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系列访谈丨看武隆:绿色崛起典范 释放绿色发展动能
核心提示
今年10月23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重庆市黔江区、武隆区榜上有名。在此之前,璧山区、渝北区、北碚区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或“两山”示范基地称号。
从即日起,华龙网集团重点推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系列访谈》,邀请相关区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做客“华龙会客厅”,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成果、生态特色、产业支撑、环境民生、文化底蕴、长效机制等内容,充分展示各区县践行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典型案例和共建共享优美生态环境的生动故事。本期访谈嘉宾是武隆区政府副区长刘高永。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25日11时10分讯(记者 李天春 刘雪琴)武隆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已有两年,在践行“两山”理论,释放绿色发展动能,提升绿色发展质量方面是怎么做的?有哪些长效机制?今(25)日上午,重庆市武隆区政府副区长刘高永做客华龙网会客厅,就武隆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重点举措、发展理念、长效机制等内容,与广大网友进行分享交流。
一张蓝图画到底 一届接着一届干
武隆,自古有渝黔门户之称,是千里乌江一颗璀璨明珠。
1994年芙蓉洞对外开放以来,武隆历届党委、政府坚持把旅游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始终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
目前,武隆成为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金字招牌的地区之一,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
武隆从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国家级贫困县,到发展成为旅游大区。在发展的历程中,是什么样的发展理念让武隆实现蜕变?
刘高永说,近年来,武隆始终坚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全力打造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誉为“绿色崛起典范”,荣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等多项荣誉。
释放绿色发展动能 提升绿色发展质量
武隆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已有两年,在践行“两山”理论,释放绿色发展动能,提升绿色发展质量方面是怎么做的?有哪些长效机制?
刘高永说,自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后,武隆在践行“两山论”上更加主动作为,在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成果更加丰富,在走深走实“两化路”上,作出更多探索。
工作中,武隆严守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调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834.652平方公里,占辖区面积28.89%。守牢林地保有量不低于317万亩、森林保有量不低于290万亩、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7.72万亩底线,确保辖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
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所成立“重庆武隆岩溶研究基地”,实施最严格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划定自然保护地6类10个,保护面积达346平方公里,占辖区面积12%。
聚焦“天上、水里、田园”各领域,武隆对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修复、治理。建立空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车辆排气污染检测前置把关率100%,单位GDP综合能耗持续降低,近年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40天以上。全面落实“双总河长制”,统筹推进“三水共治”,开展“清四乱”、水域清漂等行动,强化对自然岸线保护。
同时,实施乌江“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多个绿化项目,建设乌江生态涵养带和以国省道、旅游沿线为主体的绿廊系统,推动全域国土绿化,确保应绿尽绿、宜绿则绿。
近年,累计完成国土绿化提升46.1万亩、退耕还林17.2万亩、人工造林21.09万亩,恢复矿山环境治理44公顷,林木覆盖率达75%,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59.3%提升至2020年65%,居全市前列,获评全国首批“中国森林氧吧”。
打造生态旅游“新引擎” 铸就致富“金饭碗”
武隆旅游经过这么多年的深耕细作,已经成为武隆的支柱产业,在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带动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上有哪些特色做法?
对此,刘高永说,武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全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集聚绿色动能,铸就致富“金饭碗”,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打造生态旅游“新引擎”。武隆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原则,把生态旅游打造为富民强区的引擎支柱产业。吸引社会投资300余亿元建设归原小镇、懒坝等多个文旅融合项目。近三年,接待游客突破9600万人次,喀斯特旅游价值评估超过303亿元,成功探索出生态旅游扶贫“廊道带动”“景区带动”“经济实体带动”“云经济带动”等增收带动模式,全区3.5万农户、约10万农民吃上“旅游饭”,旅游扶贫消除贫困村48个、贫困人口3万余人,近1万名涉旅贫困群众的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第二、坚持循环低碳“新路径”。武隆将工业发展与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等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招商引资项目环境准入底线,坚决摒弃对“绿水青山”可能造成破坏和影响的落后产能和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在全市率先整体退出煤矿开采,主动关停37家采石场和一批污染环境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发清洁能源,扶持地外生态圈模拟系统装置研发、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新兴产业发展,以清洁能源、页岩气、农副产品深加工、大数据智能化、总部经济等为发展方向的生态工业体系正逐步形成。
第三、是激活农村生态“新文章”。全面提升农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28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制镇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行政村有效治理100%。成功创建市级生态乡镇(街道)20个、市级生态村26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庄2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仙女山街道获评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