冒了出来,此起彼伏的鸡鸣声打破了清晨小山村的沉寂——每天,万家村6组村民骆九华最高兴的事就是在鸡舍中提着竹篮捡鸡蛋。通过精准帮扶,他已是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鸡蛋远销市内外,年纯收入超过7万元,3年时间就摘掉了“贫困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骆九华的故事只是当地打好脱贫“组合拳”,握牢扶贫“绣花针”,抓实“一户一策”摘穷帽拔穷根的一个缩影。从2015年开始,该镇通过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明家底,算细账,用绣花的功夫,沉下心来,坐在农家,道实情,下实功,全面掌握贫困户的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为贫困户增收装上“引擎”,全镇89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猪、牛、羊、鸡等养殖业及红橘、李子、沃柑等种植业稳定提高收入。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万州: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熊家镇为贫困户增收装上“引擎”

2020-12-21 06:1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21日6时10分讯(通讯员 黄玉保 吴友娟)青翠的大山脚下,一溜青砖绿顶的养殖大棚整齐排列,柔和的灯光下,几头健硕的黄牛发出“哞哞”的叫声……日前一大早,笔者来到熊家镇万家村1组时,年逾五旬的张世才已顶着晨露出门喂牛。

产业丰收,村民甚是喜悦。 通讯员 吴友娟 摄

“国家政策好,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过去,张世才家里穷得叮当响,他虽然起早贪黑,日子仍然过得很拮据。脱贫攻坚开始后,张世才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卡贫困户,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他养了40只羊,5头牛、300只鸡,一年的纯收入超过5万元,如今的他不仅摘掉了“贫困帽”,每年还能有上万元的存款。

在熊家镇,像张世才一样通过发展种养殖业过上幸福生活的村民还有很多,这主要得益于当地握牢一户一策“绣花针”,为贫困户增收装上“引擎”的精准产业扶贫政策。

帮到“点”上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从去年开始,熊家镇有针对性地开出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方子”,扎实开展思想脱贫、技能提升等扶志扶智活动,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政府想得太周到了,请人免费教我们学习种植技术,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熊家镇松柏村建卡贫困户谢飞因缺技术,多次出门没人要,只能窝在家里刨几亩薄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从参加了镇里的种植技术培训班后,生活发生了改变——凭着一技之长,他到邻近的古城村花椒基地打工,一年能挣一万多元。

据了解,近一年来,熊家镇做好顶层设计、树标立杆,联合人力社保部门,围绕产业扶持和帮助增收,组织农服中心技术人员、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开展茶艺、厨艺、汽车修理及种养殖技术培训、脱贫致富经验交流,为全镇有意愿的80多户建卡贫困户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同时由镇村干部、帮扶干部、党员对未脱贫贫困户实施一对一、点对点包保,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扶到“根”上

为群众铺平致富路

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熊家镇为每个村“量身定做”了脱贫方案。用“绣花”功夫,聚焦每一个贫困村、每一户贫困户,为贫困群众“量体裁衣”,因户而异、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

“赶上好时代了,现在的生活真是好得没话说。我流转了6亩土地给产业园,加上每年我们老两口在产业园打工,一年最少也有2万元的纯收入。”当天,正在佛手园除草的赖兴东高兴地说。

年逾六旬的赖兴东一家以前穷得叮当响,老两口虽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也只能勉强度日,自从村里建起了200亩的佛手产业园,一家人的生活大变样。

截至目前,该镇通过打出扶贫“组合拳”,共发展古红桔10000亩、塔罗科血橙8000亩、枇杷3000亩、鲜桃3000亩、李子2000亩、樱桃1500亩、翠冠梨1000亩等各种特色小水果,培育和打造出红星樱桃、腊烛枇杷、石公李子、万家红桔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并通过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直接从中受益,带动全镇上万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方式增加收入。

握牢“绣花针”

为贫困户增收装上“引擎”

山脚下,伴随着声声吆喝声,通身黑亮如墨的黑羽绿壳蛋鸡成群结队从山沟里、桃树林中冒了出来,此起彼伏的鸡鸣声打破了清晨小山村的沉寂——每天,万家村6组村民骆九华最高兴的事就是在鸡舍中提着竹篮捡鸡蛋。通过精准帮扶,他已是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鸡蛋远销市内外,年纯收入超过7万元,3年时间就摘掉了“贫困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骆九华的故事只是当地打好脱贫“组合拳”,握牢扶贫“绣花针”,抓实“一户一策”摘穷帽拔穷根的一个缩影。从2015年开始,该镇通过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明家底,算细账,用绣花的功夫,沉下心来,坐在农家,道实情,下实功,全面掌握贫困户的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为贫困户增收装上“引擎”,全镇89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猪、牛、羊、鸡等养殖业及红橘、李子、沃柑等种植业稳定提高收入。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龚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