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角变冷为宝
林海雪原赐予了雪另外一张名片,速度与激情。

中国东北角变冷为宝

来源:新华社2021-01-23

“过去,雪就是个灾。”樊兆义顺着记忆,抬头望向天花板。

窗外,是中国著名的冬季旅游景点——黑龙江雪乡。鲜有人记得它另外一个名字,双峰林场。

UID20210115182749117333
双峰林场的冬季雪期长达7个月左右,处处银装素裹、玉树琼枝。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20多年前,樊兆义还是双峰林场的一名林业工人。因为雪大,运送木头十分困难。

“一米多厚的雪,只能在雪中间走出一条小道来,狗蹦到雪里就没影了。”樊兆义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被大雪封住家门的无奈之感。

“那时候就想着雪小点,运木头能轻松点。”但双峰林场地处张广才岭,外加独特的气候,这里从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积雪日可达180天,年平均降雪厚度2.6米。在樊兆义印象中,雪从未小过。

1995年,就在樊兆义在林场运木头时,45岁的大学教师王成背着来自国外的二手滑雪板,踏入了张广才岭。

“这不是天然的滑雪场嘛!”望着眼前的林海雪原,王成兴奋至极,迫不及待从高山上滑下。

他滑下的地方后来被很多人熟知,这就是亚布力。

上世纪90年代,滑雪只是极少一部分国人的运动项目,但随着越来越多国际冬季运动赛事落地中国,更多中国人发现,雪,不再是生活中的负担,林海雪原赐予了雪另外一张名片,速度与激情。

于是,亚布力的冬天热闹了起来,中国东北角的冬天热闹了起来。

XxjsnmC007013_20210115_CBMFN0A003
游客在亚布力滑雪场学习滑雪。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一座座雪场在亚布力拔地而起,一栋栋宾馆、民宿相继建成,周末“两滑一住”成为许多人到亚布力度假的标准日程。

王成就是“两滑一住”群体中的一员。“周末必来,雪板就寄存在雪场,一大早从哈尔滨出发,滑到索道关闭,住一夜,第二天再滑一天。”而今王成年过七十,依然是亚布力各大雪场的常客。

“单日游客量最高峰时能有近万人。”亚布力阳光度假村总经理薛东阳介绍,随着游客数量增加,亚布力周边农村的经济业态发生了变化,许多当地人经过系统培训后当上了滑雪教练,加上民宿、农家乐日益火爆,产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冷山变成了金山。

XxjsnmC007013_20210115_CBMFN0A004
在亚布力滑雪场,游客跟随教练学习滑雪。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一到冬天,34岁的徐延斌便异常忙碌。“我是农民,过去种地以外的时间,主要是‘猫冬’。”现在经过培训,他成为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里的滑雪教练。

“没想到从小就会的一项技能能赚钱。”借着滑雪热潮带来的商机,徐延斌从平房住进了楼房。

夏天种地,冬天“围着雪转”,当地农民的腰包鼓了,也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税收。

这几年,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如火如荼,冰雪运动热潮也逐年升温。走出张广才岭,坐上由亚布力开往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专列,来到100公里外的哈尔滨松花江面上,便可一睹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盛景。

XxjsnmC007013_20210115_CBMFN0A005
2020年12月24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一角。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千里冰封的松花江热闹非凡,冰爬犁、雪地摩托、冰滑梯、雪地风筝……你能想到的各种冬季运动都能在此找到。赏冰乐雪,成为这里人们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

黑龙江省体育局局长陈哲介绍,黑龙江省从2016年起,将每年的12月20日设立为“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活动日”,鼓励国有冰雪体育场馆、设施有序向群众免费开放,支持各类公益性与商业性冰雪活动广泛开展,并连续5年开展“赏冰乐雪”系列活动,累计带动和影响全国7000余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

不仅如此,借助“冷”这一气候条件,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了较有规模的冰雪产业形态。

XxjsnmC007013_20210115_CBMFN0A006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局部。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在中俄边境城市黑河市,每年冬季都会有来自中、美、德、法、日、韩的知名车企来到这里进行汽车低温测试。2019年至2020年试车季,黑河市承接测试车企、人员、车辆分别达131家、3615人、2108台。2019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黑河市“中国黑河汽车寒区试验基地”称号。数据显示,寒区试车产业每年冬季可为黑河市带来超过4亿元的消费规模。

诸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冷资源”带动“热经济”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中国东北角的人们学会冷中作乐,樊兆义再也不用砍木头了。

“我现在开民宿,30个房间。”站在民宿的前台,登记好客人的信息,樊兆义望着窗外,“现在就怕不下雪。”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中国东北角变冷为宝

2021-01-23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过去,雪就是个灾。”樊兆义顺着记忆,抬头望向天花板。

窗外,是中国著名的冬季旅游景点——黑龙江雪乡。鲜有人记得它另外一个名字,双峰林场。

UID20210115182749117333
双峰林场的冬季雪期长达7个月左右,处处银装素裹、玉树琼枝。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20多年前,樊兆义还是双峰林场的一名林业工人。因为雪大,运送木头十分困难。

“一米多厚的雪,只能在雪中间走出一条小道来,狗蹦到雪里就没影了。”樊兆义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被大雪封住家门的无奈之感。

“那时候就想着雪小点,运木头能轻松点。”但双峰林场地处张广才岭,外加独特的气候,这里从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积雪日可达180天,年平均降雪厚度2.6米。在樊兆义印象中,雪从未小过。

1995年,就在樊兆义在林场运木头时,45岁的大学教师王成背着来自国外的二手滑雪板,踏入了张广才岭。

“这不是天然的滑雪场嘛!”望着眼前的林海雪原,王成兴奋至极,迫不及待从高山上滑下。

他滑下的地方后来被很多人熟知,这就是亚布力。

上世纪90年代,滑雪只是极少一部分国人的运动项目,但随着越来越多国际冬季运动赛事落地中国,更多中国人发现,雪,不再是生活中的负担,林海雪原赐予了雪另外一张名片,速度与激情。

于是,亚布力的冬天热闹了起来,中国东北角的冬天热闹了起来。

XxjsnmC007013_20210115_CBMFN0A003
游客在亚布力滑雪场学习滑雪。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一座座雪场在亚布力拔地而起,一栋栋宾馆、民宿相继建成,周末“两滑一住”成为许多人到亚布力度假的标准日程。

王成就是“两滑一住”群体中的一员。“周末必来,雪板就寄存在雪场,一大早从哈尔滨出发,滑到索道关闭,住一夜,第二天再滑一天。”而今王成年过七十,依然是亚布力各大雪场的常客。

“单日游客量最高峰时能有近万人。”亚布力阳光度假村总经理薛东阳介绍,随着游客数量增加,亚布力周边农村的经济业态发生了变化,许多当地人经过系统培训后当上了滑雪教练,加上民宿、农家乐日益火爆,产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冷山变成了金山。

XxjsnmC007013_20210115_CBMFN0A004
在亚布力滑雪场,游客跟随教练学习滑雪。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一到冬天,34岁的徐延斌便异常忙碌。“我是农民,过去种地以外的时间,主要是‘猫冬’。”现在经过培训,他成为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里的滑雪教练。

“没想到从小就会的一项技能能赚钱。”借着滑雪热潮带来的商机,徐延斌从平房住进了楼房。

夏天种地,冬天“围着雪转”,当地农民的腰包鼓了,也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税收。

这几年,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如火如荼,冰雪运动热潮也逐年升温。走出张广才岭,坐上由亚布力开往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专列,来到100公里外的哈尔滨松花江面上,便可一睹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盛景。

XxjsnmC007013_20210115_CBMFN0A005
2020年12月24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一角。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千里冰封的松花江热闹非凡,冰爬犁、雪地摩托、冰滑梯、雪地风筝……你能想到的各种冬季运动都能在此找到。赏冰乐雪,成为这里人们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

黑龙江省体育局局长陈哲介绍,黑龙江省从2016年起,将每年的12月20日设立为“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活动日”,鼓励国有冰雪体育场馆、设施有序向群众免费开放,支持各类公益性与商业性冰雪活动广泛开展,并连续5年开展“赏冰乐雪”系列活动,累计带动和影响全国7000余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

不仅如此,借助“冷”这一气候条件,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了较有规模的冰雪产业形态。

XxjsnmC007013_20210115_CBMFN0A006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局部。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在中俄边境城市黑河市,每年冬季都会有来自中、美、德、法、日、韩的知名车企来到这里进行汽车低温测试。2019年至2020年试车季,黑河市承接测试车企、人员、车辆分别达131家、3615人、2108台。2019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黑河市“中国黑河汽车寒区试验基地”称号。数据显示,寒区试车产业每年冬季可为黑河市带来超过4亿元的消费规模。

诸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冷资源”带动“热经济”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中国东北角的人们学会冷中作乐,樊兆义再也不用砍木头了。

“我现在开民宿,30个房间。”站在民宿的前台,登记好客人的信息,樊兆义望着窗外,“现在就怕不下雪。”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龚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