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激活贫困地区生产要素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江津区柏林镇抓住脱贫攻坚契机,坚持以产业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活用扶贫政策,激活了地区生产要素潜力。

江津:激活贫困地区生产要素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1-0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8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王桢柯)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在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往往受制于区位、土地、设施、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短板桎梏,在引进项目、培育产业和销售产品过程中遇到不同程度到困难和障碍。昨(7)日,笔者了解到,重庆市江津区柏林镇抓住脱贫攻坚契机,坚持以产业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活用扶贫政策,激活了地区生产要素潜力,变劣势为优势,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特色“小康路”。

拔掉贫困思想穷根

产业扶贫作为一种开发式的扶贫模式,贫困户的主体参与是关键。因此,针对目前的扶贫工作,仍然需要提高贫困户的认知水平和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参与度,而宣传教育就是目前最直接、最根本的方式。首先要对症下药,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让“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江津区柏林镇以“政策宣、情感劝、典型激”的方法,激励贫困户不等不靠。该镇通过组建69支镇村社三级宣传队伍,与贫困户户户见面交流的方式将扶贫政策传达到位,同时该镇政府设计完善扶贫政策,在普惠性产业奖补的基础上加以调整,推出单品蔬菜奖补政策。除此之外,运用心理疏导的方式与贫困户进行情感交流,打开贫困户心结,让他们重振脱贫信心。最后用好正面典型这个标杆,依托脱贫攻坚主题演讲比赛、村村响广播等宣传平台,为低收入农户树立先进典型,激发他们“抓机遇、搞生产、谋发展”的内生动力。

林下养鸡基地。通讯员 王桢柯 摄
林下养鸡基地。通讯员 王桢柯 摄

立足优势做强扶贫产业

重庆农村地区分布广,差异大,不同地理位置的乡村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鲜明特征。因此合理有效地推动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温度等特点。而柏林镇有着海拔高、常湿冷、多云雾、大温差等显著特点,镇内村落产业立足了本地的资源优势,着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该镇复兴村和兴农村依托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发展枳壳基地1300亩和小水果基地300亩;沙河村凭借紫色土和昼夜温差大等优势,发展反季节糯玉米基地1000亩;华盖村通过海拔高度优势和土地蕴含硒元素优势,发展富硒水稻基地2100亩;东胜村利用高海拔和低温度特点,发展魔芋基地100亩。

另外,该镇因生态资源丰富、远离城市工厂等自身条件,狠抓林下养殖业,打造复兴村林下养鸡规范化养殖基地60亩,华盖村林下养殖基地30亩。运用农户传统养鸡模式加以科学饲养管理的方式,实行户外流放散养,此方式既可以开发利用荒山荒地等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又可以利用农村闲置劳动力,将贫困户有机纳入到产业发展中,拓宽增收渠道,极大地推动了稳定脱贫的实现。

探索个性化合作模式

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帮助贫困户长效稳定增收的一个重要体现。创新企农合作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挖掘乡村休眠资源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点。江津区柏林镇以2100亩富硒水稻基地为依托,引进重庆市华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重庆市硒浦农业有限公司,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并采取“一站式”服务的方式,免费为农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田间地头指导、统一收购等,有效节约中间环节成本,使劳动资源最大化利用,实现农村创新创业的深入开展。

富硒水稻基地。通讯员 王桢柯 摄
富硒水稻基地。通讯员 王桢柯 摄

为做强做大村集体经济,该镇与公司合作以外,还以党建为引领,发展“党支部+合作社(村公司)+农户(贫困户)”模式,实施漏空湾水产养殖、杨梅种植、中华鳖养殖、林下养鸡等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并由村党组织唱主角,界定公司、村集体、农户三者利益关系,设立农户分红、贫困群众临时救助、带动后续发展等集体收益资金使用机制,真正实现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解决了贫困户实际困难。

发展多样化经营管理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城市环境受到污染的现状,人们对生态健康产品的追求越来越高。江津区柏林镇就依托富硒生态农产品,打开消费扶贫的市场大门。该镇线下推出“特色农产品+集体”直供模式,开通定向销售“小康直通车”,与重庆繁盛机电技术进出口有限公司签订3年购销合同,与重庆对外经贸(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和江津区发展改革委扶贫集团等单位开展定向订单供货,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外,该镇结合益农信息社平台建设,建成农产品展示及电商销售中心,开通小康(扶贫)富硒农产品线上销售网点,推出“特色农产品+订单”网供模式,吸引了社会力量参与贫困户特色农产品的服务消费。2020年以来,该镇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100余万元。

实施产业扶贫是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最佳选择,它充分体现了特色农产品的脱贫致富作用,江津区柏林镇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方式,打通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江津:激活贫困地区生产要素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1-01-08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8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王桢柯)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在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往往受制于区位、土地、设施、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短板桎梏,在引进项目、培育产业和销售产品过程中遇到不同程度到困难和障碍。昨(7)日,笔者了解到,重庆市江津区柏林镇抓住脱贫攻坚契机,坚持以产业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活用扶贫政策,激活了地区生产要素潜力,变劣势为优势,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特色“小康路”。

拔掉贫困思想穷根

产业扶贫作为一种开发式的扶贫模式,贫困户的主体参与是关键。因此,针对目前的扶贫工作,仍然需要提高贫困户的认知水平和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参与度,而宣传教育就是目前最直接、最根本的方式。首先要对症下药,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让“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江津区柏林镇以“政策宣、情感劝、典型激”的方法,激励贫困户不等不靠。该镇通过组建69支镇村社三级宣传队伍,与贫困户户户见面交流的方式将扶贫政策传达到位,同时该镇政府设计完善扶贫政策,在普惠性产业奖补的基础上加以调整,推出单品蔬菜奖补政策。除此之外,运用心理疏导的方式与贫困户进行情感交流,打开贫困户心结,让他们重振脱贫信心。最后用好正面典型这个标杆,依托脱贫攻坚主题演讲比赛、村村响广播等宣传平台,为低收入农户树立先进典型,激发他们“抓机遇、搞生产、谋发展”的内生动力。

林下养鸡基地。通讯员 王桢柯 摄
林下养鸡基地。通讯员 王桢柯 摄

立足优势做强扶贫产业

重庆农村地区分布广,差异大,不同地理位置的乡村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鲜明特征。因此合理有效地推动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温度等特点。而柏林镇有着海拔高、常湿冷、多云雾、大温差等显著特点,镇内村落产业立足了本地的资源优势,着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该镇复兴村和兴农村依托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发展枳壳基地1300亩和小水果基地300亩;沙河村凭借紫色土和昼夜温差大等优势,发展反季节糯玉米基地1000亩;华盖村通过海拔高度优势和土地蕴含硒元素优势,发展富硒水稻基地2100亩;东胜村利用高海拔和低温度特点,发展魔芋基地100亩。

另外,该镇因生态资源丰富、远离城市工厂等自身条件,狠抓林下养殖业,打造复兴村林下养鸡规范化养殖基地60亩,华盖村林下养殖基地30亩。运用农户传统养鸡模式加以科学饲养管理的方式,实行户外流放散养,此方式既可以开发利用荒山荒地等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又可以利用农村闲置劳动力,将贫困户有机纳入到产业发展中,拓宽增收渠道,极大地推动了稳定脱贫的实现。

探索个性化合作模式

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帮助贫困户长效稳定增收的一个重要体现。创新企农合作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挖掘乡村休眠资源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点。江津区柏林镇以2100亩富硒水稻基地为依托,引进重庆市华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重庆市硒浦农业有限公司,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并采取“一站式”服务的方式,免费为农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田间地头指导、统一收购等,有效节约中间环节成本,使劳动资源最大化利用,实现农村创新创业的深入开展。

富硒水稻基地。通讯员 王桢柯 摄
富硒水稻基地。通讯员 王桢柯 摄

为做强做大村集体经济,该镇与公司合作以外,还以党建为引领,发展“党支部+合作社(村公司)+农户(贫困户)”模式,实施漏空湾水产养殖、杨梅种植、中华鳖养殖、林下养鸡等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并由村党组织唱主角,界定公司、村集体、农户三者利益关系,设立农户分红、贫困群众临时救助、带动后续发展等集体收益资金使用机制,真正实现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解决了贫困户实际困难。

发展多样化经营管理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城市环境受到污染的现状,人们对生态健康产品的追求越来越高。江津区柏林镇就依托富硒生态农产品,打开消费扶贫的市场大门。该镇线下推出“特色农产品+集体”直供模式,开通定向销售“小康直通车”,与重庆繁盛机电技术进出口有限公司签订3年购销合同,与重庆对外经贸(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和江津区发展改革委扶贫集团等单位开展定向订单供货,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外,该镇结合益农信息社平台建设,建成农产品展示及电商销售中心,开通小康(扶贫)富硒农产品线上销售网点,推出“特色农产品+订单”网供模式,吸引了社会力量参与贫困户特色农产品的服务消费。2020年以来,该镇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100余万元。

实施产业扶贫是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最佳选择,它充分体现了特色农产品的脱贫致富作用,江津区柏林镇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方式,打通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