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向“荒山荒坡”要集体经济结硕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28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通讯员 王桂)“今年,我们小试牛刀,整合108亩撂荒地种优质水稻,共计收获稻谷6.6万公斤,纯收入11.3万元。”近日,在院坝会上,重庆市铜梁区石鱼镇三和村党支部书记姚永国乐滋滋地向村民们通报收益情况。
在整治撂荒地和耕地非农化的实践中,三和村盘活“荒山荒坡”闲置资源,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种植,走出了一条向“荒山荒坡”要集体经济的路子。
三和村共有耕地3897亩。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截至2017年,弃耕撂荒地已近500余亩。2017年以来,三和村集中334亩撂荒地,种植大五星枇杷和糖叶香橙,但是因为果苗的前期投资大、加之有一定技术要求,经济效益不理想。
怎样更好地让这些荒山荒坡产出效益?去年初,三和村村支两委组织党员、社员代表大会进行了讨论。村支书姚永国提出,将撂荒的土地整合起来,实现规模经营、机械化耕作,统一种植见效快、不愁销的优质水稻,既能增加集体收入又富民,得到绝大多数人积极响应。遇到个别不支持的群众,村、社干部广泛发动本社有名望的老乡贤带动群众将弃耕撂荒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伙经营。
今年67岁的村民李福荣有肢体残疾,女儿远嫁遂宁,劳动力不足导致家中有2.8亩土地成了荒地。但是因为传统观念,起初李福荣并不支持,村里面多次上门宣传政策,为他算经济账。
“我开始没懂政策,姚书记上门来帮我算账,土地入股给集体,每年固定分红230元/亩,平时到合作社务工,每天收入80元,每年至少可以收入12000元左右,比自己管理划算。”李福荣说。
很快,包括李福荣在内,142户村民积极响应,以土地入股108亩。10月18日,三和村村委会注册登记了“重庆市铜梁区犁泰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除了以土地入股外,还能以劳动力等形式入股,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合作社还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以固定分红(每亩固定收益230元)加效益分红的方式将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既合作社占股50%、村集体占股30%、农户占股20%,其中合作社利润中的5%对土地入股的贫困户按面积再次分红,有10户贫困户以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参与到合作社的建设中来。
今年8月,稻谷收获了,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着实喜人。三和村村社干部带领村民们收稻谷,张罗联系收割机,还组织老党员、人大代表和少云志愿者帮忙撘谷子。有自愿来务工的村民每天还有80元工钱,不仅当了“股东”还能在家门口打工。
第一年喜获丰收,大伙都乐开了花。姚永国为笔者算了一笔账:108亩撂荒地,共收割水稻6.6万公斤。按1.8元/斤算,除去收谷子支付工钱7600元,可实现收入11.3元。算下来,合作社可以分3.2万元,村集体可以分2万元,农户可以分2万元,贫困户分1700元。“合作社也以用工优先使用贫困户为原则,村集体和合作社收益部分用于后期发展和公益事业建设。”姚永国说。
三和村向撂荒地要集体经济,得到区、镇的大力支持。除合作社申报申报种粮大户补贴230元/亩外,今年村里还在镇里帮助下,向区里有关部门申报资金购置收割机等生产资料,以及修建电灌站等基础设置。
“现在机械化设备到位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我们可以迈开步子大胆搞发展了。明年,我们计划把规模再扩大一倍,实现种植、加工、供应、销售、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经济运行方式,进一步将高品质稻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集体经济收益、农户分红、贫困户收入三个显著增长。”谈及未来,姚永国信心满满。
“三和村发展思路宽,发动农户自愿将自已的稻田入股合作社,整治了撂荒地、避免了耕地非农化,又发展了集体经济、带动了农户复耕复产。镇党委已经发出号召,全镇各村学习三和村经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发展,依靠群众的辛劳和智慧步入全面小康。”石鱼镇党委书记龙海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