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菱角镇养鸡大户成致富带头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31日6时讯(通讯员 吴娟娟 林静)“每亩林地养鸡数量不要超过80只。”“要用无激素的粗饲料,防治药物均采用中药。”冬日的清晨格外寒冷,巫溪县菱角镇80后小伙郑俊早早起床,来到凉水村贫困户邓清菊家中交流养鸡心得。
郑俊是菱角镇新民村6社的返乡创业青年,2002年,成都科技大学毕业到广东务工,2005年,带着在外打拼攒下的积蓄,郑俊回到家乡,打算发展养殖业。通过反复调研,结合当地地形特点,郑俊开始钻研学习饲料搭配及病害防控等养殖技术。
“寻找准入门槛低、资金回笼快、相对风险低、村民易于接受的项目,最好是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创业项目。”针对凉水村大片集体经济林的实际,郑俊决定利用林地养殖“大宁河土鸡”。
凭借一股想干事、能吃苦、肯钻研的拼劲,郑俊的养鸡技术从熟练到精通,鸡场生产逐渐步入正轨。鸡苗成活率95%以上,林地养鸡项目蒸蒸日上,郑俊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鸡大户。2011年,郑俊组建成立巫溪县六合养殖股份专业合作社,兼任合作社法人。
“养鸡是个土行业,也是技术活,家庭作坊式经营迟早会被淘汰,唯有走专业化、产业化道路才能真正走上致富路。”借助扶贫政策,郑俊先后提出贫困户代养模式、实行“七统一”制度思路。所谓“七统一”即:统一规划养殖场地、统一引进新品种、统一提供养殖所需的各种物资、统一培训饲养、统一免费注射疫苗、统一销售、统一保底分红。
为缓解贫困户劳动力弱、创业资金短缺等问题。郑俊向菱角镇党委政府提出试运行带贫机制创业项目的想法,随即得到了支持。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合作社先后办理了一二三产业小额扶贫贷款。
“每年按财政投入资金的8%,保底分红给村集体和贫困户。”郑俊说,为把林地养鸡产业发展做大,合作社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主要经营“大宁河土鸡”,长期聘用10名贫困户务工,月均务工收入3000元左右。截至目前,商品鸡出栏达15万只,产蛋20万枚,存栏达2万5千只,产值达585万元,养殖效益可观。
“六合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定位是生态、绿色,消费群体是‘中高端客户’。”凉水村村支部书记谢忠平介绍,为确保大宁河鸡品质降低养殖成本,合作社严格制定了养殖规划。在300亩的林地上,实行分批、分区养殖,每亩林地养殖密度不得超过80只,确保林地中的青草和昆虫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饲料方面,一律使用无激素的粗饲料,防治药物均采用中药,保证产品无药物和激素残留。
截至目前,该村有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个、大宁河鸡直销点1个、大宁河鸡高品质鸡养殖示范基地1个、基地规模达300亩。生产的大宁河鸡、大宁河鸡蛋注册了“渝六合”牌商标。合作社现存栏大宁河鸡14000只、产大宁河鸡蛋1000只,日产大宁河鸡蛋500枚,产品主要销往重庆主城,周边区县等地,供不应求。2019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实现利润60万元,预计今年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利润80万元。
“幸福的日子是靠努力拼搏出来的,政府帮一把,自己也要使劲‘蹬一脚’。”这是郑俊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打工小伙变身为养鸡达人,经常会有周边的村民上门讨教养鸡技术,郑俊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养鸡经验,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乡亲们通过养鸡“啄”开增收致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