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步永兴幸福路①】晚间会堂的灯光
相关链接>>
核心提示:
“在乡村,读中国。”过去,这里有让人魂牵梦萦的根与魂;现在,这里是可以安身创业的新家园。
当极不平凡的2020年页码翻过,站在“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开局之年,巴渝乡村,面貌几番新?
即日起,华龙网推出【迈步永兴幸福路】系列报道,从重庆市江津区永兴镇——一个典型的西南山区农业大镇的山村田野中,见证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成效,解读永兴永远兴盛的幸福密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4日20时讯(记者 李梦婷 陈美西 袁舒含)冬夜如墨,一灯如豆,点亮重庆市江津区永兴镇办公楼403房间的会堂。
“毗罗(村)的吴茱萸长势怎么样?多高了?农民管理有困难没有?”这是当地发展的新产业,镇长邹飞一连三个问题抛给扶贫办工作人员卞旭。
“有一米多、半人高了。今天路过韩朝明家,老两口丢尖(掐尖)完了,管理没得问题。但是少部分群众反应,担心投产后的销路,希望政府牵线药企稳定合作……”卞旭一边掏出手机,展示田间走访的照片,一边汇报收集的问题和思考。
“你说的这个问题很关键!我们今天正在对接……”在你来我往的讨论中,气氛渐热起来,水汽凝成雾珠阻挡了窗外的寒意。这样的晚间会堂,在永兴镇已成常态——当地党政班子、扶贫专干,以白天攻、晚上战的态势,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对重点难点工作进行冲刺掘进。
“永兴底子薄、任务重。如果只靠常规攻坚,我想要么攻不下来,要么效果不好。”永兴镇党委书记马中学说,只有努力实干才能甩掉后进。
事实上,晚间会堂的一豆灯光,不仅点亮了永兴甩掉后进的冲刺路,更敞亮思路,照亮了村民的幸福小康路……
夜灯点亮行路
马中学所说的“底子薄、任务重”,从今天的美丽乡村画卷中已经难觅踪迹,但有数据可以印证。
永兴镇位于江津区西南部,三山环绕,孕育了广袤森林,雄险悬崖,也圈养了世代贫穷。新一轮脱贫攻坚开始之初,全镇识别出建卡贫困户419户1329人,数量居江津镇街前列。毗罗村、艾家村分别被认定为市级、区级贫困村。
“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为此,当地深入开展“帮扶干部在农家”“百日攻坚”“百日大会战”“收官大决战”等专项行动,攻坚之下取得决定性成效——2020年动态调整后,最后5户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全镇贫困人口实现顺利脱贫。
全面胜利近在眼前,但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为重要。马中学坦言,经过不断的调研自查,仍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对长效产业谋划不够、思考不多等。
“我们要一鼓作气、越胜越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为此,永兴镇决定开设“脱贫攻坚晚间会堂”——每次研究2-3个专题或重点、难点工作。每次会议,主管人员对每个专题如何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进行全方位的剖析;明确方向、清晰思路,瞄准真问题,拿出实方案。
“最初有个别干部职工还是存有一定的不理解,感觉好像占用了下班后休息时间。但活动进行了几次后,大家都惊喜的发现,晚间会堂气氛更活跃,效率比白天更高,常常不知不觉就讨论了二三个钟头。”在晚间会堂,毗罗村第一书记许元锋的参与热情高涨。一个月前,因为这样的会堂,点亮了村庄产业升级的新希望……
产业打开思路
许元锋所在的毗罗村曾是市级贫困村,贫困户158户590人,占全镇贫困人口的30.12%。2015年退出市级贫困序列后,产业发展仍面临着重短期效益,轻长效机制建设的难题。
重庆桦苹锐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书华,从贵州返乡,投资500万元,在毗罗村流转数百亩土地搞农业,其中300亩种植吴茱萸,当地人俗称为艾子。
今年张书华流转的土地沿线公路全部完成了硬化,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不断有村民找到张书华,想要一些艾子苗来种。
“实际上,我早就想带动乡亲一起来干。”张书华搞了几十年农业,有技术有资源。虽然年利润百万元,但用他的话来说:“还没达到我对自己的要求。”
张书华对自己的要求,是干事创业带动乡亲一起致富。原来,当地村民房前屋后一直有种一两株艾子的传统,贫困户朱如连家门口的一株老艾子树,去年结了30多斤果实,赶集背到场镇,卖了一百多元。艾子管理粗放,经济效益高,虽然要两年才挂果,但尝到甜头的朱如连,已经看到了值得投资的好门道,她先后几次登门拜访张书华,讨要致富经。
村里有资源,村民有诉求,种艾子树的最好时节正是秋冬!“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产业发展一刻也不能等。”今年11月的一场晚间会堂上,邹飞和许元锋等扶贫干部忙完白天的走访调研,晚上又坐一起,商议毗罗村的农业升级之路,敲定了发展吴茱萸产业的决定。
不到半个月,由政府出资,张书华提供的11470株艾子树苗发放到75户农户手中,优先考虑贫困户。张书华和永兴镇签订合约,保证成活率100%,明年夏天完成二次验收后结算尾款。此外,桦苹锐远公司还要负责技术指导,投产包回收,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及务工增收等。
朱如连不仅免费领了500株种苗,还自掏腰包买了500株,套种在花椒地间。脱贫后,她找来三株红玫瑰种在老艾子树的旁边,装点自己的院坝。
“以前只顾到埋头喂猪,没管理家门口这个宝贝,以后要把它经营好!”朱如连笑颜如花。
“现在我们村已经发展以吴茱萸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1000亩,花椒500余亩,红心蜜柚、核桃、桃子、晚熟李等遍地开花,水产畜牧养殖项目丰富。”许元锋介绍,政府正积极对接中药材厂、谋划加工工厂,建立减贫带贫的长效机制,让优质产业在永兴农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产品找到销路
技术有指导,投产包回收,让朱如连的吴茱萸不愁销路。在万狮桥村,贫困户何光树的农产品同样供不应求。在他身后,有一群党员志愿者忙着带货跑腿……
“都是秦主任打电话来,喊我把货备起,他们来拉起走了。”何光树所说的秦主任,是帮扶他的镇干部秦子茜。
此前,永兴镇持续三年开展扶贫赶场活动,将贫困户的土货供给与城里人的土货需求有机结合,设置黄庄、毗罗、旸岩、永兴4个赶场点,并组织帮扶集团、社会企业参与其中,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直接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土货120万余元。
“同城带货”这个词语是马中学在2020年5月、第三场晚间会堂上提出的。“利用相关人员的便利条件:有运输车辆、能接触靠谱的农副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为贫困户销售更多的农副产品以满足市民的生活需要。”
在第六场晚间会堂上,永兴镇对“同城带货”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完善机制,从接单、包装、送货、售后以及全程监管和服务上进行了讨论研究。确定了以毗罗、艾家两村的益农信息社对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为主,秉承“把贫困户的生态土货带到您的桌上,把您的温暖带到贫困户家中”的初心,就地就近解决农畜牧产品销售问题。
一场精准、务实、热烈的新形式消费扶贫活动就此拉开大幕。
何光树2017年因病致病,在产业扶贫补贴政策下,发展了70只鸡鸭,从前,何光树背上去永兴场镇售卖,因为腿脚不便,两三公里的路要走上一个小时。有了“同城带货”,他的鸡鸭禽蛋足不出户就不愁销路,土鸡蛋可以卖到一块五一个。
“我们的干部志愿者划分了6个片区,在下班回城时捎带送货。客源群已经从最初的几十个人扩大到了四百多人,还有了稳定的采购商。”秦子茜说,同城带货自启动以来,已送出土货2050余单。
数据显示,目前,永兴镇销售扶贫已形成扶贫赶场、同城带货、工会分散采购、帮扶干部联系采购、帮扶集团订单购买等模式,今年以来,帮助贫困户增收92万余元。
乡村迈步新路
白天攻、晚上战。明确方向、瞄准问题、拿出思路、创开出路!
目前,永兴镇已经开展18场扶贫赶场、16场晚间会堂。共同推进、解决涉及小额信贷、就业扶贫、危房改造、减贫进度、同城带货等方面的42项重难点工作问题。
过去贫瘠的乡村,正在变换模样。
数据显示,永兴镇现有主导产业主要为青花椒、水果种植和畜禽养殖业,带动贫困户319户。扶贫特色产业(种类)及带动贫困户133户;扶贫产业基地15 个,带贫新型经营主体23个,带贫265户,致富带头人13人,带贫户数40户, 专业合作社58个覆盖5个村居、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78户,产业指导员199名。
此外,永兴镇高度重视扶贫小额信贷对产业发展和促进贫困户增收的放大作用,围绕“高位推动、落实责任、摸清底数、严格政策、提高效率”的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截至目前,扶贫小额信贷贷款314户,获贷率52.68%,贷款金额达989.7万元。
2017年以来,永兴连续实施以生猪、牛羊、家禽、粮油、水果、蜜蜂、蔬菜、中药材等为主的产业扶贫到户奖补项目,改补为奖,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共发动878户次贫困户参加,奖补资金109.5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324户,1008.7万元,助推了产业发展。
从吆喝农忙苦,到歌唱新生活,永兴镇——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一步一个脚印走上致富路。永兴镇1950人建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在永兴,对着视野开阔的田地,一眼望去便能看到遍山中药材、果树,在富硒土地上静悄悄地猛长。多年前,这里的人沿着蜿蜒的土路走出村庄,脱贫后,越来越多的人顺着柏油大道回到老家,在这里望见幸福乡村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