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青山碧水映蓝天 美丽渝中入画来
“十三五”期间,渝中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配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青山碧水映蓝天 美丽渝中入画来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1-0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6日18时10分讯(通讯员 姚延洋)人来人往、轮渡穿流的朝天门码头,去年11月迎来了一大群红嘴鸥,这些机灵憨萌的小可爱在江面上翻飞盘旋,形成一道和谐自然的风景线,让市民、游客欣喜不已。而红嘴鸥留恋重庆的背后,是渝中区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十三五”期间,渝中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配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关键词 呼吸健康

多管齐下防治大气污染

持续改善全域空气质量

很多细心的居民发现,在一些老旧居民楼旁竖起了一根根高耸的管道。“这些是公共烟道。”家住鹅岭正街168号的居民陈婆婆告诉记者,她居住的楼栋建成年代较早,没有设置公共烟道,楼下餐饮店营业楼上居民家里就满屋子油烟味。2019年,在政府部门和街道的积极行动下,终于安装了公共烟道,解决了楼上居民的“呼吸问题”。“有了公共烟道后,我家里再也没有闻到过外面飘来的油烟味,心情都舒畅了。”陈婆婆说。

为了解决餐饮油烟污染,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区财政局还出台了油烟污染整治“以奖促治”资金补贴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经营业主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提标治理。截至目前,300余家餐饮单位及100家公共机构食堂已完成油烟整治。

除了整治餐饮油烟污染,渝中区还大力开展交通、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方面的治理。“十三五”期间,渝中区淘汰黄标车4300余辆,淘汰老旧柴油车700余辆;完成机动车尾气路检6万余辆次;累计建成充电桩1370个;完成朝天门14座码头岸基供电设施改造并正常投运,实现区属码头岸电建设“全覆盖”。

同时,渝中区督促建筑施工工地严格落实扬尘控制“十项规定”,每年创建(巩固)20个扬尘控制示范工地,辖区运渣车辆实现密闭运输“全覆盖”,辖区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1%。

在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方面,渝中区完成辖区20家产排废气汽修店以及2家印务单位废气治理;完成15座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建设,做到“应治尽治”;完成5台4T/h以上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

数据显示,2020年,渝中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PM2.5、NO2等主要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关键词 饮水安全

划定红线创新管理机制

“两江水”保护成效明显

“现在长江、嘉陵江水质越来越好了,渝中段江面几乎看不到漂浮的垃圾!”在大溪沟饮用水源地附近散步的李阿姨看着清澈的江水,不由得发出感叹。

大溪沟饮用水水源地是渝中辖区内唯一一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位于嘉陵江大溪沟段,日供水量约7万立方米,服务约40万人口。曾经,水源地附近停靠着趸船,污水直排入江,存在一定环境污染风险。“‘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大溪沟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全部纳入生态红线管控范围,进行严格保护。”渝中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要求,渝中区对一级保护区实施防护“全隔离”和视频监控“全覆盖”,搬迁(移)5艘船舶,在全市率先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船舶“清零”。

同时,渝中区创新实施饮用水水源地“河长+警长”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从多头治理到多方协作管理的转变,水源地保护区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此外,“十三五”期间,渝中区累计建设、改造城市污水管网30余公里,完成菜园坝、滨江公园、洪崖洞3处泵站应急设备技术改造,加强辖区6个泵站巡查维护,严防污水入江,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以上;实施“一船一策”分类治理,累计完成船舶迁移拆解20艘、美化29艘,有效解决10艘餐饮船舶污染问题;严格执行船舶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累计安全转移船舶危险废物48.87吨,有效保障了两江水环境安全……

“十三五”期间,渝中区统筹实施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严把水污染防治“源头关”“入口关”“处理关”,推动辖区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保障了居民“水缸”安全,还市民清水绿岸。

关键词 变废为宝

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守护半岛土壤环境安全

在重庆大同实验学校操场边上,有一圈废旧轮胎,十分引人注目。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轮胎是热心老师从废品站带回来,染色后钉在操场周围的,一方面能防止学生玩耍时撞墙受伤,另一方面还能美化校园环境。

这样废物变宝的事情,在这所学校十分普遍。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学校会通过校园广播、发放宣传册、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积极营造创建“无废校园”氛围;在综合实践课中,也设置“垃圾分类”教学单元,向学生传递“垃圾分类”知识和意义。

“重庆大同实验学校是渝中区的‘无废城市细胞’。”渝中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渝中区已完成57个区级“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成功申报12个市级“无废城市细胞”,重医大附属儿童医院、市中医骨科医院的“无废医院”信息化监管系统初步建成,石灰市菜市场“无废菜市场”就地资源化处理基本实现。

“十三五”期间,渝中区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在全市率先建成有害垃圾暂存间及区级有害垃圾收运体系;辖区全面实施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电子联单管理和线上申报登记,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生活分类收运体系覆盖率100%。渝中区还制定实施了《渝中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土地开发建设前土壤性质审查部门联动机制,完成1块工业原址场地土壤治理修复,完成6块疑似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辖区现无疑似污染地块及污染地块。

渝中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成绩单

碧水

大溪沟断面地表水水质总体达到II类标准。

饮用水源水质主要指标达标率为100%。

化龙湖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满足景观水功能要求。

无废

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执行率、安全处置率均达100%。

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创建区级“无废城市细胞”57个,成功申报市级“无废城市细胞”12个。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青山碧水映蓝天 美丽渝中入画来

2021-01-06 18:13:12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6日18时10分讯(通讯员 姚延洋)人来人往、轮渡穿流的朝天门码头,去年11月迎来了一大群红嘴鸥,这些机灵憨萌的小可爱在江面上翻飞盘旋,形成一道和谐自然的风景线,让市民、游客欣喜不已。而红嘴鸥留恋重庆的背后,是渝中区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十三五”期间,渝中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配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关键词 呼吸健康

多管齐下防治大气污染

持续改善全域空气质量

很多细心的居民发现,在一些老旧居民楼旁竖起了一根根高耸的管道。“这些是公共烟道。”家住鹅岭正街168号的居民陈婆婆告诉记者,她居住的楼栋建成年代较早,没有设置公共烟道,楼下餐饮店营业楼上居民家里就满屋子油烟味。2019年,在政府部门和街道的积极行动下,终于安装了公共烟道,解决了楼上居民的“呼吸问题”。“有了公共烟道后,我家里再也没有闻到过外面飘来的油烟味,心情都舒畅了。”陈婆婆说。

为了解决餐饮油烟污染,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区财政局还出台了油烟污染整治“以奖促治”资金补贴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经营业主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提标治理。截至目前,300余家餐饮单位及100家公共机构食堂已完成油烟整治。

除了整治餐饮油烟污染,渝中区还大力开展交通、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方面的治理。“十三五”期间,渝中区淘汰黄标车4300余辆,淘汰老旧柴油车700余辆;完成机动车尾气路检6万余辆次;累计建成充电桩1370个;完成朝天门14座码头岸基供电设施改造并正常投运,实现区属码头岸电建设“全覆盖”。

同时,渝中区督促建筑施工工地严格落实扬尘控制“十项规定”,每年创建(巩固)20个扬尘控制示范工地,辖区运渣车辆实现密闭运输“全覆盖”,辖区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1%。

在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方面,渝中区完成辖区20家产排废气汽修店以及2家印务单位废气治理;完成15座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建设,做到“应治尽治”;完成5台4T/h以上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

数据显示,2020年,渝中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PM2.5、NO2等主要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关键词 饮水安全

划定红线创新管理机制

“两江水”保护成效明显

“现在长江、嘉陵江水质越来越好了,渝中段江面几乎看不到漂浮的垃圾!”在大溪沟饮用水源地附近散步的李阿姨看着清澈的江水,不由得发出感叹。

大溪沟饮用水水源地是渝中辖区内唯一一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位于嘉陵江大溪沟段,日供水量约7万立方米,服务约40万人口。曾经,水源地附近停靠着趸船,污水直排入江,存在一定环境污染风险。“‘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大溪沟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全部纳入生态红线管控范围,进行严格保护。”渝中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要求,渝中区对一级保护区实施防护“全隔离”和视频监控“全覆盖”,搬迁(移)5艘船舶,在全市率先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船舶“清零”。

同时,渝中区创新实施饮用水水源地“河长+警长”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从多头治理到多方协作管理的转变,水源地保护区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此外,“十三五”期间,渝中区累计建设、改造城市污水管网30余公里,完成菜园坝、滨江公园、洪崖洞3处泵站应急设备技术改造,加强辖区6个泵站巡查维护,严防污水入江,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以上;实施“一船一策”分类治理,累计完成船舶迁移拆解20艘、美化29艘,有效解决10艘餐饮船舶污染问题;严格执行船舶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累计安全转移船舶危险废物48.87吨,有效保障了两江水环境安全……

“十三五”期间,渝中区统筹实施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严把水污染防治“源头关”“入口关”“处理关”,推动辖区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保障了居民“水缸”安全,还市民清水绿岸。

关键词 变废为宝

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守护半岛土壤环境安全

在重庆大同实验学校操场边上,有一圈废旧轮胎,十分引人注目。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轮胎是热心老师从废品站带回来,染色后钉在操场周围的,一方面能防止学生玩耍时撞墙受伤,另一方面还能美化校园环境。

这样废物变宝的事情,在这所学校十分普遍。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学校会通过校园广播、发放宣传册、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积极营造创建“无废校园”氛围;在综合实践课中,也设置“垃圾分类”教学单元,向学生传递“垃圾分类”知识和意义。

“重庆大同实验学校是渝中区的‘无废城市细胞’。”渝中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渝中区已完成57个区级“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成功申报12个市级“无废城市细胞”,重医大附属儿童医院、市中医骨科医院的“无废医院”信息化监管系统初步建成,石灰市菜市场“无废菜市场”就地资源化处理基本实现。

“十三五”期间,渝中区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在全市率先建成有害垃圾暂存间及区级有害垃圾收运体系;辖区全面实施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电子联单管理和线上申报登记,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生活分类收运体系覆盖率100%。渝中区还制定实施了《渝中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土地开发建设前土壤性质审查部门联动机制,完成1块工业原址场地土壤治理修复,完成6块疑似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辖区现无疑似污染地块及污染地块。

渝中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成绩单

碧水

大溪沟断面地表水水质总体达到II类标准。

饮用水源水质主要指标达标率为100%。

化龙湖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满足景观水功能要求。

无废

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执行率、安全处置率均达100%。

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创建区级“无废城市细胞”57个,成功申报市级“无废城市细胞”12个。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龚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