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看石柱丨中益乡奔跑(上):一个人的脱贫之路

凝心聚力看石柱丨中益乡奔跑(上):一个人的脱贫之路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2-24

核心提示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发扬“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乐享蜂蜜甜”的精神,凝心聚力战贫困。全县贫困面貌发生巨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从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大江大河话脊梁”重庆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媒体宣传——凝心聚力看石柱》主题策划报道,通过深度报道、视频专访、图解、H5等融媒体作品,系统解读石柱在基础设施、康养产业和志智双扶等脱贫攻坚工作的措施、亮点和经验。

还有一周,2020年就要“翻篇”。

冬至过后,天气越来越冷。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重庆石柱县中益乡采访时,站在乡政府的广场上远望周边的山顶,皑皑白雪清晰可见。

在石柱县中益乡盐井村的旗美人非遗扶贫车间,村民罗洪俸正坐在桌边,熟练地做着手工耳环。桌子下面,放着一台电烤火炉,温暖在车间里弥漫。

室外,刺骨的寒风嗖嗖地刮,这才是冬天的模样。

罗洪俸和两个孩子,幸福一家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毅摄

家里太穷妻子跑了

今年,罗洪俸48岁了,算是看尽生活百态。从小生活在大山上。家中没有收入来源,家徒四璧。由于患有肺气肿,他干不了重活,耳朵也不太好,经常听不清别人说的是什么。

家里太穷,日子没法过。

2007年,罗洪俸前往广东湛江打工,结识了广西的一个女人,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并生下一儿一女。

通过打工,夫妻俩有了经济收入,看似好日子要来了。

2015年上半年,罗洪俸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到中益乡。到家后,他才发现家中低矮的房屋破烂不堪,根本没有办法住人。

除了山上的清风,家中什么都没有。

“这哪里是人过的日子?”罗洪俸的妻子第一次见到大山,第一次看到如此贫困的景象,心里凉透了。一狠心,抛下罗洪俸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年幼孩子,离开中益乡,从此没有音讯。

那一年,罗洪俸的大儿子罗湛快满3岁,小女儿罗菊才1岁多。

扶贫车间务工挣钱

打工回家,却没有栖息之地,妻子忍受不了贫困的生活“远走高飞”,罗洪俸感到很悲伤。他的哥哥住在山下。万般不得已,他只有下山投奔哥哥家暂住。

罗洪俸的情况特殊,中益乡政府把他纳入建卡贫困户,并按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政策为其修建房屋。

罗洪俸现在的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毅摄

2019年4月5日,罗洪俸从他的哥哥家搬出住进自己的新家,心里欣喜万分,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会住进宽敞的砖房。

梦想照进现实,罗洪俸开始考虑到哪里去挣钱养家糊口。

做庄稼肯定是不得行的,外出打工更不得行,因为两个孩子没有照顾,啷个办呢?

盐井村的驻村扶贫干部何亚峰是石柱县交易中心交易二科科长,也是罗洪俸的帮扶责任人。看到罗洪俸一家生活艰难,他就与石柱交通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驻村第一书记余建一道,劝说罗洪俸到村里的旗美人非遗扶贫车间务工。

“那个车间是做手工,都是女人干的,一个大男人去做手工有点扯。”罗洪俸不愿去扶贫车间务工,他觉得不好意思。

经过何亚峰和余建的多次劝说,罗洪俸思考再三,终于愿意去扶贫车间务工。

吃穿不愁生活幸福

罗洪俸刚学做耳环时手脚慢,做好一个成品要花四五十分钟,现在一般只需要二三分钟就可做好。

今年54岁的村民贾雪兰也在扶贫车间务工,和罗洪俸是工友,也是同村人,对罗洪俸的情况比较熟悉。

罗洪俸在扶贫车间务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毅摄

“罗洪俸是个遭孽人,打工回来家里面什么都没有。” 贾雪兰告诉华龙网-新客户端记者,罗洪俸原来的家只有一间房又矮又烂,手一伸就可以摸到天花板。搬到他哥哥家暂住时,锅碗瓢盆都没有,左邻右舍看到他可怜,就给他捐助生活必需品,社会上的好心人也来帮扶,政府又给他修了房子,还纳入低保户,帮他渡过难关。

在扶贫车间务工,罗洪俸每月有1800元左右的收入。同时,当地政府部门还给他提供了一个公益岗位,负责公用停车场的清扫保洁,每年有5000元收入。

贾雪兰说,罗洪俸舍得干,家里面虽然穷,但是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在扶贫车间务工,家庭经济收入也在逐渐增加,很多村民都佩服他。

何亚峰也在石柱县医院为罗洪俸办了特病医保卡,解决医疗问题。

罗湛在中益乡小学读三年级,罗菊在读学前班,中午还有营养午餐,读书问题也不愁。

提到现在的生活,罗洪俸开心地笑,他说现在的生活很幸福。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解决了,在他身上全部得到体现。

不等不靠努力挣钱

为了方便接送两个年幼的孩子,罗洪俸的侄儿花了1万多元,给他买了一辆电动车。

每天早上,罗洪俸就开车把两个孩子送去上学,然后就到扶贫车间务工,下午5点钟又去把两个孩子接回来。

罗洪俸开着电动车去接孩子放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毅摄

罗洪俸的两个孩子也很乖巧,没妈的孩子懂事早。放学回家首先坐在桌子上做作业。

中益乡小学的老师马影翠对罗湛印象深刻。她批改过罗湛的试卷,“这个孩子成绩不错,性格开朗,有上进心。”

罗洪俸陪着两个孩子做作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毅摄

对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三点一线”的生活,罗洪俸感到很满足。提到何亚峰和余建,他一个劲地说“谢谢他们”。对于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他更是感激涕零。

在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交谈过程中,罗洪俸将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进行了对比。情深意切,禁不住流下激动的眼泪。

“我们一家现在吃得饱、穿得暖,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会用自己的手去努力挣钱,把两个孩子抚养大。” 罗洪俸说,他现在已经脱贫,还会继续努力干,相信一家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李成 陈美西 陶彦燕 实习生 简梦)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凝心聚力看石柱丨中益乡奔跑(上):一个人的脱贫之路

2020-12-24 10:22:57 来源:

核心提示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发扬“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乐享蜂蜜甜”的精神,凝心聚力战贫困。全县贫困面貌发生巨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从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大江大河话脊梁”重庆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媒体宣传——凝心聚力看石柱》主题策划报道,通过深度报道、视频专访、图解、H5等融媒体作品,系统解读石柱在基础设施、康养产业和志智双扶等脱贫攻坚工作的措施、亮点和经验。

还有一周,2020年就要“翻篇”。

冬至过后,天气越来越冷。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重庆石柱县中益乡采访时,站在乡政府的广场上远望周边的山顶,皑皑白雪清晰可见。

在石柱县中益乡盐井村的旗美人非遗扶贫车间,村民罗洪俸正坐在桌边,熟练地做着手工耳环。桌子下面,放着一台电烤火炉,温暖在车间里弥漫。

室外,刺骨的寒风嗖嗖地刮,这才是冬天的模样。

罗洪俸和两个孩子,幸福一家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毅摄

家里太穷妻子跑了

今年,罗洪俸48岁了,算是看尽生活百态。从小生活在大山上。家中没有收入来源,家徒四璧。由于患有肺气肿,他干不了重活,耳朵也不太好,经常听不清别人说的是什么。

家里太穷,日子没法过。

2007年,罗洪俸前往广东湛江打工,结识了广西的一个女人,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并生下一儿一女。

通过打工,夫妻俩有了经济收入,看似好日子要来了。

2015年上半年,罗洪俸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到中益乡。到家后,他才发现家中低矮的房屋破烂不堪,根本没有办法住人。

除了山上的清风,家中什么都没有。

“这哪里是人过的日子?”罗洪俸的妻子第一次见到大山,第一次看到如此贫困的景象,心里凉透了。一狠心,抛下罗洪俸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年幼孩子,离开中益乡,从此没有音讯。

那一年,罗洪俸的大儿子罗湛快满3岁,小女儿罗菊才1岁多。

扶贫车间务工挣钱

打工回家,却没有栖息之地,妻子忍受不了贫困的生活“远走高飞”,罗洪俸感到很悲伤。他的哥哥住在山下。万般不得已,他只有下山投奔哥哥家暂住。

罗洪俸的情况特殊,中益乡政府把他纳入建卡贫困户,并按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政策为其修建房屋。

罗洪俸现在的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毅摄

2019年4月5日,罗洪俸从他的哥哥家搬出住进自己的新家,心里欣喜万分,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会住进宽敞的砖房。

梦想照进现实,罗洪俸开始考虑到哪里去挣钱养家糊口。

做庄稼肯定是不得行的,外出打工更不得行,因为两个孩子没有照顾,啷个办呢?

盐井村的驻村扶贫干部何亚峰是石柱县交易中心交易二科科长,也是罗洪俸的帮扶责任人。看到罗洪俸一家生活艰难,他就与石柱交通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驻村第一书记余建一道,劝说罗洪俸到村里的旗美人非遗扶贫车间务工。

“那个车间是做手工,都是女人干的,一个大男人去做手工有点扯。”罗洪俸不愿去扶贫车间务工,他觉得不好意思。

经过何亚峰和余建的多次劝说,罗洪俸思考再三,终于愿意去扶贫车间务工。

吃穿不愁生活幸福

罗洪俸刚学做耳环时手脚慢,做好一个成品要花四五十分钟,现在一般只需要二三分钟就可做好。

今年54岁的村民贾雪兰也在扶贫车间务工,和罗洪俸是工友,也是同村人,对罗洪俸的情况比较熟悉。

罗洪俸在扶贫车间务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毅摄

“罗洪俸是个遭孽人,打工回来家里面什么都没有。” 贾雪兰告诉华龙网-新客户端记者,罗洪俸原来的家只有一间房又矮又烂,手一伸就可以摸到天花板。搬到他哥哥家暂住时,锅碗瓢盆都没有,左邻右舍看到他可怜,就给他捐助生活必需品,社会上的好心人也来帮扶,政府又给他修了房子,还纳入低保户,帮他渡过难关。

在扶贫车间务工,罗洪俸每月有1800元左右的收入。同时,当地政府部门还给他提供了一个公益岗位,负责公用停车场的清扫保洁,每年有5000元收入。

贾雪兰说,罗洪俸舍得干,家里面虽然穷,但是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在扶贫车间务工,家庭经济收入也在逐渐增加,很多村民都佩服他。

何亚峰也在石柱县医院为罗洪俸办了特病医保卡,解决医疗问题。

罗湛在中益乡小学读三年级,罗菊在读学前班,中午还有营养午餐,读书问题也不愁。

提到现在的生活,罗洪俸开心地笑,他说现在的生活很幸福。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解决了,在他身上全部得到体现。

不等不靠努力挣钱

为了方便接送两个年幼的孩子,罗洪俸的侄儿花了1万多元,给他买了一辆电动车。

每天早上,罗洪俸就开车把两个孩子送去上学,然后就到扶贫车间务工,下午5点钟又去把两个孩子接回来。

罗洪俸开着电动车去接孩子放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毅摄

罗洪俸的两个孩子也很乖巧,没妈的孩子懂事早。放学回家首先坐在桌子上做作业。

中益乡小学的老师马影翠对罗湛印象深刻。她批改过罗湛的试卷,“这个孩子成绩不错,性格开朗,有上进心。”

罗洪俸陪着两个孩子做作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毅摄

对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三点一线”的生活,罗洪俸感到很满足。提到何亚峰和余建,他一个劲地说“谢谢他们”。对于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他更是感激涕零。

在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交谈过程中,罗洪俸将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进行了对比。情深意切,禁不住流下激动的眼泪。

“我们一家现在吃得饱、穿得暖,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会用自己的手去努力挣钱,把两个孩子抚养大。” 罗洪俸说,他现在已经脱贫,还会继续努力干,相信一家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李成 陈美西 陶彦燕 实习生 简梦)

[责任编辑: 徐力超]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